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消息,上海27日啓動智能網聯汽車規模化示範應用,首批智能網聯汽車在滴滴出行App上開放服務,用戶在滴滴出行App上報名並通過審覈後,可預約體驗滴滴自動駕駛。上海智能網聯汽車載人示範應用進入規模化階段。

智能網聯汽車+滴滴車路協同,自動駕駛安全升級

據悉,自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建設的國內首個“國家智能網聯汽車(上海)試點示範區”封閉測試區在位於嘉定的上海國際汽車城運營,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測試驗證和智慧交通示範。

截止目前,測試區已累計爲近百家國內外企業提供超過1300天次、1萬小時測試服務。上海嘉定可用於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的開放道路已達53.6公里,覆蓋面積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類型與等級道路,測試場景達到1580個,並將智能網聯汽車的活動範圍延伸至工業區、商業區、交通樞紐、住宅區等生活中的各個場景。

除了智能網聯車在是在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發展中做出的努力,滴滴也藉助自己的平臺優勢爲其保駕護航。

滴滴設立了國內首個自動駕駛安全護航中心,能實時監控車輛、路況,並在車輛面臨複雜情況時,協助指令,解決未來自動駕駛運營中可能出現的遠程協助問題。在測試區域的部分路口,滴滴部署了自主研發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能將道路信息實時共享給區域內不同公司的自動駕駛測試車,消除行駛盲區。

滴滴自動駕駛上線,司機即將面臨失業?

智能網聯汽車在滴滴出行APP上開放服務,對於司機這一職業在未來會不會消失,也引起了大家的熱議。滴滴出行的CTO和CEO分別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滴滴出行CTO兼自動駕駛公司CEO張博表示,“滴滴通過給駕駛員和自動駕駛車輛混合派單的方式,彌補自動駕駛車輛僅能在特定區域使用的侷限,讓現階段自動駕駛不僅僅停留一種新奇的體驗,更能成爲人們日常出行的切實補充。”

也就是說,即便是自動駕駛普及,也還會保留一部分司機的業務,保證大衆出行的效率和司機的就業。

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認爲,“司機有溫度的服務不會因新技術出現而消失,自動駕駛也會給網約車司機創造新的職業和崗位。”

同時他也表示,“我們相信最終AI技術會大幅提升駕駛安全和效率,造福人類,而滴滴最大優勢是場景和數據以及堅定投入的決心。同時我們也相信自動駕駛從技術成熟,商業成熟到法規成熟,道阻且長,至少還需要做十年持續投入的計劃,也要做好面對各種困難和挑戰的準備,但方向是明確而堅定的。”

自動駕駛技術目前還處在實驗階段,司機這一職業也不會消失,反而會隨着自動駕駛技術的升級,司機可能會在服務方面更加周到,豐富乘客在乘車時的體驗。

網友有話說:“滴滴這個螃蟹喫的牛”

對於滴滴的自動駕駛服務,已經引起了網友們在網絡上的熱議,有部分躍躍欲試想要嘗試,也有人表示出了隱隱的擔憂,當我們一起來看看網友們具體的說法:

有網友表示:自動駕駛開始進入生活,比想象的還要快。

也有網友表示:拭目以待!想體驗。

但也有一部分網友的評論表現出對安全性的擔憂:沒司機有點怕。

對於智能網聯汽車即將規模化發展的看法,歡迎在下方討論區積極留言。

綜合:新華網、新浪科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