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中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是勞務人員重要目的地,迎接了約1000萬外來人口復工、170萬湖北人返粵;而作爲對外經貿大省,毗鄰港澳、擁有廣州、深圳等國際化大都市的廣東,對外交流頻繁,外籍人口較多,讓廣東在疫情防控的各個階段都面臨巨大壓力。

但幾個月來,廣東經受住了考驗,在疫情防控中成功化險爲夷。據廣東省衛健委6月22日通報,6月21日0-24時,全省無新增確診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至此,已累計55天沒有出現本地確診病例。其中,作爲新冠肺炎診斷金標準的核酸檢測,立下了汗馬功勞。

“廣東率先發揮核酸檢測技術和能力優勢,以最快行動、最全排查、最準檢測、最優保障,根據不同防控階段和防控重心,適時動態調整、全方位推動重點人羣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全覆蓋,爲全省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強力保障。”廣東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主任段宇飛表示。廣東目前基本實現122個縣(市、區)核酸檢測全覆蓋,單日最大檢測能力達到28萬份,有着足夠的底氣與實力。

日檢測28萬份是如何做到的

時間拉回至1月19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確認廣東首例輸入性確診病例,全省正式進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正面戰場。1月24日—29日,全省累計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從78例增加到311例,每日新增病例從25例攀升到70例,有1514名密切接觸者接受醫學觀察。有人暗中擔心:廣東會不會變成第二個武漢?

必須馬上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控制疫情的蔓延,而開展核酸檢測,以及早發現確診病例、無症狀感染者,精準找到並控制傳染源,是最有效的方案。

1月29日下午,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省衛生健康委防控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省衛生健康委副主任周紫霄宣佈,廣東省對五類重點人羣——密切接觸者、湖北來粵人員、發熱門診患者、非發熱門診有旅居史及新住院患者、交通及社區排查的發熱人員進行核酸大排查。

醫療機構和疾控中心的檢測能力不能滿足大排查需求,在瞭解到第三方檢測機構有意願且有能力加入戰疫後,廣東明確邀請他們加入,開啓了政企聯手抗疫模式。1月30日,廣州金域醫學、達安基因、華銀醫學、深圳華大基因首先進場,廣州凱普生物、東莞蘭衛醫學隨後加入,6家技術力量雄厚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受託承擔起重點人羣的核酸檢測任務。

“民兵隊伍”彰顯出硬核戰力和靠譜擔當,技術人員日夜奮戰、機器設備24小時無休,其他檢測項目基本暫停,全部精力投入到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

金域醫學即爲其中的典型代表。憑藉多年打造的冷鏈物流系統,同時緊急集結300多名物流人員,在全省成立多條物流乾線和數箇中轉站,解決了不具備檢測能力的偏遠地區的檢測難題,粵東西北的樣本也能實現“朝取夕至”。

1月30日大排查開始,金域醫學估算日檢測量可達1萬份,但咽拭子採樣管嚴重不夠,且因爲假期採購艱難。總部命令全國各地的子公司向當地醫院、醫療公司借耗材,同時採購團隊通過現金支付方式,在最短的時間內拿下廠家庫存,又連夜通過“打飛的”等方式送到廣州,確保了防控工作的順利開展。

“不管規模大小,第三方檢測機構都發揮了全部潛能,體現出實幹精神和責任擔當。”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宣傳信息組副組長,省衛生健康委黨組成員、副主任馬文峯說,隨着疫情的發展,具備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能力的第三方檢測機構增長到28家,日檢測能力也從初期的4萬份增長到15.1萬份。

同時,隨着省疫情防控指揮部多次部署,壓實屬地責任,省衛生健康委主要領導多次主動打電話溝通聯繫,醫療衛生機構的潛能也在不斷被激活。

目前開展核酸檢測的醫療機構從初期的92家增加到233家,日檢測能力10.7萬份。其中117家三級綜合醫院100%開展核酸檢測,122個縣(市、區)中,91%實現了至少有一家醫療機構具備核酸檢測能力,其餘11個預計在6月20日之前可以達成目標。全省53家疾控中心的日檢測能力達到2.2萬份。

強大的檢測能力也讓廣東的檢測效率領跑全國。“在國家要求取樣24小時內出檢測結果的時候,廣東已經實現了12小時內出結果;現在國家要求調整爲12小時以內,廣東已經基本達到了6~8小時。”馬文峯談到。

最嚴監管確保檢測結果精準

2月5日,呼吸與危重症醫學專家、中國工程院副院長王辰指出,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夠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而且核酸對於真實病例的檢測率不過30%至50%。

“大家都很緊張。如果核酸檢測準確率不足,以此作爲診斷的金標準,無疑會給疫情防控帶來極其嚴重的後果。”省疫情防控指揮部辦公室疫情防控組副組長、省人民醫院黨委書記耿慶山回憶,廣東立即作出反應,要求驗證核酸檢測的準確率。

事實上,在提升檢測能力之初,廣東省也在科學性和精準性上做足了功課。省委、省政府多次專題會議研討檢測質量控制,省衛生健康委也多次組織省疾控中心、省臨牀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對檢測機構開展質量評估、現場督查和質控考覈。

在大排查伊始,質控工作也同步展開,省臨牀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對150家醫療機構進行了2輪室間質量評價,每家派發10份標本開展盲樣考覈;省疾控中心也對全省21個地市疾控機構實驗室開展了兩輪PCR檢測全流程的能力考覈,考覈結果全部合格。

第三方檢驗機構也是關注的重點。3月1日起,廣東省疫情防控指揮部組織6個專家組,分赴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實驗室原始數據、質控、檢測量、試劑消耗、實驗室排班等開展檢查。廣東省臨牀檢驗中心主任鄒偉民去的是東莞蘭衛,“我們沒有提前透露消息,但突襲檢查顯示,他們沒有弄虛作假。”

省臨牀檢驗質量控制中心和省疾控中心還對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了4次質控考覈,省疾控中心對從6家第三方檢測機構隨機抽取的600份陰性樣本進行重複檢測,結果均表明符合標準。

臨牀是否存在漏檢?也有數據說話。

3月初,全省累計按新冠肺炎收治的1350例患者中,有臨牀症狀而核酸陰性的患者100餘人,漏檢率約10%。“主要跟標本採集有關,咽拭子採集的是上呼吸道標本,但檢測時有些感染者病毒只侵蝕到下呼吸道。”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病原微生物檢驗所所長武婕解釋說。

除了客觀原因,採集咽拭子的手法也是影響準確率的重要因素。爲此省疾控中心對標本質量進行把關,一旦確認標本爲不合格,第一時間要求重新採樣。同時,在省衛生健康委統一部署下,組織專家錄製了咽拭子採樣示範小視頻向全省推廣,對一線採集人員進行培訓。

爲了減少漏檢發生,檢測機構全部採用高靈敏度的檢測試劑盒,對密切接觸者及其他高危人羣在隔離的第1天、第7天、第14天分別進行核酸檢測,以多次檢測堵住假陰性的漏洞。檢測出的陽性標本,檢測機構將換一種試劑複查,並送省市疾控中心複覈——因爲試劑靈敏度過高等造成假陽性,會在該環節剔除。

疾控機構對檢測結果的準確性更是特別謹慎,省疾控中心特別對市場上常見的12種商品化試劑盒進行性能評價,挑選出4種作爲常用試劑盒。

“廣東建立了常態化質量控制機制,組織全省核酸檢測機構參加國家臨牀檢驗中心開展的核酸檢測質量控制,開展核酸檢測常態化能力考覈,把質量控制貫穿於日常工作。”段宇飛說。多重保險之下,廣東沒有發生健康人羣因爲假陽性被誤診爲新冠肺炎,也沒有感染者樣本被判斷爲假陰性而造成漏診。

強大的核酸檢測能力和極高的檢測準確率,除了歸功於戰疫期間的多方協同作戰、精益求精,也得益於18年的長期積澱。

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技術是聚合酶鏈反應(PCR)技術的一部分,該技術曾因濫用一度被叫停,2002年國家發佈《臨牀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管理暫行辦法》和《臨牀基因擴增檢驗實驗室工作規範》後重新啓用。“廣東一直採取鼓勵和扶持的態度。”鄒偉民說,廣東從一開始就進行能力建設、人才培養和規範化管理,建立了事前審覈、事中監督、事後評價機制,通過多種措施守好檢驗的生命線。

廣東自經歷2003年非典疫情以來,全面強化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建設,全省疾控、醫療和第三方檢測機構綜合實力顯著提升,爲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實驗室檢測提供了堅實的機構、設備、人員和技術保障。效果顯而易見,廣東符合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條件的二級以上生物安全實驗室和PCR實驗室數量均居全國前列。而規範化、系統化的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檢測質量控制和室間質量評價,也保證了當戰疫需要時,實驗室能夠迅速形成過硬、可靠的戰鬥力。

疫情暴發後,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印發系列文件,組織舉辦全省培訓班,派出工作組開展督導,規範實驗室實驗活動、樣本運輸、樣本保存、樣本銷燬全流程管理,完善生物樣本採集、檢測等各個環節中的風險評估、個人防護標準和指引,把生物安全與疫情防控同部署、同落實。“新冠病毒核酸檢測中,廣東沒有出現一例標本交叉感染,沒有一例實驗室污染。”鄒偉民說。

生命至上的廣東答卷

4月下旬,爲確保首批學生復學安全,廣州決定對首批返校的近3萬名教職員工、16.7萬名初三和高三學生全部開展核酸檢測,金域醫學體檢中心的護士馮淑甜是衆多咽拭子採集員中的一個。

有一次,在一所中學的操場,馮淑甜連續工作3個小時,驕陽炙烤,之後又下了一場雨,裹在防護服裏,眼鏡也被霧住,她有些頭昏腦漲。N95口罩密封性又太好,她感覺到鼻涕落了下來,不適加倍,但手頭的動作依舊迅速、精準。

“那麼多人在爲防控疫情而戰,我也想出一份力。”她說。這是咽拭子採集員的常態,幾個月戰疫打下來,他們已經習慣了在被汗水浸溼的衣服中一悶數小時,在摘下口罩的那一刻深吸幾口氣,灌完一整瓶礦泉水。

在他們的努力下,“五道防線”在廣東始終沒有放鬆:交通檢疫站點把好第一道關卡;醫療機構全面落實預檢分診制度,發熱門診和新入院患者核酸篩查全覆蓋,門急診、住院普通患者流調可疑者核酸檢測一個不漏;全面實施社區(村居)網格化管理,檢測隊伍入門入戶主動檢測;密切接觸者100%進行核酸篩查;公安司法監管場所、社會福利和養老機構、宗教場所、精神衛生機構等重點場所相關人員核酸檢測全覆蓋。

針對疫情防控三個階段的不同特徵,廣東省核酸檢測的重點人羣也適時進行動態調整。3月5日以前,鎖定國內重點地區輸入等五類重點人員,外防輸入、內防擴散;3月6日到4月1日,有針對性推動高、中、低風險地區分區分級排查,優化保障湖北武漢來粵返粵人員核酸檢測;3月19日起,對全部境外來粵返粵人員進行檢測;4月2日後一段時間,以防境外輸入疫情病例引發本地感染爲主,主動排查,全面覆蓋。

危機曾經數度降臨。特別是礦泉街、棠下街、新塘鎮等境外輸入疫情引起本地關聯病例,防控壓力激增,但廣東積極推動”發現一例、處置一片”,組織開展了四次重點人羣大排查,對疫情重點國家在粵人員、疫情涉及重點場所、涉疫人員所在重點區域、確診病例家庭和行業擴大排查範圍,累計排查重點人羣13.87萬人,排查發現感染者185人,及時剎住了疫情擴散態勢。

與採集、排查人員相比,檢驗人員雖然不用風吹日曬,但爲了更快地拿出檢測結果,有的檢驗人員將牀搬進實驗室,儘量壓縮自己的休息時間,有的曾在實驗室連續奮戰36小時,下了班,松下緊繃的神經,累得直接癱坐在地。

從大排查開始,廣東就建立起檢測結果日報告制度,第一時間採樣、第一時間檢測、第一時間反饋。每天的核酸檢測數據,醫療機構彙總到省臨牀檢驗中心,第三方檢測機構的彙總至省疾控中心,經過仔細覈查後統一報送。這也是一份十分繁瑣的工作,爲此省疾控中心每天平均有三四萬份數據要覈對,專門抽調七八個人加班加點才能完成。

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的大樓也經常在凌晨三點依然燈火通明。“形勢最緊張的時候,領導們開會研究到凌晨三點,早上七八點又開始第二天的工作,如此高強度的連軸般轉,他們依舊確保了科學施策。”有人點贊說,每一項防控政策措施的出臺,每一次重點人羣的動態調整,都反覆推敲,力求精準。

5月25日,廣東核酸檢測在信息管理上再一次領跑全國。可以與粵康碼聯通的信息報送系統正式上線,終結了人工填報、覈對信息的歷史,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升了準確率。爲了以後的審計工作提前做準備,系統中還添加了本底數據錄入。“省衛生健康委4月份就着手解決這項難題,爲此相關處室和技術人員取消了'五一'休假。”馬文峯說,上線當天即報送了20多萬檢測數據。

無數人的不辭勞苦、協同作戰匯聚成強大的檢測能力、高精度的檢測結果、全覆蓋的檢測範圍、可靠的生物安全保障、及時迅速的檢測效率,確保了全省疫情防控工作和復工復產的有序推進,得到國家和人民的點贊。

截至6月3日,廣東省累計完成核酸檢測1425萬餘人次,累計檢測944萬人,其中重點人羣累計檢測840萬餘人次。隨着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廣東省堅持實行“重點人羣應檢盡檢、其他人羣願檢盡檢”,截至6月4日,設置了555個“願檢盡檢”檢測服務點,覆蓋所有縣區。

4月9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央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會議作出一項重要決定:擴大重點地區核酸檢測和血清抗體檢測範圍。這也從另一個維度佐證了廣東力推核酸檢測的正確性和前瞻性。

有不少人提問:投入如此之巨進行核酸檢測,從數萬人中找到寥寥幾個確診患者或無症狀感染者,是否有必要?答案是肯定的。“廣東疫情防控壓力巨大,如果不將關口前移,易貽誤時機,造成疫情的擴散。”段宇飛強調。

爲了快速推動核酸檢測,省委、省政府還專題研究,落實經費保障,重點人羣全省統一免費開展,符合醫保支付範圍的由醫保支付,未參保的由屬地市級財政買單,不夠的由省級財政補助,分級分類完善核酸檢測經費保障。

值得一提的是,廣東還實現了核酸檢測的質優價廉。爲貫徹落實中央和廣東省做好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有關工作精神需求,加快提升檢測能力,做到“重點人羣應檢盡檢,願檢盡檢”,助力復工復產復學,降低新冠病毒檢測價格,自5月26日起,廣東省統一實施新冠病毒檢測試劑集中採購定價和檢測定價,核酸檢測價格標準爲醫療服務價格60元/項和集中採購試劑價格組成,後者平均選價15.54元/份。受政府委託承擔檢測任務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主動擔當、發揚風格,3月31日前完成的檢測量按9.5折結算,4月1日起全部8.5折;5月26日以後,每份核酸檢測的結算價調整爲70多元——以第三方檢測機構800多萬份的檢測量計算,此舉可以節省數億元之巨。

不計成本、不惜代價,背後是廣東省委、省政府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擔當,是衛生健康系統、疾控系統乃至第三方檢測機構面對疫情嚴防死守,守護羣衆健康的情懷。

6月1日,段宇飛主持召開會議傳達學習貫徹兩會精神。“要進一步發揮核酸檢測‘排雷’作用,全面落實‘重點人羣應檢盡檢,其他人羣願檢盡檢’要求。”段宇飛強調,要慎終如始、再接再厲,落細落實落嚴常態化疫情防控工作。

來源:廣東發佈、人民日報客戶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