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車經過四川,我覺得四川平地很少又破碎,但四川竟然是一個農業大省,還被譽爲天府之國,這是怎麼回事呢?看來這位朋友對四川的情況瞭解不多,誤會還比較深。但四川被譽爲“天府之國”是實至名歸,名不虛傳,它就是天府之國。下面將我知道的相關知識和大家做一個簡單的分享,希望大家能更好地瞭解四川。

第一,四川的地形地貌適合農業生產。

四川位於中國大陸地勢三大階梯中的第一級和第二級,即處於第一級青藏高原和第二級長江中下游平原的過渡帶,高低懸殊,地形特點是西高東低。高原、山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海拔多在3000米以上;東部爲盆地、丘陵,海拔多在500~2000米之間。全省可分爲四川盆地、川西高山高原區、川西北丘狀高原山地區、川西南山地區、米倉山大巴山中山區五大部分;四川地貌複雜,以山地爲主要特色,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高原4種地貌類型,其中山地面積爲74.2%,丘陵地區佔10.3%,平原面積爲8.2%,高原面積佔了7.3%;四川土壤類型豐富,共有25個土類、63個亞類、137個土屬、380個土種,土類佔全國總數的43.48%,亞類數佔全國的32.6%。

第二,四川水資源豐富,有利於農業生產。四川河流衆多,以長江水系爲主。黃河一小段流經四川西北部,爲四川和青海兩省交界,支流包括黑河和白河;長江上游金沙江爲四川和西藏、四川和雲南的邊界,在攀枝花流經四川南部,在宜賓流經四川東南部,較大的支流有雅礱江、岷江、大渡河、理塘河、沱江、嘉陵江、赤水河;四川主要的湖泊有邛海、瀘沽湖和馬湖,水域面積均不超過1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四川的西部,豐富的水資源有利於四川農業生產的旱澇保收。

第三,氣候宜人的四川,也是最適合農業生產發展的地方。

四川氣候特點可以歸納爲區域表現差異顯著,東部冬暖、春旱、夏熱、秋雨、多雲霧、少日照、生長季長,西部則寒冷、冬長、基本無夏、日照充足、降水集中、幹雨季分明;氣候垂直變化大,氣候類型多,有利於農、林、牧綜合發展。四川盆地的亞熱帶溼潤氣候區,該區全年溫暖溼潤,年均溫16~18℃,日溫≥10℃的持續期240~280天,積溫達到4000~6000℃,冬暖夏熱,無霜期230~340天,雨量充沛,年降水量達1000~1200毫米;川西南山地亞熱帶半溼潤氣候區。年均溫12~20℃,年較差小,日較差大,早寒午暖,四季不明顯,但乾溼季分明。降水量較少,年降水量900~1200毫米,90%集中在5~10月。雲量少,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年日照多爲2000~2600小時;川西北高山高原高寒氣候區。該區海拔高差大,氣候立體變化明顯,從河谷到山脊依次出現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寒帶和永凍帶。總體上以寒溫帶氣候爲主,河谷乾暖,山地冷溼,冬寒夏涼,水熱不足,年均溫4~12℃,年降水量500~900毫米。

第四,四川物產豐富,是我國傳統大糧倉。

由於四川豐富的地形地貌和水資源,再加上溫暖溼潤的氣候,四川的物產也是豐富多彩。四川盆地是糧食、蔬菜和水果的主產區,主要農作物包括水稻、玉米、小麥、高粱、紅薯、土豆等,其中以水稻爲主。四川盆地水稻可以種植雙季稻,由於土地肥沃,灌溉條件好,基本上是旱澇保收,特別是成都平原,是我國主要的大糧倉;四川蔬菜品種非常豐富,全國所有的蔬菜種類都能生長和種植,菜籃子工程非常發達;四川家禽家畜也非常發達,生豬產量位於全國前列,雞鴨魚等養殖業非常發達,價格便宜,不但能夠自給自足,還可以外銷;四川水果資源豐富,從東到西一年四季都有不同水果上市,喫在四川,川菜譽滿全球一點也不爲過。

第五,天府之國名不虛傳。

歷史上所說的“天府之國”主要是指四川盆地,並不包括現今的川西高原和川南山地。四川盆地土地肥沃,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特別是秦朝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之後,成都平原成了中國歷史上農業和手工業都十分發達的地區,成了中央王朝的主要糧食供給基地和賦稅的主要來源,故稱“天府”。 四川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嶺,交通閉塞,古稱“四塞之國”,在冷兵器時代,它具有易守難攻的特殊戰略地位,因而避免了歷史上很多次戰爭的破壞,得到了一個相對安定的社會環境,這就有利於四川社會經濟的發展。歷史上許多有眼光的戰略家,如張良、諸葛亮等都把四川當作可以立國的根基之地。 唐朝中期和晚期,關中發生戰亂時,唐玄宗和唐僖宗都是逃到四川成都避亂,當時的成都,在他們的眼裏正是一片笙歌宴舞之地,當時就被稱爲“天府之國”了。 歷史上最早稱四川爲“天府”出自諸葛亮的《隆中對》:“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業”。 “天府之國”在歷代文人學者筆下逐漸成了四川盆地的代名詞,後來還進入了中學教科書。

綜上所述,你坐火車經過四川,只是四川的局部,而離真正的四川只是零碎的皮毛。不入虎歇,焉得虎子,想了解四川的朋友,還是歡迎大家多到四川走走看看,天府之國敞開懷抱歡迎各位的光臨。

(注:部分資料來源網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