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當代情侶新困境:人前秀恩愛,回家分房睡

婚姻與愛情最大的區別在於

婚姻必須面對日常瑣碎的磨合

“結婚,只能證明睡在一張牀上的兩個人合不合法,不能證明合不合適。”曾經的毒雞湯,結婚後才發現真香。

近幾年,越來越多的情侶結婚了卻不睡在一張牀上,由此產生了一個新詞——“LAT伴侶”。

有調查顯示,在加拿大25-64歲的成年人中,有150萬LAT,其中64%的人彼此住址相距不到20公里;在美國,有31%的夫妻分開睡覺,每四對夫妻就有一對睡在不同的臥室或牀上;在日本,有四成獨居家庭,夫妻分房睡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

誰規定夫妻必須睡一張牀?

不只是國外,在中國,有超過80%的已婚人士表示渴望獨處空間。

在一檔綜藝節目中,主持人李艾坦言,“結婚四年,分房四年。夫妻倆人一個睡樓上,一個睡樓下。”

節目裏的嘉賓知道後一下子炸開了。應採兒說,“爺爺奶奶輩的人才會分牀睡。”馬劍越表態:“我是絕對不可能和老公分居的。”麥迪娜也自曝婆婆不僅不贊成分牀,還覺得“牀應該越小越好”。

不只明星,在大多數人看來,夫妻理應睡在一張牀上,“分牀”是婚姻出現問題的信號。

然而,“分牀睡”並沒那麼可怕,甚至自古就有。

在古羅馬,一張牀甚至不是用來一起睡覺,它只適合用於浪漫時刻。浪漫之後,兩個人再去不同的房間睡覺。

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們也沒有一起睡覺的習慣。英劇《唐頓莊園》中曾有這樣一幕,男主角格蘭瑟姆伯爵對夫人說:“真正的紳士都是分牀睡。” 

在俄國古時候,貴族們有不同的臥室。

直到工業革命出現,人們進入城市,在小公寓裏,除了睡在同一張牀上外,沒有其他選擇。

然而,在一項睡眠意願調查中,贊成分牀睡的人佔參與調查比例的30%。即便不分牀,分被睡的人接近40%。“打呼嚕”、“作息時間不一致”、“生活習慣不同”是導致夫妻不願意睡一起的主要原因。

英國《每日郵報》曾刊文指出,睡眠質量對婚姻關係的影響非常大。

2016年,德國帕拉塞爾蘇斯醫科大學對以往研究的分析表明,睡眠不好的人離婚率更高,如果一個人睡眠不好,他們缺乏同理心,更愛爭論。

專家認爲,“睡眠是至關重要的,沒有理由爲了一個不科學的夫妻同牀而睡的社會認知而犧牲睡眠”。

分牀睡的婚姻很危險?

爲了探尋分牀對夫妻關係的影響,我們採訪了四組分牀睡的夫妻。

田韻,30歲,新媒體編輯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

“說實在的,以前我也不能理解夫妻分牀睡。但當你身邊睡着一個發動機,每晚把你吵得翻來覆去睡不着的時候,你就知道一個人睡是件多麼爽的事。”

據田韻回憶,分房睡前一年,夫妻矛盾非常頻繁。睡不好,心情也不好,心情不好,脾氣也不好,脾氣不好,兩個人都不好了。

對此,田韻跟老媽抱怨過,老媽非常不以爲然,“睡習慣了就聽不到了”,並且警告田韻,“分房睡感情遲早出問題。”

然而,結婚第一年春節,田韻帶老公回孃家睡,頭一天晚上就給全家人整崩潰了……

“睡覺是最私人的事,既然不能分享睡眠,爲什麼一定要分享同一張牀?”

對於睡覺打鼾,田韻的老公也挺愧疚的,畢竟是自己的原因,又不想手術。抱着“試一試”的心態,二人約定,不會因爲不睡一起冷落彼此。

每天睡覺前,田韻和老公都會在一張牀上躺着玩手機、聊天。等到睡覺的時間,互道晚安,回自己房間。

“愛一個人並不一定意味着我們必須在同一張牀上入睡和醒來。”田韻認爲,比起晚上睡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兩個人保持溝通。

平時看到感興趣的新聞,他們會互相轉發並加以評論;工作生活裏遇到了事,也會第一時間彼此訴說。

因爲睡覺分開,相聚的時間變得非常寶貴。早上和週末一起喫早餐、運動和組隊打遊戲,這是屬於他們的“儀式感”。

在田韻看來,分房睡的原因各有無奈,但身體分開,感情卻要更加靠攏。如果感情基礎好、兩個人都達成共識的話,僅僅分開睡覺完全不會影響感情,反而會讓溝通變得更順暢。

周陽,31歲,互聯網程序員

“一個人睡真的不寂寞,我很忙的。”

很多人怕分開睡會孤獨,而對於需要獨處的人來說,完全不會。

程序員周陽跟媳婦結婚不到一年,已分房睡半年。工作性質關係,周陽每天十一點上班,下班時間幾乎都在晚上十點以後。

而身爲中學老師的媳婦剛好相反。每天六點準時起牀,晚上十點已經入睡。兩個人同時在牀上的時間只有三四個小時。

剛結婚時,周陽跟媳婦也因爲睡眠時間battle過。媳婦認爲,既然下班晚,就應該抓緊時間,麻溜兒上牀。

“那會兒她經常夜裏兩點突然衝出來吼我怎麼還不睡,氣勢洶洶地盯着我洗漱回房間。可那時正是我一天中大腦最清醒也是精神最放鬆的時候,我喜歡一個人看看電影、足球,或者讀書、思考問題。”

被強制睡覺的周陽,只能躺在牀上呆呆地望着天花板,死活睡不着。“連翻身都小心翼翼,玩手機更是不敢,生怕影響她睡覺。”

對於勸周陽早睡,周陽的媳婦也很疲憊,“因爲惦記讓他早睡,我也睡不踏實。”

經過協商,他們得出的結論是,最好睡在不同房間,“眼不見心不煩”。

自從放過了彼此,開始分房睡,周陽和媳婦的睡眠質量都提高了不少,矛盾也少了。

“相愛就是互相成全,按你認爲‘好’的方式去要求對方,不是真的好。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給彼此留一些空間。”

當被問到分牀睡會不會影響夫妻和諧時,周陽嘴角露出神祕的微笑。

“不在一起睡覺又不是不玩鬧,該辦的事一件不少,興致來了,夜襲一下還挺刺激的。”

何蓮,35歲,公務員

“我無法把自己最隱私的一面展露給我最愛的人。”

去年剛結婚的何蓮跟老公訂立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就是要有一間屬於自己的臥室。

“在那裏我是自己的領主,你要進來必須禮貌性敲門,是一種帶有儀式感的獨立和尊重。”

何蓮認爲,人應該是獨立的個體,就算結婚了也需要保留自我的一部分。“打鼾口臭磨牙放屁說夢話流口水每個人都會有,但我無法把自己最隱私的一面展露給我的愛人。”

在何蓮看來,再相愛的人,也有“審美疲勞”的一天,我們能做的就是儘量保持神祕和新鮮。何蓮跟老公會在兩個人都狀態好的時候睡在一起,一週分開個三四天。

適當的分牀睡不僅沒有影響夫妻感情,反而營造出“小別勝新婚”的感覺。“跟談戀愛的時候沒什麼區別,每次睡一起都挺期待的。”何蓮的老公說。

不只是追求新鮮感,分開睡也是自由的味道。“她怕熱,我怕冷,她喜歡睡軟牀,我喜歡睡硬牀。之前一起睡,經常睡着睡着,我就沒被子了,早上醒來頸椎後背疼。”

其實,男人和女人的體感有很大差別,沒必要非得有人做出犧牲,委曲求全。按照彼此更舒服的方式生活,沒什麼不好的。

一個人的空間很有必要,兩個人的連接也同樣重要,何蓮和老公都喜歡可以在兩種狀態快速切換的感覺。

周娜,33歲,公關

“出軌跟人品有關,跟牀沒關係。”

周娜結婚八年,跟老公分房睡三年,從寶寶出生開始,老公就睡書房。

“他睡覺動靜太大,又睡得晚。因爲我要餵奶,哄睡,家裏刷碗、拖地、給孩子洗衣服的事都是老公下班做,忙完了才能洗澡睡覺,通常是十二點以後了。”

爲了避免相互影響,周娜決定把老公“請”出去。

一說讓老公睡書房,周娜的朋友們都提出反對,“憑啥不讓爸爸體會下夜裏帶娃?”、“有多少男人趁女的懷孕生孩子出軌你知道不?”

但周娜認爲爸爸的付出不在於是不是夜裏帶娃,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表現。晚上一個人睡不好就夠了,沒必要兩個人一起遭罪,分工合理纔是王道。

“分開睡後,老公挺開心的。他睡得更快,睡眠質量更好。早上起來還會爲我準備好早餐,再開心地去上班。”

在周娜看來,現代人精力有限,忙工作忙養娃,在一些無所謂的事情上,可以允許對方“自私”一些,讓彼此不那麼累。

至於擔不擔心出軌,周娜說,“一開始會有些顧慮。但這年頭兒,睡一起對方要想出軌也能出,這玩意兒主要看人品和責任感,牀不是決定因素。”

……

以前,夫妻分牀睡往往意味着冷戰、分居甚至離婚,就算真的分牀睡了也會盡量避免被別人知道。

如今,新時代夫妻,尤其是80、90後,分牀並不意味着感情出現危機,反而是維持家庭關係、增進愛情新鮮度的重要手段。

隨着現代生產方式的改變,對生活要求的提高,人們越來越對自己的人生負責。婚姻不意味着將就,結婚不再是“兩個人變成一個人”,而是“兩個一個人在一起生活”。

婚姻與愛情最大的區別在於,婚姻必須面對日常瑣碎的磨合。兩個人不斷地尋找彼此心理上都認同的關係邊界,創造雙方都舒服的相處方式,只要兩個人都覺得OK,有什麼不能做的呢?

英國心理學家唐納德· 溫尼科特認爲,最完美的關係,是窩在愛人懷裏孤獨。

躺一起,各自玩手機,不說話也不會尷尬;分開睡,擁有獨立的小世界,但知道他就在那裏。

感受先行,親密有間。好的親密關係,不拘泥於形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