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後臺留言給鬼妹,想知道跑網約車是否賺錢的私信越來越多。從這些人之前的職業經歷可以看出來,要麼是創業型公司的小老闆,要麼是穿格子襯衫的程序員,還有可能是你經常去喫飯那家知名飯店的頂級大廚。可是現在,在疫情當下的特殊時期,他們居然都想要來跑滴滴。

這也讓鬼妹想起了在去年時候身邊一個同學的買車經歷。當時他跟鬼妹說想要買一款大概10萬塊錢的SUV,而鬼妹推薦了很多車,奈何他都不滿意,最終選擇的是一款市面上並不常見的車子。問及爲什麼選擇這麼小衆的產品,他說因爲只有這款車跑滴滴最便宜,而價格又滿足了滴滴的入門門檻。

鬼妹所在的城市大約有700萬的人口,沒有完全統計過這個城市中到底有多少是滴滴司機。但是在查詢某些城市的數據之後,可以看到在一些規模並不大的城市當中,大概只有300萬人口,卻有2萬人都是滴滴司機。除去那些老年和上學的孩童之外,大約150個人中就有一個從事滴滴出行。而這一些人當中還不包括自己已經有車,或者乾脆選擇綠色出行的人,請問到底還有多少人願意去 “滴滴一下”呢?

人數當然只是參考條件之一,最終的盈利纔是到底是否介入的根本原因。根據某城市的人均收入以及城市規模計算,大約每天每個司機能夠接到的單隻有10單左右。這是當中包含了司機的流水,運營成本,油費,過路費以及午飯錢。以每單20元的均價算來,每天的收入也就是200元,再拋去必要的開銷,最終獲得不到100元的收入,你還覺得這划算嗎?

不可否認滴滴現在已經成爲了最熱門的行業,而且極低的入門門檻,讓很多人覺得只要會開車、有臺車就能進入。但是你們有沒有想過這麼多人進入,城市到底能不能容納得下?隨着滴滴出行司機羣體的不斷增多,也就意味着蛋糕的不斷分割,最終到你兜裏面的錢是多少,千萬不要等到一地雞毛的時候再說,“我後悔了”。

不管是什麼人,只要覺得自己所在的行業不景氣,都會有一個想要跑滴滴的夢想,換句話說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喜歡跑滴滴了。但是,也有很多人在思考,這麼多人,不想去發展新的行業,也不想在自己的行業中深耕,只想賺不動腦的容易錢,這難道不是社會的退步嗎?

鬼扯:以前城市的出租車司機,要麼是沒有什麼學歷,要麼是年歲已大幹不了其他的工作,但是現在看着這些朝氣蓬勃的年輕人也湧入了“賣手腕子”的工作當中,請問,未來的社會誰來幫助發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