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二戰中,日本士兵的暴行可以說是罄竹難書的,他們絲毫沒有顧忌日內瓦公約中優待俘虜的條約,對待俘虜非常殘忍,其中最爲著名的就是巴丹死亡行軍,在這場120公里的行軍中,日軍造成了超過一萬五千人的俘虜死去。日本人的暴行不僅僅體現在俘虜中,他們對待前來勸降的人也是一樣的殘忍。

日軍殘殺勸降的蘇聯女兵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進入尾聲。美國軍隊向日本本土逼近,而蘇聯方面也沒有閒着,超過158萬的蘇聯軍隊向關東軍發起了進攻。此時的關東軍已經不是曾經那個叱吒風雲的關東軍了。在經過幾輪補充後,關東軍戰力急劇下降。他們在蘇聯軍隊強大的攻勢下開始節節敗退。部分日本關東軍士兵撤往天長山地區構建工事企圖負隅頑抗。

按照蘇聯原來的計劃是調集重炮集團對天長山上的殘餘日寇炮火覆蓋。但是,出於人道主義方面的考慮,蘇聯軍方決定向派人上山勸降。

17歲的通曉日語的女兵嘎麗婭挺身而出,她拿着蘇聯方面寫的勸降書在15名蘇軍士兵的陪伴下舉着白旗來到了日軍陣地前。日本方面只同意嘎麗婭隻身前往。爲表示誠意嘎麗婭同意了。但是,嘎麗婭顯然低估了人性的複雜,在洞外焦急等待的同伴只聽見營地內出現了爭吵聲音,接着就是一聲槍響。然後就是日軍不要命的進攻。

嘎麗婭就這樣被日軍殘忍地殺害了,蘇聯軍隊在殲滅日軍後找遍天長山也沒有找到嘎麗婭的屍體,人們只在一棵不怎麼起眼的樹上發現了她的頭巾,無人知道她生前遭遇了日軍怎樣殘酷的對待。

蘇聯加倍報復

不久之後,在太平洋方面美國向日本本土投下了兩顆威力巨大的原子彈。在原子彈巨大的威力下,日本的兩座城池化爲了灰燼。日本方面只能宣佈投降。

蘇聯沒有忘記日本的種種暴行,在日本投降以後,蘇聯人對這些俘虜進行加倍的報復。把近60萬的關東軍士兵被蘇聯軍隊強制送到西伯利亞去改造,這60萬關東軍俘虜中包含了大量的日本女兵。但是蘇聯對日本女兵沒有絲毫的同情心。

西伯利亞是除南北極之外最冷的地方之一,蘇聯沒有給這些戰俘準備充足的禦寒衣服,甚至連充足的食物都沒有。這些日本俘虜來到西伯利亞的目的就是做苦力。他們沒日沒夜地爲開發西伯利亞而奮鬥。他們做着繁重的工作,如:下礦井、搞建築、鋪公路等。哪裏有危險哪裏就有日本戰俘的影子。

在蘇聯人的強迫勞逸之下,每天都有日本戰俘累死、餓死、凍死。甚至於,只要這些俘虜有偷懶的行爲,蘇聯士兵可以隨意的槍決他們。有些俘虜忍受不了這種精神和肉體的雙重摺磨選擇了自殺,有些人早已麻木。這些人爲自己曾經的暴行付出了代價。

隨着國際政策的改變,蘇聯與日本之間關係也開始緩和。雙方開始爲在西伯利亞勞作的60萬日本俘虜遣返進行了談判。在日本政府的努力下,這些俘虜被釋放回國。然而,當初被帶到西伯利亞改造的60萬日本關東軍俘虜在被釋放的時候已經只剩下了30萬了。將近一半的戰俘永久的死在了那個遙遠又寒冷的西伯利亞地區。他們用自己生命的代價洗清了自己的罪行。

每天分享更多歷史文章,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贊或者分享給更多的人,也可以關注看到更多文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