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極拳練習中,我們不難發現,幾乎每個練習者都能說出一套自己的練拳方法,說的聽起來很正確,但在實際地練習中可就不是那回事了,大部分人都存在一個通病,說是練的太極拳,而觀其運動手法身法,已失去“太極”二字的本意,其形其神與“太極”二字越走越遠,造成了錯誤地練法。

先不說太極拳暗含陰陽變化的內理含義,首先我們從練拳的外形手法身法上來看,在傳統的太極拳手法身法運動規律上,每一式的升降開合,起落進退,無不是以圓,圓弧,或揉球抱球手法運動來完成動作的,具體以舉例說明。

以楊式太極拳85式,第一式攬雀尾爲例,在做攬雀尾左手往左前上方掤出時,此時注意,是左手“圓轉”向左前上方掤出,而非左手以“斜線”的方式向左前上方掤出,這裏的區別就在於是“圓轉”而掤出,不是以“斜線”直出的,“圓轉”而出則寓含了太極的陰陽變化,“斜線”掤出則什麼也不是,在攬雀尾一式中,掤捋擠按無以不是以圓轉,抱球畫弧而動的。

再比如楊式85式中野馬分鬃一式,其練法是兩手隨兩腿交替前進的同時,左右手一上一下交替圓轉畫弧,而非簡單地兩手一上一下斜線直出。

以上列舉的兩個最簡單容易理解的例子,旨在說明,練習太極拳外形動作上必須要有“太極”之意,手隨身動,雙手的平圓,立圓,畫弧轉球都是隨身形的相應“圓轉”而動的,所以,身有“太極”手纔有“太極”,心有“太極”身才有太極,說白了,就是練習太極拳外形動作要有“圓之形”“球之形”,心中要有“圓之意”“球之意”纔能有太極拳之功。

故此,練習太極拳除了遵循神不外馳,松靜自然,柔緩自如的基本法則外,最爲重要的是每一舉一動都要有“圓轉”而爲的太極之勢。

練習者可以留意觀察下,經過改編後的楊氏24式,48式等,歷經數年的演化後,練習者在練習中,還保留有多少畫弧,圓轉抱球的動作手法。已經把外形的“太極”之形簡化淡化甚至沒有了,就是傳統的套路也已練得似是而非,更別說什麼太極舞或太極操了。正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如此練法,徒勞無功,又談何會有太極功力可言。

練太極拳,外形動作上卻少了畫弧,抱球圓轉之勢,就已失去了太極拳的真意,期望練習者,再也不要這樣練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