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隋末天下大亂,隋煬帝衆叛親離,張須陀是非常少有的忠臣良將,他膽識過人,敢率領五個騎兵挑戰兩萬農民起義軍,後爲大隋王朝殲滅了幾十萬農民起義軍。要知道張須陀體恤部下是出了名的,他自然不願拋下大軍,他爲了救部下,躍馬衝進包圍圈,又殺出重圍,可惜的是他的部下還是沒有突圍成功,於是他又衝進包圍圈,來回幾次衝殺,當他第四次衝進包圍圈時,發現秦瓊和羅士信不見人影,此時張須陀內力耗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隋朝將士穿的甲胃約60斤,張須陀幾次來回衝殺,再勇猛的將士也無力再戰,最後張須陀力竭而亡,時年52歲,秦瓊和羅士信得以逃脫,後投靠隋將裴仁基。

談及古代名將大家可能並不陌生,比如秦國的白起,趙國的李牧,漢朝的衛青、霍去病,他們在史書上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李牧比較特殊,他是支撐趙國殘局的唯一良將,在隋朝末年也有這樣一位名將,他體恤百姓,愛兵如子,這位就是隋末第一名將張須陀。
隋末天下大亂,隋煬帝衆叛親離,張須陀是非常少有的忠臣良將,他膽識過人,敢率領五個騎兵挑戰兩萬農民起義軍,後爲大隋王朝殲滅了幾十萬農民起義軍。
爲此張須陀也被後世之人譽爲隋朝的救命稻草,是他撐起搖搖欲墜的大隋王朝,大家可能對張須陀不熟悉,他沒有秦叔寶、羅士信這類猛將聲名顯赫,殊不知張須陀就是秦叔寶、羅士信的頂頭上司。
今天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挽救隋朝的忠臣猛將張須陀的一生。
張須陀出生於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今天河南靈寶人士,稟性剛烈,勇敢而有謀略,他的先祖張溫是三國時期孫權手下的大臣,他的祖父在北周統治時期擔任南陽郡公,他的父親官職不大,只是個縣令。
張須陀最初在隋文帝楊堅第四子蜀王楊秀的手下任職,後來因平定羌人叛亂有功授儀同。
隋煬帝即位以後,張須陀跟隨楊素平定漢王楊諒叛亂又立下功績,因功授開府,後任齊郡郡丞。
公元611年,隋煬帝發兵百萬徵遼東,大量青年勞動力上了戰場,致使百姓失業,土地荒蕪,加上災荒,物價瘋漲,國內餓殍遍野,時任齊郡郡丞的張須陀準備私自打開糧倉賑濟災民,
此時他手下的官吏紛紛勸阻,私自開糧倉輕則殺頭,重則滅族,沒有皇帝的詔令不可開倉放糧。
張須陀卻說,皇上遠在遼東,我們要是派人去徵求他的意見,使者來回至少要花一年的時間,那樣的話老百姓早餓死了,如果我因此而獲罪,我死而無憾。
於是張須陀下令開倉放糧,救濟災民,隋煬帝聽聞後,不但沒有責怪張須陀,反而賞賜了他。
張須陀能夠體恤百姓之苦,冒着生命危險維護國家秩序,跟那些隋王朝的貪官污吏相比也算是鶴立雞羣了。
隋煬帝一伐遼東時,引發了國內民變,當時負責鎮壓起義軍的地方官人人怯戰,無力鎮壓,張須陀卻是個例外,他膽識過人,見敵必戰,把國家的生死存亡看得比自己的生命重要。而且他善於帶兵,體恤士卒,在軍中很有聲望,軍中將士無不對他忠心,所以張須陀的軍隊戰鬥力驚人。
隋煬帝一伐遼東後,王薄在長白山首舉反隋大旗,百姓紛紛響應,隊伍瞬間發展到幾萬人,王薄率領這隻起義軍常常在齊郡境內搶劫,幾次大敗官軍。
張須陀聽聞後,率領精兵採用“出其不意,攻其不備”之策大敗王薄,並斬首幾千義軍,王薄率領殘兵敗將往北撤退,張須陀乘勝追擊,又斬殺義軍五千多人。
王薄心想,拿不下張須陀的齊郡,不如進攻章邱,然而讓他萬萬沒有想到的是,他又碰到了難對付的張須陀。
大業九年(613年),王薄與起義軍首領郝孝德、孫宣雅等人聯手攻打章邱,兵力多達十幾萬之衆,而張須陀只率領兩萬隋軍迎戰。
張須陀首先斷了王薄在黃河上搭建的渡橋,然後張須陀再率軍向王薄挑戰,王薄聯軍不敵隋軍開始撤退,當他們敗逃至津樑渡口時卻受阻,這裏早就埋伏了張須陀安排的水軍,王薄聯軍被打得潰不成軍。隋煬帝聽聞後大喜,大賞張須陀。
隋煬帝二伐遼東期間,楊玄感舉兵反隋,自此關隴集團與隋煬帝之間的矛盾徹底激化,很多地方官員不盡職盡責鎮壓起義軍,做做樣子反抗一下,或者不加抵抗就投降,甚至有的還棄城而逃。
張須陀卻是個例外,他把保衛隋朝的重任放在首位。
一次裴長才、石子河等人率領兩萬義軍攻打歷城,張須陀來不及組織軍隊,他親自率領五個騎兵挑戰。張須陀陷入重圍,受了一身傷,還差點丟了性命,在他奮勇抗戰下裴長才敗走。
因張須陀屢立戰功,被隋煬帝任命爲河南道十二郡黜陟討捕大使,掌管河南道十二郡(即今天山東,河南大部,江蘇、安徽、山西、河北部分地區)的人事任命權和兵權。
後來張須陀帶着他手下的猛將羅士信和秦瓊大戰盧明月的十幾萬大軍,而隋軍只有兩萬多人,張須陀先率領主力部隊吸引盧明月的注意力,羅士信和秦瓊率領千餘騎兵突襲盧明月的大本營,隋軍大獲全勝,義軍幾乎全軍覆沒,只有幾百人得以逃脫,秦瓊一戰成名。
後來張須陀又擊敗了呂明星、帥仁泰、霍小漢等起義軍,與翟讓的瓦崗軍前後三十幾戰,每戰皆勝。
張須陀驍勇善戰,前後一共擊滅了來自山東、河北地區的幾十萬農民起義軍,威名遠揚,成爲隋朝末年第一名將,連隋煬帝自個兒都忍不住一睹張須陀作戰時英武的形象,並派畫匠畫其相貌觀之。
隨着張須陀、羅士信和秦瓊的威名傳至大江南北,很多起義軍都不敢與張須陀部隊交戰,當時號稱戰鬥力最強的瓦崗軍也非常害怕張須陀,只要看見張字大旗就嚇得瑟瑟發抖,撒腿就跑,他們被張須陀打成了驚弓之鳥。
然而瓦崗軍中卻來一位名叫李密的能人,他爲了在瓦崗軍立足,向翟讓提議攻佔滎陽,隋煬帝聽聞後調任張須陀爲滎陽通守,讓他率兩萬精銳鎮壓瓦崗軍。
翟讓聽聞以後非常害怕,就想逃跑,軍師李密卻自誇自擂地說:“我可以一戰破之”。當時所有的瓦崗軍都認爲李密大言不慚,翟讓抱着試試看的態度,採納了李密的建議,迎戰張須陀軍團。
大業十二年(公元616年),李密帶領千餘騎兵埋伏在大海寺(今滎陽東北)以北的密林中,翟讓率領主力部隊正面迎敵。張須陀一看曾經的手下敗將翟讓,就非常瞧不起他,於是擺成方陣進攻。
打了一會兒翟讓假裝敗退,張須陀一看瓦崗軍不愧是浪得虛名,徐世勣、單雄信這樣的猛將都膽小怕事,不敢出來單挑,張須陀越發輕視瓦崗軍。
於是張須陀乘勝追擊,一路追至大海寺附近,李密突然從密林中衝殺出來,突襲隋軍後方,並與徐世勣、王伯當對張須陀進行合圍。
張須陀驍勇善戰,殺出了重圍,但是他回頭一看,發現自己的部下沒幾個跟他殺出了重圍。
要知道張須陀體恤部下是出了名的,他自然不願拋下大軍,他爲了救部下,躍馬衝進包圍圈,又殺出重圍,可惜的是他的部下還是沒有突圍成功,於是他又衝進包圍圈,來回幾次衝殺,當他第四次衝進包圍圈時,發現秦瓊和羅士信不見人影,此時張須陀內力耗盡,我們可以想象一下,隋朝將士穿的甲胃約60斤,張須陀幾次來回衝殺,再勇猛的將士也無力再戰,最後張須陀力竭而亡,時年52歲,秦瓊和羅士信得以逃脫,後投靠隋將裴仁基。
張須陀戰死後,他手下的將士們連哭數日不止,隋煬帝傷心不已,猶如失去了左膀右臂,張須陀的陣亡對於隋朝來說損失慘重,是這位忠臣勇將支撐着搖搖欲墜的隋王朝。
當時隋煬帝濫用民力,橫徵暴斂,上不得臣心,下不得民心,像張須陀這類願意替國賣命的猛將屈指可數,張須陀手下的將士願意保衛國家也是因爲他愛兵如子,不然他們早就亡命天涯,投靠起義軍了。
可以說張須陀是隋王朝最後的柱石,他的離去加速了隋王朝的滅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