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糖友在刚患有糖尿病的时候,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陌生而感到害怕,甚至出现抑郁情绪,而持续的抑郁情绪就有可能导致抑郁症。那么,究竟抑郁症的症状有哪些?糖尿病患者是不是都会得到抑郁症呢?就这个问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下糖尿病与抑郁症的关系吧!

什么是抑郁症?有抑郁的情绪就是抑郁症吗?都有哪些症状?

根据最新的资料显示,我国抑郁障碍终身患病率达6.8%,大约有九千五百万患者,抑郁症更被世界卫生组织认为是全世界需要重视的三大疾病之一。那么抑郁症是如何发生的?如何判断呢?

抑郁症为什么会发生?

其实抑郁情绪是人的一种正常的情绪表现,一般来说是因为脑内神经的分泌物质失调造成,所以导致抑郁原因有很多,比如有些人是完美主义者,如果做事没有达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那么就会有自责,感觉到较大的压力,时间长了就容易出现抑郁;或者疾病发作让患者感到不安;或者害怕生活的改变;也许是在生活中遭遇了危机,家人去世、离婚、失业找不到工作,甚至怀孕生子等等都可能导致抑郁。

很多心理专家把抑郁比做很多车要过桥,当只有一辆车的时候很顺利,但如果车辆特别多的情况下,发生了交通堵塞,那么车就过不去了,这时候就产生抑郁。所以可以说抑郁就是人的情绪、精神压力没有得到排解而出现的,这种情况影响到了日常生活,就导致了抑郁症。

抑郁症有哪些症状?自我检测能够做到尽早发现

抑郁症的常见症状有以下5种表现:

1、患者非常容易心情低落,容易被负面情绪感染,情绪多变,经常会出现暴怒异常,也可能是非常绝望。

2、做任何事都提不起兴趣,呆呆一坐就是一天,活动力也大幅下降。

3、胃口不好、食欲不振,但也可能是暴饮暴食。

4、出现睡眠质量下降的情况,比如失眠,睡不饱等,每天感觉非常累,随时可能都想睡觉。

5、觉得人生没有意义,有负罪感以及自杀倾向。

除了观察是否有以上的症状外,也可以一分钟利用抑郁症自我评估量表来算算看自己目前的状况:

以上总分计算,按照选第一项为1分,第二项为2,如此类推计算,10-14分为轻度抑郁,15-19分为中度抑郁,20-27分为重度。轻度抑郁者建议到户外晒晒太阳、运动,释放自己的压力;中度或重度抑郁者,建议找专业的医生咨询。

糖尿病与抑郁症为什么有相关性?

医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和抑郁症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两者可能会互相影响,一方面抑郁症可能会造成糖尿病,另一方面糖尿病也会提高患抑郁症的几率。根据研究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以上。因为抑郁症的出现会让患者饮食不规律,活动力下降,同时体内的激素分泌变化,导致胰岛素抵抗发生,最终形成糖尿病。

而对于糖尿病患者,因为刚患病,担心害怕自己会有严重的并发症,在无形中给自己增加了压力,陷入抑郁情绪中,导致抑郁症发病几率提升,此外,由于并发症、睡眠质量不佳的影响,也会增加抑郁症的发病几率,据了解有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或多或少会受到抑郁症的影响。

糖尿病控制好血糖,有助于预防抑郁症

抑郁情绪和抑郁症是不同的,抑郁症已经是一种疾病了,它是抑郁情绪长期发展而成的,所以要想避免抑郁症就应该做好预防工作,防病胜于治病是医疗中非常重要的观念,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预防抑郁症就要从糖尿病的主因入手。对于刚发现糖尿病的患者,应该尽快告知其糖尿病的知识,有任何疑问都可以咨询医生、糖友,不要去网络上翻看哪些传言,这样认识了糖尿病,才能减少对其的恐惧感,才能避免抑郁情绪,缓解压力。此外,要控制好血糖,血糖稳定,对于糖尿病发展就没有压力,也不用过分担心会导致并发症的情况,而且要控制好血糖,就需要调整自己的饮食和生活习惯,这样都能够改善自己的情绪。

同时,也要注意寻求家人的支持,很多糖尿病患者有事都是自己扛,自己孤军奋战,面对疾病进展的时候难免处于焦虑状态,而且压力、情绪无法排解,长期持续也会导致抑郁发生。如果其他家庭成员能在合适的时间的给予糖尿病患者关心和倾听,甚至陪伴其一起面对疾病,能让糖尿病患者避免过分的情绪,也会排解压力,更愿意做出改变、调整,让自己的血糖控制更稳定,从而减少不安感,抑郁症也就不会因此出现了。所以,家庭成员的支持是控制糖尿病不可或缺的动力之一。

抑郁症该如何改善?倾听很重要!

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自己有了轻微的抑郁症倾向该怎么办呢?首先应该应该增加自己的活动力,比如多出去走走路,去外面晒晒太阳,也可以去健身房跟大家一起力量训练,总之要通过运动来释放自己的压力。其次,要均衡饮食,血糖不稳定的情况下更要注意碳水化合物的摄取,避免升糖指数高的食物,同时也可以适量摄取富含色氨酸的食物,因为色氨酸可能帮助人们的大脑缓解压力,放松神经,这类食物多在乳制品、豆制品、坚果等食物中,都有助于改善抑郁症状。此外,如果抑郁的情况已经比较严重,开始影响到了平时的生活,那么就应该尽快去医院请教医生,帮助自己改善抑郁症的状况。

对于患者家人来说,倾听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其已经有较明显的抑郁倾向,谈话时避免打断,要多倾听,建议不要随意发表议论,因为此时患者身心比较敏感,他需要更多的支持和鼓励,希望是得到家人更多的协助。而此时,患者家人也最好能给予主动的支持,陪伴其度过人生的各种挑战,帮助其战胜抑郁恶魔。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