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能成爲宜居星球嗎?

宜居星球,代表的是環境對生命的友好程度,就拿地球來說,環境適居,溫度適宜,擁有濃厚的大氣層,且有豐富的氧氣,有明顯的磁場現象,能夠抵禦宇宙射線和紫外線的傷害,而富有氧氣的大氣層不僅能夠保持地球溼潤,還能讓其表面具有液態水存在,這一系列的因素構建了一顆生命星球。

如果有一點無法完成的話,或許都會導致地球生命難以誕生,例如,沒有大氣層,地球或許就無法形成液態水、也無法保持溼潤的氣候,或許就會變成像火星一樣的沙漠星球,只有乾燥寒冷的氣候。而如果,沒有磁場,地球生命就會失去保護,暴露在宇宙射線和太陽輻射之中,難以生存下去。

所以縱觀下來,一顆星球的宜居性是和星球本身的條件存在關聯的,而目前,火星所擁有的條件,只不過是有稀薄的大氣層、微弱的磁場現象、火星南北極地區存在乾冰和水冰組成的冰帽,表面溫度較地球而言,要寒冷一些,是一顆正宗的“沙漠行星”。

諸多原因組合在一起,我們都可以知道,火星無法成爲一顆宜居星球,但是,有科學家認爲,或許我們可以改造火星,讓火星成爲一顆宜居星球。這是一個十分宏偉的設想,如果成功,將是造福人類,但如果失敗,其中耗費的人力物力和資金可能不計其數。

但儘管如此,仍有不少國家前來探索,例如美國、歐航局、俄羅斯、中國等具有航天實力的國家,其中,美國就不說了,作爲一個常年都在火星進行探測研究的國家,他們或許擁有着當下最豐富的火星資料,而我國,目前也正在準備探索火星。

中國將在今年7、8月首次執行火星探測任務

根據《央視網》的報道,從中國科學院院士、航天科技集團科技委主任包爲民院士採訪得到的消息是,我國將於2020年7月和8月之間,正式執行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將會通過我國最新最大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火箭進行發射,如果發射成功的話,我國首顆火星探測器將會在2021年2月左右抵達火星,到時,我們將能看到,“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是如何一次性完成“環繞、着陸、巡視”的任務的。

根據瞭解,此次準備發射的火星探測器共由兩部分組成,分別是環繞器和着陸巡視器,當着陸巡視器順利着陸火星表面的時候,將會放出火星車,進行火星地面巡視的任務。包爲民院士指出,由於火星的自轉時間比地球要長一些,所以,火星車將會在火星上完成3個多月(地球時間)的研究任務,如果按照火星時間的話,是3個月。

什麼是“生死7分鐘”?

簡單來說,當探測器抵達火星後,要在7分鐘內完成一個高難度過程,要從20000公里的高度降落到火星表面,實現軟着陸的一系列工作。

在這個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環節,那就是“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的軟着陸過程,我們都知道,在探測器發射之後,都是呈高速飛行的狀態,這樣才能更快的靠近目標天體。

而我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也是如此,但當這顆探測器即將靠近火星的時候,就必須降低速度,這樣才能爲軟着陸火星做準備,而這個環節就十分重要,一旦無法順利降速,那麼都會導致着陸失敗。當然,通過我國進行了多次試驗,這種情況相信不會發生,讓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