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621年) ,曹州济阴(今山东菏泽市曹县西北)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勇武过人,同郡与徐世𪟝关系友好,誓同生死。隋末与徐世𪟝一起加入翟让的瓦岗义军反隋。后翟让被杀,李密与王世充偃师之战时,单雄信归降王世充,徐世𪟝投奔李唐。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徐世𪟝为单雄信求情失败,单雄信被斩首。

很多人都知道单雄信的命运十分的坎坷,很多人都知道单雄信在临死的时候,只喝了程咬金的送行酒,因此很多人都是十分的迷茫。

早在单雄信的父亲单禹镇守在东昌一带,没多久就遇到了李渊的进攻,双方展开了七天多的斗争,最终其父死在李渊的刀下。原来单雄信和李渊有杀父之仇啊,是啊古代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父之仇让幼小的单雄信牢记在心,他开始怀恨李家。

但是这仅仅是开始还没有完,没想到过了几年,由于宇文述的人担心李渊造反,就暗地里派人去刺杀李渊,不过因为秦琼等人的保护,李渊顺利脱身。但是没想到在逃命的路上,李渊看到一人骑马人影,误以为是追兵,于是就射箭杀死。可是事情就是这么巧合,这个人竟然是单雄信的哥哥单雄忠。

再后来单雄信开始起义,朝廷派人来打压他,这个人又是李渊,可以说这一路单家和李家就一直撞在一起。不过这一次倒不是李渊本人的问题了,是当时有人来搞破坏,导致李家和单雄信互相误会,死了很多人,所以这仇又结下了。

我们应该都知道,历史上当时的隋朝已经快要灭亡了,所以全国各地都在造反,不仅单雄信,就连李渊也都在造反,按理说这回两人可以暂时在同一战线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俩人照打不误。即使后来李渊成功的做了皇帝,单雄信因为心中积压的仇恨,也死都不投降,哪怕身边已经没有人了,很多人,很多势力都投降了,他还是很顽固的不肯低头。

唯独单雄信,面对李家的杀父之仇,杀兄之仇,作为堂堂绿林盟主,他怎么能屈服?虽然当时大局已定,单雄信单枪匹马,要与其决一死战。最后被李世民擒拿活捉,要当街斩首。不过李世民还是爱才的,多次想招降单雄信,但他临死之前还是不答应。

当行刑之前,原来瓦岗众兄弟都来送行,只见单雄信只喝程咬金的送行酒,别的都一一回绝。原来程咬金却对他讲了一句话,大致是说希望他来世转成一个大英雄,亲手除掉这群见利忘义的小人。可见揭露了一句话,真的是在自己利益面前,所谓的兄弟,只不过是一种誓言,没有行动。

历史只记载了洛阳城破以后,李世民执意要杀单雄信。李绩宁愿拿自己的官爵来换单雄信一条性命也没被允许。到底为什么杀他?史书没有说。

首先明确一点,李世民对降将很宽容,也并不是一个记仇的人。或者说他为了故作姿态给人民看,不会把个人仇怨摆上台面。魏征跟着太子的时候出过主意要杀他,后来却成了他手下最出名的大臣。从这个角度看,他真没必要杀单雄信。

对降将,不杀是需要理由的,杀也是需要理由的。

看看单雄信的历史吧。最早出身瓦岗,与李绩是拜把子兄弟,武力超群,善用骑兵,军中号为飞将,武力应该比李绩还高。而且很年轻就专门负责李密的马军,指挥能力也是有的,也算是一个人才。

但这个人人品就有点不好说了,我们就史书上记载的寥寥几件事来看看。

先是跟李绩在瓦岗,是第一任老大翟让的心腹兼卫队长。瓦岗内讧,第二任老大李密杀翟让时,李绩和单雄信在场。老大被杀,两人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李绩逃跑,被伏兵砍中头部,差点挂了。单雄信则拜服在地,萎缩求饶。后来李密和王世充邙山决战。决战前单雄信吹的牛逼哄哄,怂恿老大跟王世充干一波。结果决战关键时刻单雄信马军拥兵自重不出击,看着李密一败涂地。由此看来,这个人军阀气息浓厚。自私自利,不顾大局,只要我自己的基本部队还在,管他哪个人当老大,管他什么江湖义气。

李密失败,单雄信投降王世充。后来李世民东征,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王世充不行了。脑筋比较活的秦叔宝、陈咬金丢下部队,带着几十个亲信投奔了李世民。单雄信呢?没动静。这说明这个人,一是可能有点没智慧,看不出谁赢谁输。二是舍不得手下那些部队。毕竟李世民底下人才济济,单雄信投过来能排老几?能带几个兵?在王世充底下,好歹也是马军一员大将。他还想跟之前一样,最后关头再带着自己手下的部队投降唐朝。秦叔宝程咬金提前投降,只能偷偷地走,拉不走大部队,到李世民手下要从头靠战功一步步往上爬。单雄信带着部队投降过去,继续当独立团团长岂不美哉!

——之前投降李密投降王世充,不都是这么干的么。

算盘打的是挺精的,但天下大势不同了,李世民一战而破王窦,国家统一在望。麾下武将又多,并不是急需你单雄信这样的人才。

更可怕的是,单雄信这样贪婪自私的人。如果不杀他,这人能力不行,但出道早,武力强,威望高啊,在大唐军队中瓦岗系足以跟李绩分庭抗礼。而他一旦投降,所效忠的人也不会是手下人才济济的秦王,而是大唐天子李渊和太子建成,因为后者可以给他更多兵更多钱更高的地位。

此时李世民心里有没有想过夺嫡?我觉得是想过的,那他就要未雨绸缪,削去一个潜在的为太子效忠的大将。

说实话,如果李世民不杀单雄信。我敢肯定,他之后一定会被太子拉拢。而在后面的夺嫡中,如果有单雄信帮助整合唐军瓦岗系的力量,太子未必会输。

最后顺便说一句,李世民杀了单雄信,但并没有杀他的几个儿子。后来单雄信的儿子也没记仇,还在唐朝为官,这个可以查到,就不多说了。老子被杀,儿子还要为其尽忠,古代人的恩怨观也确实有点奇葩。

刘昫《旧唐书》:少骁健,尤能马上用枪,密军号为“飞将”。

司马光《资治通鉴》:雄信骁捷,善用马槊,名冠诸军,军中号曰“飞将”。

赵翼:伪郑单雄信,挺槊追秦王。伪汉张定边,直犯明祖航。彼皆万人敌,瞋目莫敢当。使其事真主,戮力鏖疆场。功岂后褒鄂,名应并徐常。惜哉失所依,草贼同陆梁。

文学形象

唐朝时期,正史《旧唐书》里说单雄信是一员骁将,段成式《酉阳杂俎》里所载单雄信将伐枣树砍伐作为枪杆,造一重达七十斤的枪头,称为寒骨白。 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里又把单雄信尊为神灵,民众为他立庙,并祭祀他。

但到了元代,元杂剧中尚仲贤《尉迟恭单鞭夺槊》写单雄信“逞大胆心怀奸诈”,明代《大唐秦王词话》中单雄信中了王世充的美人计做了他的驸马,然后诈病病回金墉,在王世充与李密交战之际,将李密众家眷押解回郑,胁迫众将投降王世充,事后却又阻止王世充给他们加赠官职,让他们以半俸闲住长随营。王世充被李世民击败后,单雄信又跪地求饶,形象被丑化。

晚明时期,袁于令在《隋史遗文》里将单雄信的形象扭转,并首次写出单雄信绿林首领的身份,为人侠义,扶危救弱。清代《说唐全传》及《隋唐演义》里的单雄信形象秉承了《隋史遗文》。单雄信身为绿林豪杰,劫富济贫,豪侠仗义,最后宁死不屈。

小说《隋唐演义》、《说唐》等文学作品里单雄信的形象大致是一样的(小说中其又名“单通”)。单雄信外表雄壮,武器是一杆金顶枣阳槊。山西潞州八里二贤庄庄主,大隋九省绿林总瓢把子。绰号“赤发灵官”,行走江湖极为仗义,(黄海冰版电视剧中被称为“义薄云天小关羽”)。李渊去太原时遭到杨广追杀,阴差阳错误杀了单雄信的哥哥,单雄信因此不投唐。

秦琼遇难时单雄信多次接济秦琼,并暗中帮助秦琼让其免受牢狱之灾。杨林派十三太保押送皇纲往京城时,单雄信传令各绿林好汉前往劫取。秦琼母亲过寿时,单雄信带领王伯当等前往历城县祝寿,与秦琼、程咬金等四十六友于贾柳楼结义。后因程咬金劫皇纲事情泄漏,程咬金与尤俊达被杨林抓获,单雄信等人设计将程咬金、尤俊达救出,杀出历城县决定造反。

单雄信等在徐茂公的建议下,袭取瓦岗寨作为根据地,正式揭竿起义。程咬金为大德天子,封单雄信为五虎上将之首。隋朝廷得知后,派兵马抄杀了二贤庄,又派魏文通、杨林等前来征剿瓦岗,单雄信与其兄弟们奋力将其击退,还收降了裴元庆等人。

程咬金将皇位让给李密之后,李密用将士们拼命得来的玉玺换取萧妃,引起了单雄信等人的极大不满。于是单雄信孤身一人离开了瓦岗寨,去了王世充的地盘洛阳。王世充发现后立即将单雄信收到帐下,并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单雄信。不久之后秦琼、程咬金、罗成等人也离开瓦岗来到了洛阳,但秦琼与程咬金却不愿意为王世充效力,设计离开了洛阳。

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时,罗成临阵倒戈,单雄信上阵被李元霸击败。后单雄信巡视御果园时遇见了李世民,单雄信见到仇人儿子,撇下随从,与徐茂公割袍断义,孤身追杀李世民,危急时刻,尉迟恭赶来用铁鞭将单雄信打下马。

王世充召集四路反王一起对抗李世民,秦琼中计负伤(一说是避免秦琼与单雄信见面,李世民将秦琼支走),李世民以罗成为兵马元帅,罗成设下埋伏锁五龙,单雄信孤身踹唐营,中计被俘。昔日兄弟徐茂公等极力为单雄信求情,并劝单雄信投降,但单雄信誓死不降,终被斩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