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雄信(?—621年) ,曹州濟陰(今山東菏澤市曹縣西北)人,隋末唐初時期的猛將。勇武過人,同郡與徐世勣關係友好,誓同生死。隋末與徐世勣一起加入翟讓的瓦崗義軍反隋。後翟讓被殺,李密與王世充偃師之戰時,單雄信歸降王世充,徐世勣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徐世勣爲單雄信求情失敗,單雄信被斬首。

很多人都知道單雄信的命運十分的坎坷,很多人都知道單雄信在臨死的時候,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因此很多人都是十分的迷茫。

早在單雄信的父親單禹鎮守在東昌一帶,沒多久就遇到了李淵的進攻,雙方展開了七天多的鬥爭,最終其父死在李淵的刀下。原來單雄信和李淵有殺父之仇啊,是啊古代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父之仇讓幼小的單雄信牢記在心,他開始懷恨李家。

但是這僅僅是開始還沒有完,沒想到過了幾年,由於宇文述的人擔心李淵造反,就暗地裏派人去刺殺李淵,不過因爲秦瓊等人的保護,李淵順利脫身。但是沒想到在逃命的路上,李淵看到一人騎馬人影,誤以爲是追兵,於是就射箭殺死。可是事情就是這麼巧合,這個人竟然是單雄信的哥哥單雄忠。

再後來單雄信開始起義,朝廷派人來打壓他,這個人又是李淵,可以說這一路單家和李家就一直撞在一起。不過這一次倒不是李淵本人的問題了,是當時有人來搞破壞,導致李家和單雄信互相誤會,死了很多人,所以這仇又結下了。

我們應該都知道,歷史上當時的隋朝已經快要滅亡了,所以全國各地都在造反,不僅單雄信,就連李淵也都在造反,按理說這回兩人可以暫時在同一戰線了,可是事實並不是這樣,這倆人照打不誤。即使後來李淵成功的做了皇帝,單雄信因爲心中積壓的仇恨,也死都不投降,哪怕身邊已經沒有人了,很多人,很多勢力都投降了,他還是很頑固的不肯低頭。

唯獨單雄信,面對李家的殺父之仇,殺兄之仇,作爲堂堂綠林盟主,他怎麼能屈服?雖然當時大局已定,單雄信單槍匹馬,要與其決一死戰。最後被李世民擒拿活捉,要當街斬首。不過李世民還是愛才的,多次想招降單雄信,但他臨死之前還是不答應。

當行刑之前,原來瓦崗衆兄弟都來送行,只見單雄信只喝程咬金的送行酒,別的都一一回絕。原來程咬金卻對他講了一句話,大致是說希望他來世轉成一個大英雄,親手除掉這羣見利忘義的小人。可見揭露了一句話,真的是在自己利益面前,所謂的兄弟,只不過是一種誓言,沒有行動。

歷史只記載了洛陽城破以後,李世民執意要殺單雄信。李績寧願拿自己的官爵來換單雄信一條性命也沒被允許。到底爲什麼殺他?史書沒有說。

首先明確一點,李世民對降將很寬容,也並不是一個記仇的人。或者說他爲了故作姿態給人民看,不會把個人仇怨擺上檯面。魏徵跟着太子的時候出過主意要殺他,後來卻成了他手下最出名的大臣。從這個角度看,他真沒必要殺單雄信。

對降將,不殺是需要理由的,殺也是需要理由的。

看看單雄信的歷史吧。最早出身瓦崗,與李績是拜把子兄弟,武力超羣,善用騎兵,軍中號爲飛將,武力應該比李績還高。而且很年輕就專門負責李密的馬軍,指揮能力也是有的,也算是一個人才。

但這個人人品就有點不好說了,我們就史書上記載的寥寥幾件事來看看。

先是跟李績在瓦崗,是第一任老大翟讓的心腹兼衛隊長。瓦崗內訌,第二任老大李密殺翟讓時,李績和單雄信在場。老大被殺,兩人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李績逃跑,被伏兵砍中頭部,差點掛了。單雄信則拜服在地,萎縮求饒。後來李密和王世充邙山決戰。決戰前單雄信吹的牛逼哄哄,慫恿老大跟王世充幹一波。結果決戰關鍵時刻單雄信馬軍擁兵自重不出擊,看着李密一敗塗地。由此看來,這個人軍閥氣息濃厚。自私自利,不顧大局,只要我自己的基本部隊還在,管他哪個人當老大,管他什麼江湖義氣。

李密失敗,單雄信投降王世充。後來李世民東征,明眼人都能看出來王世充不行了。腦筋比較活的秦叔寶、陳咬金丟下部隊,帶着幾十個親信投奔了李世民。單雄信呢?沒動靜。這說明這個人,一是可能有點沒智慧,看不出誰贏誰輸。二是捨不得手下那些部隊。畢竟李世民底下人才濟濟,單雄信投過來能排老幾?能帶幾個兵?在王世充底下,好歹也是馬軍一員大將。他還想跟之前一樣,最後關頭再帶着自己手下的部隊投降唐朝。秦叔寶程咬金提前投降,只能偷偷地走,拉不走大部隊,到李世民手下要從頭靠戰功一步步往上爬。單雄信帶着部隊投降過去,繼續當獨立團團長豈不美哉!

——之前投降李密投降王世充,不都是這麼幹的麼。

算盤打的是挺精的,但天下大勢不同了,李世民一戰而破王竇,國家統一在望。麾下武將又多,並不是急需你單雄信這樣的人才。

更可怕的是,單雄信這樣貪婪自私的人。如果不殺他,這人能力不行,但出道早,武力強,威望高啊,在大唐軍隊中瓦崗系足以跟李績分庭抗禮。而他一旦投降,所效忠的人也不會是手下人才濟濟的秦王,而是大唐天子李淵和太子建成,因爲後者可以給他更多兵更多錢更高的地位。

此時李世民心裏有沒有想過奪嫡?我覺得是想過的,那他就要未雨綢繆,削去一個潛在的爲太子效忠的大將。

說實話,如果李世民不殺單雄信。我敢肯定,他之後一定會被太子拉攏。而在後面的奪嫡中,如果有單雄信幫助整合唐軍瓦崗系的力量,太子未必會輸。

最後順便說一句,李世民殺了單雄信,但並沒有殺他的幾個兒子。後來單雄信的兒子也沒記仇,還在唐朝爲官,這個可以查到,就不多說了。老子被殺,兒子還要爲其盡忠,古代人的恩怨觀也確實有點奇葩。

劉昫《舊唐書》: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爲“飛將”。

司馬光《資治通鑑》:雄信驍捷,善用馬槊,名冠諸軍,軍中號曰“飛將”。

趙翼:僞鄭單雄信,挺槊追秦王。僞漢張定邊,直犯明祖航。彼皆萬人敵,瞋目莫敢當。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場。功豈後褒鄂,名應並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賊同陸梁。

文學形象

唐朝時期,正史《舊唐書》裏說單雄信是一員驍將,段成式《酉陽雜俎》裏所載單雄信將伐棗樹砍伐作爲槍桿,造一重達七十斤的槍頭,稱爲寒骨白。 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裏又把單雄信尊爲神靈,民衆爲他立廟,並祭祀他。

但到了元代,元雜劇中尚仲賢《尉遲恭單鞭奪槊》寫單雄信“逞大膽心懷奸詐”,明代《大唐秦王詞話》中單雄信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計做了他的駙馬,然後詐病病回金墉,在王世充與李密交戰之際,將李密衆家眷押解回鄭,脅迫衆將投降王世充,事後卻又阻止王世充給他們加贈官職,讓他們以半俸閒住長隨營。王世充被李世民擊敗後,單雄信又跪地求饒,形象被醜化。

晚明時期,袁于令在《隋史遺文》裏將單雄信的形象扭轉,並首次寫出單雄信綠林首領的身份,爲人俠義,扶危救弱。清代《說唐全傳》及《隋唐演義》裏的單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遺文》。單雄信身爲綠林豪傑,劫富濟貧,豪俠仗義,最後寧死不屈。

小說《隋唐演義》、《說唐》等文學作品裏單雄信的形象大致是一樣的(小說中其又名“單通”)。單雄信外表雄壯,武器是一杆金頂棗陽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賢莊莊主,大隋九省綠林總瓢把子。綽號“赤發靈官”,行走江湖極爲仗義,(黃海冰版電視劇中被稱爲“義薄雲天小關羽”)。李淵去太原時遭到楊廣追殺,陰差陽錯誤殺了單雄信的哥哥,單雄信因此不投唐。

秦瓊遇難時單雄信多次接濟秦瓊,並暗中幫助秦瓊讓其免受牢獄之災。楊林派十三太保押送皇綱往京城時,單雄信傳令各綠林好漢前往劫取。秦瓊母親過壽時,單雄信帶領王伯當等前往歷城縣祝壽,與秦瓊、程咬金等四十六友于賈柳樓結義。後因程咬金劫皇綱事情泄漏,程咬金與尤俊達被楊林抓獲,單雄信等人設計將程咬金、尤俊達救出,殺出歷城縣決定造反。

單雄信等在徐茂公的建議下,襲取瓦崗寨作爲根據地,正式揭竿起義。程咬金爲大德天子,封單雄信爲五虎上將之首。隋朝廷得知後,派兵馬抄殺了二賢莊,又派魏文通、楊林等前來征剿瓦崗,單雄信與其兄弟們奮力將其擊退,還收降了裴元慶等人。

程咬金將皇位讓給李密之後,李密用將士們拼命得來的玉璽換取蕭妃,引起了單雄信等人的極大不滿。於是單雄信孤身一人離開了瓦崗寨,去了王世充的地盤洛陽。王世充發現後立即將單雄信收到帳下,並將自己的女兒嫁給單雄信。不久之後秦瓊、程咬金、羅成等人也離開瓦崗來到了洛陽,但秦瓊與程咬金卻不願意爲王世充效力,設計離開了洛陽。

李世民率軍攻打洛陽時,羅成臨陣倒戈,單雄信上陣被李元霸擊敗。後單雄信巡視御果園時遇見了李世民,單雄信見到仇人兒子,撇下隨從,與徐茂公割袍斷義,孤身追殺李世民,危急時刻,尉遲恭趕來用鐵鞭將單雄信打下馬。

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對抗李世民,秦瓊中計負傷(一說是避免秦瓊與單雄信見面,李世民將秦瓊支走),李世民以羅成爲兵馬元帥,羅成設下埋伏鎖五龍,單雄信孤身踹唐營,中計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極力爲單雄信求情,並勸單雄信投降,但單雄信誓死不降,終被斬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