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盜死了,歷史還活着,砍去腦袋的石柱,仍在流血。”

——《國殤——題圓明園石柱》

在進入新世紀以前,我國對文物的保護和發掘只停留於陸地之上,那些靜靜躺在我國領海之內的一些水下文物卻並沒有受到重視。直到2003年,我國成功在南海打撈出“南海1號”的宋代沉船之後,水下沉船打撈的文物發掘工作才漸漸走上正軌。

隨着水下沉船打撈的舉措實施,其中許多古代珍貴的文物再現於世。那些文物中不乏一些價值連城的奇珍異寶,有些更是來自於圓明園當中被西方列強劫掠的文物。譬如說,近年來我國在南海打撈出來的四艘英國沉船,上面裝載的就是圓明園的文物。

然而,令人作嘔的是,英國媒體得知消息之後,居然叫囂着那些文物屬於他們,並要求中國歸還那些文物。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這就要從這件事情的始末來說起了。

一、事情始末

近年來,我國一些漁民在南海作業的時候,偶然在海底發現了一些遇難的商船。然而經過仔細觀察之後,那些漁民發現其模樣跟其他商船並不一樣。於是,漁民將其信息報告給了海洋管理局。

因爲中國水下沉船打撈工作走入正軌的緣故,接到消息之後的海洋管理局負責人不敢怠慢,隨後立即派出了人員對此進行調查。而後經過大量的考證之後,專家認定沉沒在南海海底的四艘船隻正是當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沉入海底的船隻。而船上裝載的文物和古董,便是在當年從圓明園劫掠的珍寶。

這些沉船文物的發現,讓在場的專家爲之興奮。隨後經過一系列的操作之後,四艘沉船全部被打撈上岸,而沉船當中的所有文物也全部得以收回。此時經過媒體報道之後,引發了國人的討論,幾乎所有國人都支持國家應該大力支持發掘水下沉船的工作。

然而,就在國人爲圓明園文物失而復得而興高采烈之際,已經得到相關消息的英國媒體卻無恥的跳出來蹦躂。他們宣稱被打撈出來的沉船是英國的商船,雖然船上的文物是被中國打撈出來的,但是裏面的所有物應該歸屬於英國。他們以此爲“根據”,要求中國儘快歸還這批文物。

此一消息傳出被國人知道之後,頓時所有人都被氣得破口大罵,紛紛指責英國人是世界上最野蠻的強盜,指責其行爲令人不恥。百年前,中國人直接感受到了英國人的野蠻和無禮,沒想到時至今日,國人依舊能夠感受到英國人的無恥和下作,他們不但不爲過去所犯下的錯誤而懺悔,居然還理所當然的宣揚自己國家的強盜文化。

或許英國還有一點僅存的“底線”,又或許是我國已經日益強盛,再也不是那個腐朽無能的清王朝緣故。面對英國媒體的叫囂,我國直接不予理會,而英國官方對此也並未發表看法。

至於這四艘沉船當年是如何從我國劫掠文物,又是如何沉入大海的,我們不得而知,但船上的圓明園文物卻直接向我們訴說着英國曾經犯下的罪惡。

對此,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難以置信,爲什麼到了今天這個時候,英國人仍然那麼“無恥”呢?

其實,這就跟中國數千年來傳承的儒家文化思想中,國人比較推崇的中庸思想一樣,英國人骨子裏就流淌着“強盜”的血脈。

二、強盜

說起英國的歷史想來多數人也知曉一二,自光榮革命確立了羣主立憲政體之後,英國國力迅速增強。到了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第一次工業革命爆發之後,英國迅速走向了全球霸主之位。

直至二十世紀初期,英國殖民道路已經達到了巔峯,它在全球殖民的領土跨越七大洲,其面積是它本土面積的一百多倍。此種“成就”超越歷史上任何一個帝國。也正是因爲如此,數百年的殖民統治生涯,將“強盜文化”深深刻在了英國人的骨子裏。

說起第一次鴉片戰爭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其中英國的罪惡嘴臉讓所有中國人憤怒。不過早在英國侵略中國之前,它就已經入侵了愛爾蘭、印度、北美、岡比亞、緬甸、馬來西亞、荷蘭等等國家。也就是說,英國所謂的“日不落帝國”都是建立在血腥之上的成就。

瞭解英國以前的歷史之後,便可以輕易預料到,面對當時已經腐朽沒落的清王朝,這個骨子裏流淌着強盜文化的國家怎麼可能放過中國呢?後來所發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在中國積弱貧窮之際,英國成爲歷史上侵略中國次數最頻繁的國家。

正因如此,哪怕時至今日中國已經強盛起來,已經成爲世界上有數的大國,但英國人依舊以強盜的思想來考慮事情。所以英國人能夠無恥的認爲自己搶來的東西就屬於自己,才能夠理所當然的要求中國歸還那些沉船上原屬於中國的文物。

那麼,我們又該以怎樣的態度來面對英國這個“強盜”國家呢?

事實上,在儒家傳統文化的影響下,國人一直比較尊崇中庸之道。在當今以和平發展爲主題的世界上,我們確實應該在跟英國和平相處之際發展建設自身。但同時,防人之心不可無,我們也必須對其進行提防。

三、提防

進入新世紀之後,我國國力日益強盛,成爲世界上任何國家都難以忽視的強大國家。不過在發展建設自身的同時,我們應該注意到,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對中國總是抱有最強烈惡意的。其中,英國就扮演着美國“幫兇”的角色。

當然,在如今這個全球化經濟發展的社會,中國的經濟觸角已經遍及全球,並深深地融入到世界上每個國家之中。但西方列強對我國的崛起向來是持有惡意態度的。

譬如說,自1949年以美國爲代表的西方國家所成立的巴黎統籌委員會,以及巴統解散之後所訂立的瓦森納協定,其中很明確的目標就是限制一些高科技技術出口至中國。

即便現如今中國已經成爲世界強國,但令人覺得恥辱萬分的是,這個協定仍然卡在中國的脖子上。換句話說,即便我們想要和平發展,想要跟西方各國共贏,也不得不提防它們。

事實上,正如西方媒體叫囂要中國歸還原本屬於我們的文物一樣,爲何英國官方三緘其口呢?還不是因爲我國已經不再是那個腐朽的清王朝了。

筆者在這裏大膽推測一下,倘若中國仍然是一個比較貧窮落後的國家,那麼中國打撈出英國沉船的消息傳開之後,幾乎可以確定,英國官方必然會叫囂起來,必然會聯合他國迫使中國交出那些屬於我們的文物。

總而言之,儘管我國打撈出英國沉船之後,英國國內只有一些媒體在叫囂中國歸還文物,但其實這些媒體所發出的聲音,已經可以代表大部分英國官員和民衆的心聲了。因此,我國在發展和建設自身的同時,有必要時時提防英國,提防西方列強對中國無處不在的惡意。

結語:

中國打撈出英國沉船之後,英國媒體要求中國歸還船上的文物。大多數中國民衆在極其憤怒之時,有一部分人可能覺得國人太過“小題大做”。然而這些人眼中看到的就只是眼前的“小事”,他們看不到這些事情背後所蘊含的意義。

因小見大,便是從這一件“小事”中,我們仍然能看到英國骨子裏流淌的“強盜”文化。所以我們國家即便已經日益強盛,但仍舊不能忘記過去所承受的屈辱歷史,仍然要提防西方列強對我們的窺視。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