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睿,絕對是一個性情中人。

反應敏捷,思路清晰、對答如流——睿智,是我對他說得清的第一個印象。

我最先聽到的是徐睿的聲音,當時,我還在上大學。

那段日子正是中國足球最火爆的時候,在廣播裏多如牛毛的足球節目中,有一檔名字叫做“體閒港灣”的引起了我的注意。

主持人挺特別,那種略微沙啞但很有磁性的聲音,讓你覺得他並非高高在上地說教,而是在和你聊天;那種聽似平淡的語調,讓你覺得蘊藏的力量比爆發的激情更有力度;那種恰到好處的語氣很是煽情,讓你絲毫不覺得突兀而且屢煽屢得逞;那種引經據典的方式,讓你不覺得是一種賣弄;還有時不時透露出的足球內幕、時不時流露出的黑色幽默……

現在想起來,我之所以很喜歡那個節目,是很喜歡那位主持人的風格。

那個主持人,正是徐睿。

首見徐睿

第一次見到徐睿,是在電視裏。

當時,他正在爲一場甲A直播做現場解說。白淨文弱得像一位書生的他竟然口若懸河,時而“鐵劃銀鉤”,時而“一劍穿心”。

把個平淡的比賽說得如同一場讓人心馳神往、令人熱血沸騰的英雄大會,只聽得人“耳”花繚亂。

認識徐睿,是在散打王爭霸賽剛剛撩開它神祕面紗之時,工作人員把徐睿介紹給我。

當時,他正在沒完沒了地打着電話,忙着聯繫散打王賽事的網絡合作問題。他不停地向我示意抱歉。讓我多等一會兒,同時,口若懸河,同主持節目時一樣妙語連珠。

徐睿近照

他給我的第一個印象,是能說。

徐睿說自己無論幹什麼事都是因爲喜歡。他回憶起了當年的情景:“我曾經應聘過音樂臺的主持人,什麼都通過了,就是因爲沒有學歷,所以沒要我。”

“我當時賭氣地說,有朝一日我有了錢,我會回來把你們的節目都給買了。

沒想到當時的氣話在多年後竟然變成了現實。1995年,從海南歸來的徐睿買下了一檔節目,並一手策劃、製作,那便是“體閒港灣”。

自己的嘴裏要有一種江湖狀態

談到自己獨創的主持風格,徐睿說:“中國老百姓爲什麼愛聽評書?它雖然沒有具體的畫面,但是通過說書人形象的語言,人們的腦海裏形成了經過想象的具體畫面。”

“現在,由於過分地依賴媒體畫面,絕大多數主持人並沒有和語言來構造一種情境,沒有提供一個能夠讓大家充分想象的空間。而我個人認爲,我們的東西在畫面之外還需要設定一些情境。我一開始構建的,就是‘江湖’。”

“江湖是什麼樣的?誰都不知道。有人認爲它血雨腥風,有人認爲它風花雪月。我希望用我的嘴表現出一種江湖的狀態。

徐睿(左一)主持散打王爭霸賽

面對爭議,老徐說

談到他的這種江湖風格引來的爭議,徐睿說:“一個人做一件事,如果沒有人罵他,也沒有人誇他,那就是一杯白開水,沒意思;如果所有人都罵他,那這人就乾脆別幹了。”

“如果所有人都誇他,那這人也沒必要再幹了。只有在褒貶的平衡中,纔有繼續努力的餘地,纔有壓力中的,競爭下的生存的空間。

“徐”說武術

對於武術和武術產業,徐睿在當時有自己的見解:“武術從根本上來說,是武術人的武術,但武術人不可能完全解決武術的發展問題以及武術的產業化問題。”

“不能就武術論武術,應該把大批專門搞經營的人才納入到武術的領域,如果永遠只是就武術論武術,那麼武術永遠只能是武術,不可能形成武術產業。”

讓散打王成爲全世界華人驕傲的自主品牌

面對記者的採訪,徐睿聊起了文化:“有時候我想,美國人民其實挺幸福的。走在北京的大街上,他們可以隨處看到麥當勞,可以隨時買到可口可樂,可以在任何一個小販手裏買到盜版的美國大片,他們已經擁有了這些,可能並不在乎,但實際上這是一種美國文化對我們的滲透。

徐睿(中)和“笑三少”安虎(左)、“

我們中華民族的武術已經經過了像李小龍、李連杰、成龍、金庸這樣衆多相關外延產品的推廣,是最具基礎、最具素質成爲咱們中國人的文化品牌的。

所以,從文化傳播這個角度,很希望把散打王比賽作爲一種精神上的追求,讓它成爲全世界華人值得驕傲自豪的最具中華民族時尚特色的品牌。

本文授權轉載自《中華武術》雜誌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作者:王濤

責任編輯:錦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