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绝对是一个性情中人。

反应敏捷,思路清晰、对答如流——睿智,是我对他说得清的第一个印象。

我最先听到的是徐睿的声音,当时,我还在上大学。

那段日子正是中国足球最火爆的时候,在广播里多如牛毛的足球节目中,有一档名字叫做“体闲港湾”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主持人挺特别,那种略微沙哑但很有磁性的声音,让你觉得他并非高高在上地说教,而是在和你聊天;那种听似平淡的语调,让你觉得蕴藏的力量比爆发的激情更有力度;那种恰到好处的语气很是煽情,让你丝毫不觉得突兀而且屡煽屡得逞;那种引经据典的方式,让你不觉得是一种卖弄;还有时不时透露出的足球内幕、时不时流露出的黑色幽默……

现在想起来,我之所以很喜欢那个节目,是很喜欢那位主持人的风格。

那个主持人,正是徐睿。

首见徐睿

第一次见到徐睿,是在电视里。

当时,他正在为一场甲A直播做现场解说。白净文弱得像一位书生的他竟然口若悬河,时而“铁划银钩”,时而“一剑穿心”。

把个平淡的比赛说得如同一场让人心驰神往、令人热血沸腾的英雄大会,只听得人“耳”花缭乱。

认识徐睿,是在散打王争霸赛刚刚撩开它神秘面纱之时,工作人员把徐睿介绍给我。

当时,他正在没完没了地打着电话,忙着联系散打王赛事的网络合作问题。他不停地向我示意抱歉。让我多等一会儿,同时,口若悬河,同主持节目时一样妙语连珠。

徐睿近照

他给我的第一个印象,是能说。

徐睿说自己无论干什么事都是因为喜欢。他回忆起了当年的情景:“我曾经应聘过音乐台的主持人,什么都通过了,就是因为没有学历,所以没要我。”

“我当时赌气地说,有朝一日我有了钱,我会回来把你们的节目都给买了。

没想到当时的气话在多年后竟然变成了现实。1995年,从海南归来的徐睿买下了一档节目,并一手策划、制作,那便是“体闲港湾”。

自己的嘴里要有一种江湖状态

谈到自己独创的主持风格,徐睿说:“中国老百姓为什么爱听评书?它虽然没有具体的画面,但是通过说书人形象的语言,人们的脑海里形成了经过想象的具体画面。”

“现在,由于过分地依赖媒体画面,绝大多数主持人并没有和语言来构造一种情境,没有提供一个能够让大家充分想象的空间。而我个人认为,我们的东西在画面之外还需要设定一些情境。我一开始构建的,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么样的?谁都不知道。有人认为它血雨腥风,有人认为它风花雪月。我希望用我的嘴表现出一种江湖的状态。

徐睿(左一)主持散打王争霸赛

面对争议,老徐说

谈到他的这种江湖风格引来的争议,徐睿说:“一个人做一件事,如果没有人骂他,也没有人夸他,那就是一杯白开水,没意思;如果所有人都骂他,那这人就干脆别干了。”

“如果所有人都夸他,那这人也没必要再干了。只有在褒贬的平衡中,才有继续努力的余地,才有压力中的,竞争下的生存的空间。

“徐”说武术

对于武术和武术产业,徐睿在当时有自己的见解:“武术从根本上来说,是武术人的武术,但武术人不可能完全解决武术的发展问题以及武术的产业化问题。”

“不能就武术论武术,应该把大批专门搞经营的人才纳入到武术的领域,如果永远只是就武术论武术,那么武术永远只能是武术,不可能形成武术产业。”

让散打王成为全世界华人骄傲的自主品牌

面对记者的采访,徐睿聊起了文化:“有时候我想,美国人民其实挺幸福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们可以随处看到麦当劳,可以随时买到可口可乐,可以在任何一个小贩手里买到盗版的美国大片,他们已经拥有了这些,可能并不在乎,但实际上这是一种美国文化对我们的渗透。

徐睿(中)和“笑三少”安虎(左)、“

我们中华民族的武术已经经过了像李小龙、李连杰、成龙、金庸这样众多相关外延产品的推广,是最具基础、最具素质成为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品牌的。

所以,从文化传播这个角度,很希望把散打王比赛作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让它成为全世界华人值得骄傲自豪的最具中华民族时尚特色的品牌。

本文授权转载自《中华武术》杂志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作者:王涛

责任编辑:锦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