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米君,專欄原創作者、自由撰稿人

未經授權請勿進行任何形式的複製粘貼和轉載

否則追究法律責任

我們知道咸豐帝在位期間先後發生了太平天國運動和第二次鴉片戰爭,外東北庫頁島就是咸豐帝割讓出去的,所以說咸豐絕對是昏君。而咸豐的六弟愛新覺羅·奕訢人稱“鬼子六”,如果當年道光皇帝把皇位傳給奕訢,奕訢會比咸豐做得好嗎?奕訢確實有三點比咸豐強。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奕訢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期間雖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力中心。光緒十年(1884年)終於因中法戰爭失利被罷黜,史稱“甲申易樞”。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善後中日甲午戰爭失敗,纔再度被起用。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諡號爲“忠”。

01恭親王鬼子六奕訢足智多謀,懂變通

愛新覺羅·奕訢,生於1833年1月11日,去世於1898年5月29日。他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帝同父異母兄弟。道光帝非常寵愛奕訢,他死之前準備了兩個遺詔,一封是讓咸豐繼位,一封是封“恭親王”。這使得咸豐非常忌憚自己的弟弟。恭親王精明幹練,卻是滿清皇室後期少有的賢才,從他對漢人和洋人以及國政的態度便可以知曉。有兩件事可以說明他的才能。

一、第二次鴉片戰爭,奕孤身任議和大臣

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咸豐帝逃往承德,奕臨危受命,擔任議和大臣。九月十五日,十六兩日,奕分別與英使、法使簽訂《中英北京條約》與《中法北京條約》,挽救了清王朝的命運。他主持議和以及進行的大量的善後事宜贏得了西方對他的好感,爲他以後外交活動創造了條件。

二、發動辛酉政變

在咸豐帝過世之後,他聯合慈禧太后和慈安太后發動辛酉政變,奪取了大清朝的政權,而他也因此被授予了大清朝議政王的頭銜。兵不血刃,在肅順集團已經大權在握的的情況下,就將肅順集團給解決了。可見恭親王鬼子六的足智多謀。

美國外交官楊約翰評價他:“恭親王與我之前所見過的東方王子及政治家不同,他十分生動。這是一個機敏的男人,直覺敏銳,意志堅定。”

02恭親王是洋務運動的總後臺

咸豐在世的時候,面對國家的困境毫無解決方法。但在鬼子六掌權後,他爲了挽救晚清危局,解決太平天國和抵禦英法等國侵略的能力,奕支持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等大搞洋務運動,以興辦軍事工業爲重點,中國的近代工業從此起步。爲了洋務事業,興辦新式學校,派出留學生,促進了近代教育事業發展。在奕的努力下,清朝終於鎮壓了太平天國,促成了同治中興,奕獲得“賢王”美稱。

03恭親王鬼子六奕訢長壽,這點比咸豐強

恭親王的兄長咸豐皇帝只活了31歲就駕崩了,這就使得權力慾極強的慈禧有機會垂簾聽政,更使清朝越來越衰弱。而奕訢生於1833年,死於1898年,活了65歲絕對是一個長壽的人。如果恭親王登上皇位,慈禧是沒有機會擅權的。皇帝長壽絕對是一個王朝能不能長久的重要原因之一。東漢就是因爲小皇帝太多才造成的滅亡。

04恭親王奕訢的缺陷

恭親王奕訢很聰明但並不是沒有缺點。辛酉政變之後,他本可以奪取整個清朝最高的統治權,但是他爲人野心不夠大,沒有雄才大略。最後還是輸給了慈禧太后。曾國藩幕僚趙烈文曾評價他:“美則美矣,然非尊彝重器,不足以鎮壓百僚。”“聰明誠然聰明,不過小智慧耳。見時局之不得不仰仗於外,即曲爲彌縫。前向與倭相相爭,無轉身之地,忽而又解釋。這都是恭王聰明之處。然此則爲隨事稱量輕重、揣度形勢之才,至於己爲何人,所居何地,應如何立志,似乎全無理會。”、

而面對西方列強的入侵,他一味忍讓,毫無原則,連他的弟弟都忍不住吐槽他“喪權辱國”。

寫在最後:

在清朝的最後50年裏,恭親王奕訢是洋務運動的總後臺,也是清朝皇室中唯一的開明人士,他是唯一有可能性。如果他繼位,是極有可能學習俄國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雖然恭親王小家子氣,但憑藉獨到的認識與精明的手段,也確確實實爲維護統治、推動國家近代化做出了努力和成果,不失爲那個時代最傑出人物之一。

文章推薦:

唐元明清四個王朝的疆域合一塊有多大?超1783萬,比俄羅斯都大

英國用一條約翰遜線,將中國阿克賽欽4萬平方公里划進了英屬印度

如果漢武帝不反擊匈奴,漢朝會繼續強盛,還是和宋朝一樣喪權辱國

太平天國有實力滅亡清朝嗎?有,但唯獨做錯了一件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