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頑固派製造了一系列破壞全民族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事件,強化特務統治,極力推行“消極抗戰、積極反共”的反動政策,殘酷鎮壓抗日民主活動,迫使組織活動因此也越來越困難,處境更趨險惡,各種抗日救亡團體先後被迫解散,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受到嚴重破壞。尤其是1939年2月24日,發生在贛北的“岷山慘案”,使我抗日的紅軍游擊隊遭受重大損失,大隊長劉爲泗和政委田文灼。

劉爲泗領導的這支紅軍遊擊大隊,1934年秋,湘鄂贛紅軍北上抗日後,國民黨政府集中陸軍一個旅、海軍陸戰隊一個團和地方武裝五萬二千餘人,進攻岷山游擊區,採取並修築碉堡,強迫羣衆並村,實行聯合具結等反動措施,隔斷游擊隊和羣衆的聯繫,使游擊隊處於戰鬥頻繁,斷糧無依的困境。在飢餓和死亡的威脅面前,劉爲泗始終領導紅軍游擊隊在九、德、瑞、永、星、武六縣堅持游擊戰爭,轉戰於高山峻嶺,迂迴於峽谷深澗,聲東擊西,既遊又擊、出其不意,打其弱點,孤軍與敵周旋。

這支紅軍遊擊大隊通過幾年的戰鬥,殲滅敵人正規軍四百多名,繳獲大批武器。游擊隊也在鬥爭中發展壯大,最多時擁有近五百名游擊隊員,並配有重機槍2挺,輕機槍18挺,迫擊炮4門,劉爲泗擔任大隊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1938年7月25日,九江淪陷,日寇調動松蒲一○六師團和伊東一○一師團一路向南奔殺而來,企圖一舉控制贛北。爲打擊敵人的囂張氣焰,劉爲泗領導的贛北工委決定配合正面作戰的戰場,給日寇以迎頭痛擊。

於是,在著名的萬家嶺戰役中,贛北抗日遊擊大隊挑選了100多名戰鬥經驗豐富的隊員,埋伏在日寇必經之路的九、德公路蔡山壟段,不一會,一隊日寇騎兵進入游擊隊伏擊圈,指戰員一聲令下,百槍齊發,直打得敵人人翻馬仰。趾高氣揚的日寇不想在這裏遭到游擊隊的抵抗,毫無思想準備,一下亂了陣腳,經過激戰,斃敵30多名,擊傷數十名,繳獲了戰馬、子彈等大批軍用物資。蔡山壟大捷,震動了整個贛北,戳穿了“皇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從此,這支英勇的隊伍日作戰中越戰越勇。

緊接着,贛北抗日遊擊大隊襲擊駐餘家河的日軍據點,打死日寇14人,後在昌、潯公路德安縣夏家鋪段,伏擊日軍運輸車五輛,擊斃日軍32名;還有多次偷襲日軍營房、襲擊日軍修築碉堡工地等戰鬥,連戰連捷,使日寇膽戰心驚,又怕又恨,決計要消滅這支抗日有生力量。

於是,日軍松浦師團由瑞(昌)、德(安)公路向岷山根據地遷回,企圖以武器裝備及人數的絕對優勢一舉消滅這支抗日人民武裝。面對氣勢洶洶的日寇,劉爲泗領導的游擊隊採取疲勞戰術,騷擾敵軍,然後,乘敵疲憊,誘敵深入,各個擊破。在王家堖佈置了一個包圍圈,並在敵人行進沿線的田間插上稻草人,給假人戴上草帽,在各個山頭掛上洋鐵桶輪流放鞭炮,以迷惑敵人;還派出小股隊員騷擾敵人,使敵人精神高度緊張,只有捱打,想還手又見不着人,乾着急,直拖得敵人疲憊不堪。

那在拂曉,游擊隊一小分隊與敵接火,便且戰且退,將敵人引進游擊隊的包圍圈。當敵人全部進入包圍圈後,指戰員一聲令下,霎時,槍聲四起,殺聲連天,敵人被壓在山谷中,打得暈頭轉向,傷亡慘重。待敵清醒,慌忙組織反撲,終因游擊隊佔領了有利地形,居高臨下,使敵人的數次反撲都以失敗而告終。

劉爲泗領導的這支游擊隊取得的一系列勝利,就連《江西民國日報》1939年1月22日在一版頭條報導:“贛北我游擊隊活躍,頗有斬獲。”“敵人再犯岷山、株嶺,被我游擊隊英勇擊退。”贛北工委領導的贛北紅軍抗日遊擊隊,以岷山爲根據地,轉戰贛北,四處主動出擊敵人,對日作戰數十次,共計擊斃日軍500多人,打傷數百人,活捉1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在抗日救國的鬥爭中立下了不朽功勳。

劉爲泗,九江縣黃老門破塘劉村人。1927年初入黨,1933年11月任贛北工委書記。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劉爲泗帶領贛北工委投入抗日救亡運動,分頭組織農抗會、工抗會、青抗會、婦抗會、商抗會,呼籲社會各界“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全民武裝起來,消滅日本帝國主義”,並動員民主人士組成贛北抗日民主聯合辦事處,他領導的贛北抗日遊擊隊在對日作戰中越戰越勇,功績卓著,威名遠揚,得到抗日軍民的一致稱道,成爲贛北對日作戰的一支有生力量。

然而,正當劉爲泗在抗日戰場上發揮更大作用之時,1939年2月24日,時任國民黨江西保安司令兼第十八團團長少將鍾石磐,以國共合作名義,邀請劉爲泗和政委田文灼商討聯合出擊餘家河、馬回嶺等地的日寇爲名,一面指派大隊長童昌輝帶領12名軍官來到贛北工委和贛北抗日遊擊大隊駐地岷山窪裏陳村舉行聯席會議;一面派出部分官兵攜帶武器和鐵鍬等挖掘工具來到游擊隊的中隊部和小隊部,謊言同抗日遊擊隊一道挖掘南潯鐵路。此時抗日遊擊隊各中小隊的隊員經過株嶺戰鬥後,正在休整,除擔任放哨的隊員外,其他均未作任何戒備。

沒有想到的是,劉爲泗正和他們看地圖研究,誰知敵人從背後射出了罪惡的子彈,劉爲泗身中數十槍,與田文灼一起當場身亡,副大隊長黃克銀、婦女部部長徐木秀(劉爲泗愛人)等同志遭到逮捕後遇難,贛北工委負責人及游擊隊幹部30多人悉數遇害。

親者痛仇者快的“岷山慘案”,一代抗日英烈劉爲泗和他的戰友們慘死在國民黨頑固派的魔掌中,一支贛北抗日有生力量被國民黨反動派所扼殺。八十多年過去了,他領導的贛北抗日遊擊隊一直爲贛北人民所稱頌,今天,岷山上建起了這支隊伍的紀念碑和劉爲泗遇難地紀念塔,這位抗日英烈在人民以目中樹起永遠的豐碑。

鍾石磐,譜名部章,又名聖章,官名震國,字報書,號岷樵,法名慈聖,1904年11月15日出生於萍鄉市蘆溪縣南坑鎮,他身材高大結實,1918年隨二姐夫賀宣武到長沙養正中學讀書,1920年因戰亂停課在家。時值直係軍閥第二路總指揮兼中央暫編陸軍第一師師長張宗昌駐防萍鄉、袁州一帶,鍾石磐機緣巧合結識了他。

後鍾石磐任江西第五區保安副司令兼保安團團長,率部“清剿”方誌敏領導的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參加廬山暑期軍官訓練團,抗戰爆發後,歷任江西保安二十團團長、江西省第一區遊擊副司令、江西保安十八團少將團長,鍾石磐在岷山慘案殺害劉爲泗和贛北游擊隊的幹部30多人後,給國民黨中央的《江西岷山遊擊指揮部工作報告》中寫道:“……本部五奉上峯電令,嚴飭剿除,乃於二月二十四日在九江岷山附近, 將匪首劉爲泗等就地槍決,並全部解除其武裝。”這就是國民黨頑固派在贛北地區破壞抗日、積極反共的鐵證。

殺害劉爲泗的槍聲一響,潛伏在附近山上的保安團立即衝下山來,實行內外夾擊。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分居在各處的游擊隊員均被繳械,大多數槍支被保安團奪去。這時,在山上放哨的兩個班的游擊隊員奮起反抗,但寡不敵衆,只好衝出重圍。一個班衝到德安洞霄被保安團追捕繳械,一個班跑到萬山被潛伏的自衛隊繳了械。使這支隊伍基本解體。

一手製造岷山慘案的鐘石磐,後來跑到臺灣之後僑居嘉義,反省自己戎馬一生,多年沙場征戰,自感作惡多端,罪孽深重,遂有皈依佛門,弘揚佛法,以消弭戰爭於無形、世界永遠太平之祈願。後來寫了一本《一夢七十年》的書,1992年1月病逝於臺灣,享年89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