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

疫情環境下,究竟該不該讓孩子恢復運動?

前不久,疫情期間一直叫大家“悶在家裏”的張文宏醫生說:“今天不會呼籲大家再次悶在家裏。”

他說:“大家不要因爲這件事情(北京疫情)阻礙了讓孩子出去運動的可能性,又開始全部悶在家裏,我們要開始動起來。”

爲什麼張文宏醫生專門強調,要儘快恢復青少年的體育運動?運動究竟對孩子有什麼好處呢?

小編選摘了蘭海的一篇文章,希望能讓家長能認識到運動的重要性,並知道如何幫助孩子做運動。

《運動會給孩子帶來怎樣的成長?》

文/蘭海

我是一個非常熱愛運動的人,因爲我來自於一個運動世家,爸爸是足球教練,媽媽是中長跑運動員。同時,我是一個心理素質特別好的人。

我的心理素質是怎麼練的呢?是因爲我是從小聽發令槍長大的。

由於我的父母在任何一個地方參加比賽都會帶着我,12歲以前,我基本上走遍了中國可能70%的地方。一比賽,就會聽發令槍,慢慢地我自己的心理素質也被練出來了。

我總結自己的經驗,我認爲運動對於人的價值非常大。後來,我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人早已經把運動融入到他們的生活概念中了。

我的老師是全世界最有名的心理學家,他們家有六輛自行車。

2000年,我們去他們家玩,那個時候我就問他:“你爲什麼會有六輛自行車呢?”他回答說,每一個車的輪胎是不一樣,粗細也是不一樣,去跑什麼樣的路,就要用什麼樣的自行車。

另外,還有一件事特別打動我。慕尼黑有五個月的時間(5月中旬一直到10月份),每週一晚上6點開始,從奧林匹克公園出發,有大概20公里的一個固定路線,讓大家去騎輪滑。

每週一,天上有放着音樂的直升飛機,下面有滑輪滑的人,有很多媽媽推着嬰兒車在滑,還有很多老人以及像我們這樣的菜鳥,滑了一半不行了,又坐地鐵回家的人,也非常的多。運動已經融在大家的生活中。

在中國,運動對於孩子的成長價值,我們是怎麼去認識的呢?

實際上,運動對於人的價值當中,我們大家無可爭議,我們都認爲100%的人都會有這個概念,運動是能夠幫助人強身健體的。

比這個更高一個層次的價值是什麼呢?

運動是能夠幫助人提高能力的。

比如我們一隻手是接不了一個球的。對於孩子們來講,他們在小的時候,如何去判斷這個球是用一隻手接,還是用兩隻手接?我們最早看見小朋友在面對球類運動時,是會用一隻手來接,但也有時候他會用兩隻手,這是孩子們在提高判斷能力的過程。

我經常和孩子們玩一個遊戲,那就是顛球。

顛球,實際上考察了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那就是協調能力。

孩子在長大的過程當中,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他的很多機能發生了變化,他對球的判斷,他對人的感受,他對距離的感知,都是最容易通過運動達到的,但在中國,運動對於人的能力的提高其實不夠。

運動可以帶來情緒的釋放。

世界上有兩個東西,會讓人有真正的幸福感。一個是運動,一個是藝術。

運動是一種釋放,會讓人舒服愉快。大家去看奧運會,贏了會鼓掌、會笑,輸了會哭,其實它就是在調動情感。

運動還最有團體效果,最能夠幫助大家有歸屬感。而當孩子在進行了一些團體類型的運動項目之後,他的溝通表達能力會得到提高。

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在中國的這個環境當中,運動是讓孩子們唯一的一個不以分數來評價誰第一的場所。

在青春期,如果男孩子足球踢得好的話,從心理的層面上來說,運動可以保護他的安全感。

如果一個人把球傳給我,我說:“來相互傳球吧!”結果是他不傳給我就走了,那麼,通過這個活動,我對人和人的安全感就降低了,因爲他沒有傳給我球就走了。

但是,如果在不斷的傳球過程中,我得到的信號是他一直在想辦法把球傳遞給我,我的感受是什麼?是信任,而我是安全的。

信任和安全對於孩子自信心而言,非常有價值。

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事就是: 幫助孩子培養他們的安全感,滿足他們的好奇心,幫助他們完成情緒認知,最後建立他們的規則意識,而這些通過運動項目就能做到。

所以,父母可以做的是什麼呢?

我們在幫助孩子選擇任何一個教育項目時,如果能滿足孩子的安全感,建立他們的好奇心,情緒認知和規則意識,那麼我們的選擇就是正確的。

比如滑滑梯,滑滑梯有很多小朋友在排隊,他知道我要輪流要排隊纔行,這是一個規則意識。

媽媽如果在這時說:“我們試一下,你第一次滑的時候,雙手往前,你第二次滑的時候這樣滑,第三次滑時換個方式滑,你有什麼不同的感受?”這就是在幫助他探索好奇心。

如果這個滑梯比較高,你可以說:“媽媽在下面等你。”他知道你在等他,這是安全感。

他滑下來了之後,你需要問他:“你剛纔覺得害怕嗎,你害怕的時候會想什麼?”等他下來時,你如果能鼓鼓掌,說:“滑得真棒,你開心嗎,你開心的時候你會怎麼做?”這就鍛鍊了孩子的情緒認知能力。

你看,如果把一個滑滑梯的小內容,有意識地去拓展成一個有教育附加值的運動,那我們就可以讓“玩”變得有意義,讓“玩”能夠幫助孩子成長。

父母有時間陪孩子嗎?很多父母是有時間的,關鍵是他們不知道陪孩子幹什麼。

媽媽還好,但是談到爸爸,雖然爸爸們有一顆想要回家陪孩子的心,但是他們可能不知道自己能幹什麼。

那麼現在有一個選項——運動,可以讓一個爸爸通過運動去幫助孩子去獲得好奇心、安全感、規則意識、情緒認知。如果能做到“陪孩子運動”,對於男人來說,陪伴難度就會降低。

舉個例子,如果爸爸每天只有十分鐘可以陪孩子,他就可以在家裏準備各種體積大小的球和孩子玩。這是他能給到孩子的最有價值的十分鐘。

如果想知道更多可以跟孩子一起做的家庭遊戲/運動,你可以在這裏尋找靈感:

>>玩一場遊戲,讓孩子掌握38個國家的硬核知識!

>> 《遊戲盒子》來啦!30種遊戲,60張卡片,幫家庭留住最美好的記憶!

運動讓大家的時間都能變得有價值。

帶着他去運動吧,和他一起去瘋跑,去流汗,去酣暢淋漓。隻言片語或者無聲無言,成長卻在其中巧妙的發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