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一輪疫情下的北京餐飲業)

6月17日凌晨1點左右,侯軍在抖音平臺上發佈了一條視頻,視頻中是人頭攢動的北京市海淀區雙清路,路燈下人們戴着口罩,正在排隊等待覈酸檢測。侯軍舉着手機跟着隊伍向前移動,他爲這條視頻配了文字:“北京速度太快了,病毒都跑不贏中國速度,加油中國!”

在連續50多天沒有新增本土病例後,6月11日,北京市衛健委通報1例新增本土病例,因此次的聚集性新冠疫情區關聯到北京的菜籃子——新發地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侯軍經營的兩家福臨餃子館也成爲重點防控場所。

6月16日晚,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提升到二級。根據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發佈的消息,調至二級響應下必須堅持的措施包括對北京所有農貿市場、餐飲店、食堂等重點場所進行全面防疫檢查、環境消殺和核酸檢測。

目前尚處於營業狀態的北京餐飲企業,已對門店經營採取了更爲嚴格的疫情防控標準,包括要求其在京全體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對門店進行每天至少早晚兩次的消毒工作,員工實時測量體溫等等。

早在新一輪疫情襲來之前,北京的部分餐飲店經營就出現了困難。3月初,侯軍發現自家店旁邊的沙縣小喫貼上了出租告示,老鄰居搬走了,新鄰居至今也沒有來。他現在盼着疫情早點結束,迴歸正常的經營狀態。

餐飲從業人員連夜進行核酸檢測

侯軍經營的福臨餃子館在北京市海淀區,春節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他的兩家店相繼停業,一直等到年後疫情逐漸好轉,侯軍辦齊了各項手續,3月底餃子館重新開張。

他爲此發了視頻並打趣地說:“餐飲人很快會迎來報復性消費,請大家趕緊來報復我吧!”

6月11日,北京市衛健委通報1例新增本土病例,6月16日晚,北京市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響應級別提升到二級。侯軍的餃子館還沒等來顧客的“報復”,就再次按下了暫停鍵。

新一輪疫情下的北京餐飲業 巨大損失下如何自救?

16日上午10時許,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市民冰雪體育中心檢測點的檢測隊伍。

在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的市民冰雪體育中心檢測點,排號做核酸檢測的人員排起了兩條長隊,許多人員身着工裝,據介紹,他們多爲餐飲從業者,根據街道要求,餐飲從業人員必須進行核酸檢測,持檢測報告才能上崗營業。

侯軍所在的雙清路街道也通知全體餐飲從業者集中進行核酸檢測,侯軍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當晚現場做核酸的人員至少有一兩千人,一直排到了凌晨1點多都沒有檢測完。

而即便做完核酸檢測,受到防疫措施升級、消費者恐慌心理等影響,餐飲企業仍承受着巨大損失。

恆泰廣場將太無二日料店的店主告訴澎湃新聞,6月16日商場組織全體員工進行了核酸檢測,21日檢測結果顯示陰性。他馬上在門外貼上公示,“店內全體員工已完成核酸檢測,請您放心就餐!”

“貼這個是爲了讓來往的顧客放心,但是這個時候,顧客心裏還是會有點(顧慮)。”店主說。

“案板”上的日料店

6月12日晚,北京新發地董事長張玉璽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相關部門從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這一消息讓三文魚一夜之間成爲“衆矢之的”,也讓以三文魚爲招牌菜的日料店陷入被動。

報道顯示,北京市主要商超企業超市發、物美、家樂福都已連夜下架全部三文魚,許多日料品牌遇顧客大量退訂,江戶前壽司、和彩放題等日料品牌也緊急下架相關產品。

將太無二日料店的店主告訴澎湃新聞,店內不再出售刺身等生肉類。有顧客到店時詢問進貨渠道,他回應說,“我們是進口到機場,統一清關之後進到公司,公司再統一配送,相關的檢驗檢疫報告、資質我們都是有的。”

據店主介紹,3月份復工以來,店內經營狀況有些緩和,一天有十幾桌客人,現在一天也就兩三桌。“每天的人工、租金、食材成本至少1萬元,流水才幾百塊,肯定是虧錢的。”

面對高昂的成本,有的日料店選擇閉店歇業。在距離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直線距離不足3公里的花鄉奧萊村,福阪食堂日料店店主在接受澎湃新聞採訪時表示,該商場的餐飲基本上都關了,他的店目前也沒有開業。新發地出現疫情後,商場組織所有從業者進行了核酸檢測,儘管拿到了檢測結果許多商家仍選擇閉店。

此前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不能因爲在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就下結論說三文魚就是傳染源。北京市豐臺區副區長張婕也曾介紹,北京市疾控中心針對京深海鮮市場的海鮮區特別是三文魚交易攤位以及公共區域進行採樣檢測,合計採集樣本469件,目前結果都是陰性。

儘管如此,日料店面臨的打擊仍是巨大的。什麼時間能開業?福阪食堂店主表示不能確定,“現在主要是商場沒有人,開店也沒人來喫。”他希望疫情儘快控制住,政府層面能更多幫行業發聲,打消顧客的疑慮。

在自救的海鮮館

看到“切割進口三文魚的案板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這條新聞時,周建英的第一反應是慶幸,“還好自家店裏沒有三文魚。”但很快,“暫時不要生喫海鮮”的消息在朋友圈裏瘋轉,周建英就慌了。

新一輪疫情下的北京餐飲業 巨大損失下如何自救?

周建英在海淀區雙榆路開的新店面。

從賣海鮮到經營膠東海鮮餐館,周建英在北京打拼了30年,生意最好的時候他同時經營着4家門店。原本在魏公村的店面到期後,2019年11月,他看好了雙榆路東里甲9號這家店面。

年前裝修完,周建英計劃着正月初十營業。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是他萬萬沒想到的,原定的開業時間一拖再拖,直到4月17日,他在山東老家待不住了,帶着幾名員工抵京申請主動隔離,準備營業。

4月29日,北京市宣佈公共衛生應急響應級別調至二級,對國內低風險地區進京出差返京人員,不再要求居家隔離觀察14天,正在居家集中觀察的可以解除觀察。隔離中的周建英感到意外驚喜,他趕忙招人、採購做好營業的前期工作。

5月6日開始試營業,到5月底的時候,包間都要提前預定了,營業額也很快達到了一天一萬左右。

“我都要準備喝茅臺慶祝了,沒想到疫情突然反彈了。”周建英說疫情反彈給剛剛恢復的餐飲業又一次重磅打擊,“我記得特別清楚,(6月11日)第二天是週五,原本那天的包間都訂滿了,結果新聞一出,週五的包間預定全部取消。”

身處疫情中的餐飲業從業者們紛紛開啓了自救之路。周建英把從山東老家採購海鮮的發票貼了出來,證明店裏的食材供應與新發地無關。

新一輪疫情下的北京餐飲業 巨大損失下如何自救?

周建英說,他準備將原產地採購的發票貼在店門口的招牌上。

“只要消除大家的恐慌,客人總會來的。”周建英持樂觀的態度,他認爲,“前段時間試營業客源火爆,說明不是咱經營上出問題,而確實是外部的影響,所以我對前途是充滿信心。”

將太無二日料店在過去的三年裏添加了不少老顧客的微信,疫情期間店主在朋友圈推出各式各樣優惠的套餐,送貨上門。

侯軍的餃子館裏有十幾名員工,最近採用輪班制,休一天上一天。新發地市場關閉後,蔬菜的價格普遍上漲。負責給侯軍供應食材的一個互聯網公司,也出現了青菜類蔬菜短缺的情況。

1月份,因疫情待業在家的侯軍註冊了抖音賬號,拍起了短視頻。“看別人拍的挺好,我也想試試,沒想用這個賺錢。”

分享菜品、美食教程、和顧客的故事,5個月以來侯軍收穫了四千多個粉絲和25萬的點贊量。偶爾有顧客到店,說在抖音看過他的視頻。除此之外,侯軍正在聯繫周邊的公司、單位,開始上門送盒飯。

延伸閱讀
  • 市民因名字中有生僻字無法註冊健康寶 "禁足"在家
  • 中疾控:北京本次疫情排除武漢流行毒株導致
  • 北京昌平回龍觀街道、海淀四季青鎮升爲中風險地區
張天琪 本文來源:澎湃新聞 責任編輯:張天琪_NBJ1075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