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消息,上海27日启动智能网联汽车规模化示范应用,首批智能网联汽车在滴滴出行App上开放服务,用户在滴滴出行App上报名并通过审核后,可预约体验滴滴自动驾驶。上海智能网联汽车载人示范应用进入规模化阶段。

智能网联汽车+滴滴车路协同,自动驾驶安全升级

据悉,自2016年6月,工信部批准建设的国内首个“国家智能网联汽车(上海)试点示范区”封闭测试区在位于嘉定的上海国际汽车城运营,开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验证和智慧交通示范。

截止目前,测试区已累计为近百家国内外企业提供超过1300天次、1万小时测试服务。上海嘉定可用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的开放道路已达53.6公里,覆盖面积65平方公里,涉及不同类型与等级道路,测试场景达到1580个,并将智能网联汽车的活动范围延伸至工业区、商业区、交通枢纽、住宅区等生活中的各个场景。

除了智能网联车在是在自动驾驶规模化应用发展中做出的努力,滴滴也借助自己的平台优势为其保驾护航。

滴滴设立了国内首个自动驾驶安全护航中心,能实时监控车辆、路况,并在车辆面临复杂情况时,协助指令,解决未来自动驾驶运营中可能出现的远程协助问题。在测试区域的部分路口,滴滴部署了自主研发的车路协同解决方案,能将道路信息实时共享给区域内不同公司的自动驾驶测试车,消除行驶盲区。

滴滴自动驾驶上线,司机即将面临失业?

智能网联汽车在滴滴出行APP上开放服务,对于司机这一职业在未来会不会消失,也引起了大家的热议。滴滴出行的CTO和CEO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滴滴出行CTO兼自动驾驶公司CEO张博表示,“滴滴通过给驾驶员和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派单的方式,弥补自动驾驶车辆仅能在特定区域使用的局限,让现阶段自动驾驶不仅仅停留一种新奇的体验,更能成为人们日常出行的切实补充。”

也就是说,即便是自动驾驶普及,也还会保留一部分司机的业务,保证大众出行的效率和司机的就业。

滴滴出行创始人兼CEO程维认为,“司机有温度的服务不会因新技术出现而消失,自动驾驶也会给网约车司机创造新的职业和岗位。”

同时他也表示,“我们相信最终AI技术会大幅提升驾驶安全和效率,造福人类,而滴滴最大优势是场景和数据以及坚定投入的决心。同时我们也相信自动驾驶从技术成熟,商业成熟到法规成熟,道阻且长,至少还需要做十年持续投入的计划,也要做好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的准备,但方向是明确而坚定的。”

自动驾驶技术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司机这一职业也不会消失,反而会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升级,司机可能会在服务方面更加周到,丰富乘客在乘车时的体验。

网友有话说:“滴滴这个螃蟹吃的牛”

对于滴滴的自动驾驶服务,已经引起了网友们在网络上的热议,有部分跃跃欲试想要尝试,也有人表示出了隐隐的担忧,当我们一起来看看网友们具体的说法:

有网友表示:自动驾驶开始进入生活,比想象的还要快。

也有网友表示:拭目以待!想体验。

但也有一部分网友的评论表现出对安全性的担忧:没司机有点怕。

对于智能网联汽车即将规模化发展的看法,欢迎在下方讨论区积极留言。

综合:新华网、新浪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