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技日報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雲南農業大學獲悉,這兩個機構合作的研究團隊,近日在國際期刊《新興微生物和感染》上聯合發表了題爲“雲南一洞穴蝙蝠屍體上真菌新種及病原菌的發現”的研究論文,爲進一步探索人類與野生動物相處提供了重要線索。

日前,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許建初團隊與雲南農業大學盛軍團隊,在雲南一個石灰岩地下巖洞找到的蝙蝠屍體上,發現了7種真菌,其中4種真菌爲新種。在4種新種真菌中,有3種屬於腐生真菌被孢黴屬,這些真菌靠溶解屍體的有機物來獲取營養。但對科學研究來說,第四個新種——新宇宙孢子蟲非常重要,因爲該屬含有許多種能攻擊哺乳動物的致命性病原體。

“有趣的是,其他3種真菌中的有益菌,恰恰具有抑制真菌病原體的作用,可幫助保護蝙蝠及其羣落免受其他感染性真菌的侵害,這可能是一個全新的生態系統。”許建初研究員介紹,進一步研究這些真菌之間的相互作用,可能會產生更有意義的結果,如有可能將在殺菌劑市場上得到實際應用。“研究石灰岩溶洞中的蝙蝠、微生物,以及其他洞穴生物物種之間的複雜關係,具有重要的生態、社會與經濟意義。”盛軍教授介紹,洞穴生物學與生態系統或將成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熱點與科學探索的前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