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距離2025年建成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有不到一年的時間,北京開啓多方面發力。2月20日,北京市商務局發佈《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2024年工作要點》(以下簡稱《要點》),從商圈改造、本土品牌培育、美食之都建設等多方面入手,持續深入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其中,餐飲作爲消費的重要一環,被認爲是加快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有力抓手,北京近日更是出臺相關政策引導。不僅是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能夠真正撬動國際消費、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的還有更多參與者。

發力融合消費場景

推動15個傳統商圈改造升級

北京對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最後一里路”有着具體而清晰的規劃。《要點》指出,2024年,北京將從營造城市消費新場景、培育本土消費新品牌、優化商品消費新結構等方面開展,持續深入推進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

按照規劃,2024年北京將大力推動新商圈建設和老商圈改造提升,編制實施王府井×西單×前門、CBD×三里屯、環球影城×大運河、麗澤×首都商務新區4個國際消費體驗區建設方案。依託城市更新,推動西直門、雙井等15個左右傳統商圈改造升級,加快推進老舊商場、體育館、演出場所、博物館、展覽館等改造升級,並推動永豐大悅城、副中心萬象匯等商業項目開業運營。

《要點》也指出,北京要創新培育融合消費場景。依託本市商業、文化、旅遊、生態等優質資源稟賦,培育打造街區、演藝、賽事、近山、親水、夜間、數字等融合消費新場景,推動徒步、騎行、自駕等休閒消費與餐飲、住宿、零售等基礎服務有機融合,推出一批融合消費示範案例。

在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的過程中,已經催生了一批更有溫度、更有新意的融合消費場景。北京朝陽合生匯B1、B2層的21區BLOCK,涵蓋了從正餐、小喫到茶飲、烘焙的餐飲商戶約160家。餐飲街區的高人氣爲合生匯的各個樓層商戶帶來了更豐富的客羣,商家也不斷爲契合消費者茶餘飯後的“閒逛”需求進行調整。

“2024年,我們將着重發力吸引全國旅客,將北京朝陽合生匯打造成爲城市地標。”朝陽合生匯工作人員介紹,“合生匯將持續提升商場品牌級次,同時會更傾向於引進北京首店以及全國首店,與品牌共同打造出獨特性的門店,創造更加新奇、愉快舒適的購物娛樂體驗。在服務好我們原有年輕客羣的基礎上,吸引更多的中產客羣和全國旅客。”

各個項目正緊貼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步伐,結合自身特色制定2024年的發展目標。西單大悅城作爲年輕人的聚集地,2024年將持續以“商業+文化”爲核心,結合節日及小長假熱點,注重消費者的情緒價值,在重點節假日規劃舉辦各類調性演出,強化青年潮流文化中心的細分定位;位於順義區的中糧·祥雲小鎮,將運用開放街區特色,進一步聚焦“戶外新風尚”,結合四季變化的開放式商業街區,在戶外運動品牌、零售品牌及餐飲品牌上共同發力。

餐飲撬動消費升級

引進50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

“美食之都”成爲了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的重要一環。除了《要點》中指出加快建設美食之都,推動餐飲品牌聚集、服務提升,促進北京餐飲國際化、品質化、特色化、便利化發展等相關內容之外,近日北京市商務局等9部門還印發《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給出了打造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的具體措施,實施七大行動,推進22項任務。

爲推動北京餐飲業高質量發展,加快打造國際美食之都,助力北京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方案》中提到了到2025年,新引進500個以上國內外知名美食品牌的目標。具體來說,其中包括支持國內外美食品牌來京發展,設立首店、旗艦店、推廣中心等。探索建立全球餐飲品牌名錄庫,完善落地選址、品牌宣傳等方面配套服務。發揮在京境外機構和駐京辦作用,帶動更多國內外風味餐廳落地北京。

隨着餐飲行業不斷提質升級、高質量發展,一個個亮眼數字正在訴說着餐飲業對於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頗具信心。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餐飲業趨穩向好,餐飲業收入首次突破1300億元,同比增長32.5%,超過全國增速12.1個百分點;佔社零額比重9%,對社零額增幅貢獻率達52.8%。餐飲業收入和市場主體數量均創歷史新高,展現出強勁發展潛力和良好發展前景。

不僅如此,近期餐飲行業的火熱更是使消費端有目共睹。除了除夕前年夜飯市場便出現“一廂難求”的盛況之外,春節假期期間的餐飲人更是忙得團團轉,峨嵋酒家連鎖店幾乎每天都賣出上千份宮保雞丁、馬凱餐廳光外賣窗口每天就要賣出1000多串羊肉串、同和居月壇店除夕當天的三不粘賣了600多份、除夕當天同春園的松鼠桂魚賣出300餘條等等。更不用提今年迴歸的廟會,慶豐包子鋪廟會期間每天賣出100多斤包子、近千根烤腸,單日營收幾乎相當於一家普通門店一週的收入;廟會期間二友居展位每天賣出兩三千個包子、杏仁酪賣出五六百份,廟會每天的營收能追平總店銷售額。

“在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過程中,充滿濃濃‘煙火氣’的餐飲業至關重要。”北京市餐飲行業協會會長,北京華天飲食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賈飛躍表示,建設國際美食之都的宏偉目標要求餐飲業向有特色、高品質發展,就華天集團而言,近年來推動老字號不斷轉型升級,持續在老字號時尚化、現代化上實現新突破,例如通過馬凱·1953等老字號品牌特色門店探索多元化餐飲服務市場。未來,華天集團將加快實施“彩虹計劃”,推動華天老字號餐飲品質持續提升,並重點通過數字技術帶給消費者更有代入感、更強互動性的沉浸式消費體驗,助力北京打造國際美食之都以及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拉動夜經濟持續發力

培育30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

新場景、新消費層出不窮,讓北京消費“越夜越精彩”。來自異國他鄉的風味美食,深夜街頭的霓虹燈,街頭巷尾升騰的煙火氣……它們均在證明美食也撬動了業態融合及夜間經濟的加速增長。如今,北京在打造國際美食之都舉措上愈發細化,也讓北京夜經濟亮起盞盞明燈,指引着前進的道路。

北京計劃到2025年,全市培育30條以上“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方案》認爲要探索分區域分時段日夜兼市運營模式,鼓勵餐飲業延時經營。完善“夜京城”消費地標夜間服務管理,優化餐飲聚集地臨時停車措施,結合客流變化做好公共交通服務保障。推動夜間餐飲與夜間觀光、夜間演出等結合,打造夜宴、夜飲與夜景、夜娛、夜購等融合一體的消費服務。

事實上,餐飲業的發展離不開有關部門的多重引導和支持。2022年11月,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北京市商務局關於印發《北京市商業消費空間佈局專項規劃》的通知,其中就提到了“全區培育5—8個網紅打卡地,打造2—3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再之前,北京市商務局還在2021北京餐飲品牌大會上公佈了東城區五道營衚衕、西城區華威約飯街、朝陽區藍色港灣餐飲街區等在內的第二批“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

“無論是龍年春節餐廳內繁忙喜悅的團聚場景,還是在廟會市集、花市燈會等主題活動上的大快朵頤,都充分體現出餐飲業在繁榮消費、保障民生、穩定就業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方案》的發佈,更是在全市餐飲業奮戰新一年的開局階段,振奮人心、鼓舞士氣。”在北京烹飪協會會長雲程看來,2024年作爲“消費促進年”,餐飲市場將迎來全新的發展週期,餐飲業在新的發展契機下同樣面臨新的挑戰。在政府部門的指導下,協會將深入引導餐飲企業滿足市場需求深化轉型升級,提升北京餐飲服務品質,積極組織開展促消費活動,有效提升餐飲市場活躍度,加強北京餐飲研究,強化技藝傳承,努力夯實餐飲行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無論是人潮擁擠的美食街區,還是街頭巷尾的市井小店,餐飲向來是城市裏最能體現煙火氣的區域。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離不開最能撫慰人心的美食,也離不開與餐飲共融共生的首店經濟、夜生活以及商文旅體的深度融合。

首店豐富市場供給

新增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800家

以新產品、新服務爲主要內容的新供給,成爲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增長的重要基礎。老字號、“北京禮物”及首店經濟是北京2024年的關鍵詞。北京將鼓勵企業建設集展示、體驗、銷售於一體的老字號博物館、品牌館,在重點商圈、景區、公共文化空間開設一批“北京禮物”主題店,並加快建設美食之都,促進北京餐飲國際化、品質化、特色化、便利化發展,打造一批高品質餐廳。

《要點》指出,2024年北京要繁榮首店經濟發展時尚消費,支持商業品牌在京設立首店、旗艦店、開展首發活動,培育打造一批首發中心,力爭全年新增首店、旗艦店、創新概念店800家左右。同時,北京將圍繞運動健康、文化創意、科技裝備等品類,錯位打造北京特色時尚消費品牌矩陣,吸引全球知名品牌商、運營商入駐北京。

此前,北京市商務局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北京市新增首店946家。據贏商大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共有206家典型品牌首店進入北京市場。從業態分佈看,零售和餐飲業態仍然佔大頭,其中,零售類業態品牌數量居首,新開首店爲98家,零售細分品類以時尚生活和服裝爲主;餐飲類業態品牌數量爲75家,以中式餐飲、異國風情餐飲、休閒餐飲、火鍋及燒烤等細分品類爲主。可以看出,餐飲與零售共同構成首店經濟中的重要部分,推動着北京作爲國際消費目的地的形成。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北京已在國際知名度、消費繁榮度、商業活躍度、到達便利度、消費舒適度、政策引領度等方面持續發力。2021年8月,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北京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北京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實施方案(2021—2025年)》指出,將北京率先建設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競爭力和美譽度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成爲國內大循環的核心節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關鍵樞紐。

提升品牌力與服務力

城市IP、商業IP及消費文化IP

北京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已經具備深厚的市場底蘊及牢固的發展基礎,前景是樂觀和可以預見的。在中購聯購物中心發展委員會主任郭增利看來,“目前最需要重視的事情是,優先集中精力突破重點和難點,着力打造真正具有國際影響的,與國際消費中心有關的城市IP、商業IP及消費文化IP”。

如今,北京在各方面已獲得了一定成績,不斷朝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目標邁進。2023年,北京穩步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全年新開大型商業設施近240萬平方米,“一圈一策”完成崇文門、CBD等15個重點商圈和龍湖北苑天街、五棵松萬達廣場、王府井喜悅等重點商場品質提升,THE BOX年輕力中心、DT51成爲新晉網紅打卡地,西長安中駿·世界城、京西大悅城、西三旗萬象匯等新增商業亮相,消費空間佈局更加均衡。促進商文旅體消費融合升級,亮馬河風情水岸等11個項目認定爲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奧林匹克公園等4家單位入選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

在消費供給方面,出臺商務領域促消費政策8項,拉動新車消費超60億元、綠色智能家居消費53億元,新增落地品牌首店超800家,中華老字號增至134家,244家老字號年營收規模約1800億元,本地部分新消費品牌企業領跑全國智能科技、國潮玩具等新品牌賽道。認定潘家園、新發地、小米等首批“北京市特色直播電商基地”13家,頭部企業交易額佔全國直播電商比重過半,累計培育3批15家跨境電商產業園。

郭增利指出,從新消費場景打造方面看,北京可以朝着更加多元化的方向推進創新,以更充分地體現北京特色和中國文化,真正實現商業旅遊文化產業的全面協同與融合並進;從新消費品牌角度看,不僅要關注國際時尚潮流趨勢,更要兼顧國潮元素的新發掘和新深化,通過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把中國國潮品牌帶到更廣闊的國際市場,從提高供給側的設計和服務品質出發,有效吸引全球消費目光。

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還需要提升品牌力與服務力。中國百貨商業協會祕書長楊青松指出,發達市場的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大多有多家知名本土商業零售品牌,如倫敦哈羅德百貨、塞爾福裏奇;紐約第五大道旗艦店、諾德斯特龍紐約旗艦店等,“這些商業項目是當地的時尚地標和打卡地,具有世界影響力,我們也應該更好地打造這樣的地標以及培育相應的知名零售品牌”。

北京商報記者 張天元 胡靜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