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 嗎?記得先點筆記俠 關注我哦~

內容來源 :2020年 6 20 日,《中國企業家》雜誌社主辦的2020(第二十屆)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暨中國企業家生態大會。本文經中國企業家雜誌(ID:iceo-com-cn)授權發佈。

講者簡介 :周宏騏,新加坡國立大學教授、數字化商業轉型專家與天使投資人。

文 | 《中國企業家》記者李原

編輯 | 李薇

專欄編輯  | 浮燈

第 4953   篇深度好文:4202 字 | 10 分鐘閱讀

周宏騏專欄·新商業思維

筆記君說:

最近幾年間,市場上湧現出了大量定位精準、營銷巧妙的新銳品牌。 他們靠數據決策選品,用技術能力做精細化的人羣運營,展現出了與傳統品牌截然不同的新營銷生命力。

與表面上的橫空出世、以小博大的觀感不同,深度解析這些品牌迅速崛起的背後,從“種草”到“拔草”是一個“幾何型”的能力矩陣模型,成功公司的模式實際上運營極重。

接下來,我們就一起來看看吧。

過去兩年中,我拜訪了許多新銳品牌,包括跨境新品牌、新國潮品牌。

許多品牌爲什麼能夠異軍突起?

我會不斷問自己三個問題:第一,他們的人、貨、場,新在哪裏?第二,他們有沒有做到營銷模式的創新?第三,他們做了哪些營銷戰術操作上的創新?

今天,我來跟大家分享一下過去兩年我在這個領域中的一些研究成果。

一、新銳品牌如何製造“爆品”?

每個月,我們都會發現冒出了一些新品牌,他們可能給自己取了一個“不好好說話”的名字。

比如一個寵物品牌叫“好命天生”,主人買貓糧給寵物喫,打開外包裝看到“遇見你,就是天生好命”,就會想要更好地照顧寵物。

社會上存在許多這樣善於以小博大、出奇制勝的品牌。他們策劃巧妙,而且高度依賴數據決策,用技術輔助去更精細化地運營。

那麼,新時代和舊時代的營銷有哪些根本的不同?新銳品牌和傳統品牌最大的區別在哪裏?

首先,傳統品牌要想做大,會不斷去做目標市場的洞察,要把人羣做寬,而且是做“強概念”的高手,在一個概念下,策劃出幾個品類,圍繞這些品類佔領傳統傳播矩陣,尤其是電視、紙媒、戶外廣告牌……通過 PGC (專業內容生產) 去放大聲量。

傳統品牌可能會花 100 萬拍一個漂亮的廣告片 TVC ,花 50 萬策劃一款精美的文案,到樓宇投放。

一段時間一進到樓宇裏,用戶就被幾個相同的廣告連續轟炸,一做就是半年,大家都審美疲勞了。

同時,品牌做全渠道鋪貨,先交給經銷商,經銷商轉售給分銷商,依靠第三方去售賣。

他們的模式是先教育消費者,教育得差不多了,消費者考慮清楚了,要買時,貨架也都有了。鏈路長,但品牌離消費者很遠。

新銳品牌不這樣做,他們的人羣更精準,也會更小衆,品牌策劃強調調性,要與目標年齡層的喜好相近。

調性之外,產品要製造爆款,針對一款產品、一個場景、一個 IP 、一個人設、一個故事,用抓眼球的包裝。

他們知道如何佔領年輕人的心智。

比如這兩年很火的“太二酸菜魚”,單一主菜是酸菜魚,SKU不多,人格化品牌戰略,用漫畫的形式凸顯“二”文化,既有“二老闆”對於產品的專注與固執,也有店員“小二哥”的“中二”。

店裏口號是“酸菜比魚好喫”“喫魚拯救 世界”等,只接待四個人以下,不過分熱情,不打擾,有個性。

鍾薛高的雪糕,瓦片形狀的雪糕,還原江南的青瓦白牆,賣給 27 -35 歲的女性爲主,幾乎都是通過互聯網渠道。

稱自己賣的是歲月靜好,喫完了有讓人疼愛的渴望,甜度不是很高,精緻與各種聯名款,激發人分享的動機。

找到各種 UGC (用戶生產內容) 到線上去種草。種子用戶看着喜歡,會自己到類似小紅書的社區去分享,形成“種草”矩陣。

他們要是拿出 100 萬做營銷傳播,可能會請有網感有想法的素人 KOC ,每位 500 元,請 2000 個人到快手上宣傳,轉化效果可能更好更快。

從增長策略上看,過去大品牌到線上,都是在公域上做增長,比如天貓、淘寶、京東,買廣告。

現在,新銳品牌則是通過私域流量,先找人帶貨,在他的朋友圈裏打響之後,再通過鏈接到公域上去成交

當公域上獲取了足夠大的聲量,算法會自動把排名、搜索詞往前推,爆品再轉爲銷售上量。

我們可以看到,新的品牌離消費者很近,不斷與終端用戶建立觸點。鏈路短,轉化快,用過之後,品質形成口碑,在腦海裏通過口碑去聯想品牌,逐步形成對品牌完整的看法。

用一句話來概括比較“新時代的商業”,在思維與操作方式上與傳統有何不同?

傳統品牌是大品牌,大策劃,大聲量,大渠道;新品牌則是“人羣跟爆品匹配的連接”。

二、打造品牌的新規律:

人羣跟爆品匹配的連接

過去兩三年中,許多新銳品牌如喜茶、鍾薛高、完美日記、花西子、 UnnyClub 、內外內衣、樂純、樣子生活、元氣森林等,它們通過自己策劃特色標籤,創始的故事,成爲品牌的靈魂,讓你一下就能瞭解到它的理念與調性,超級符號,一眼難忘。

這些品牌們的“新”,體現在策劃潮感強,大數據分析商機與選品,爆品開發,高效的運營種草到拔草鏈路等各個方面,能跑出來的品牌都是善於靈活運用這套打法的高手。

首先,品牌的潮感極強, 超級場景,超級符號,熟悉的陌生感,對應的就是營銷的產品容易成爲爆品。

例如,元氣森林蘇打水氣泡水賣得很好的邏輯,跟後來推出阿薩姆奶茶是一致的,這些品類在市場上早已有品牌教育了消費者多年,但價格始終上不去。

元氣森林做出來產品,材料升級包裝升級,價格也比原來的貴一倍。但年輕人覺得,可以少喝一點,喝好一點,這已經是一種鮮明的消費習慣了。

過去的品牌多半希望成爲進口品牌的平價替代,不過,當產品足夠優秀,材料升級與包裝升級後,在消費升級中滿足年輕世代想要“講究不將就”的心理需求下,大部分這類品牌的價格也不完全平價。

此前,這類新銳品牌是沒有百年品牌的出生故事。現在,他們也懂得了如何與有故事的大品牌聯名。

通過與各種各樣的 IP 聯名,產生新的故事。

比如完美日記跟大英博物館, Discovery 頻道聯名推升顏值;名創優品與英雄聯盟 IP 聯名發生價值疊加;鍾薛高跟瀘州老窖的“斷片雪糕”,榮威的“懶上癮雪糕”,小仙燉的“燕窩流心雪糕”,造就了話題感與稀缺性。

從選品策略上看,今天線上品牌依據的是量化決策。

爆品會爆的背後,成功不偶然。

在選品過程中,就引入了數據決策,拿到各大平臺的數據,分析哪些品類賣得好。

有一家美妝公司,爲了研究色號和銷量之間的關係,抽取了天貓上的四萬個脣彩 SKU ,建立 AI 機器圖片學習,根據圖片中的嘴脣位置去提取顏色,再進行顏色對比,從中選出了 25 種色號,找到銷量高的色號去設計產品。

再通過技術爬蟲,分析微博、抖音、 B 站、小紅書這些網站裏,大家在聊什麼。因此產品一出來,就抓住了大家的心—這就是一個玩數字的高手。

一句話來說,現在已經是一個量化交易的時代了。

如果你的產品名不副實,網上馬上就全是差評。

這是一個網絡民主時代,大家用嘴和腳投票,產品是第一競爭壁壘。同時,顏值正義也絕對不能少。

此外,新品牌強調“強種草”型的運營理念。

在過去的流量電商時代,消費者上這些主流的電商平臺”自己上去逛”。今天已經是“話題 + 買手”的時代,一個話題出現後,吸引有興趣的人羣進入直播間,見到買手或者達人,他們將使用經驗分享給你,通過人格魅力”帶着你去逛”,節省時間又有娛樂性。

三、“指數級”拔草矩陣

今天,新銳品牌的拔草邏輯是“指數級”的,從私域走向公域的邏輯。

通過數據化的選品,文藝話題性高的內容,加上人海戰術的精細化運營,形成了一套”工業化種草到拔草”的流水線循環運作機制。許多成功的公司模式實際上很重。

貨重要,人更重要,如何去量化選擇帶貨人?

另一家美妝品牌,在 2019 年請了 5 萬個腰尾部的 KOC 來拍短視頻,先撒網式投放了一部分後,找出哪幾個人跟這個貨更匹配,再有針對性地加大力度買流量。

此外,要有針對性地運營各大種草平臺。小紅書、抖音、快手各有自己的特色,也有不同的人羣,不針對每個平臺深耕,種草也是沒有意義的。

在這一整套種草邏輯背後,是品牌自建的信息系統。

用這套系統抓取數據後,老闆說話已經不算數了,要靠數據決策。你準備投入多少錢,投在誰身上去帶貨,如何轉化,公司裏有會算賬的人。

種草後,又如何拔草? 大部分新品導入,都配備了標準化的作戰流程。

私域打頭陣,打三個月,三個月打不爆,產品就要下市。 打爆了,就能夠在公域上曝光,加上搜索詞曝光,或者打榜,喫到類目,佔住品類,產生大量的流量,之後帶來銷量。

所謂私域,寬泛一點,就是通過企業自身運營,或者與合作方的合營獲得流量。公域流量則是用戶在官方平臺上搜索產品時,通過官方展示,爲產品引流。

私域直白地講,就是把用戶變成分銷代理。

淘系裏面有許多頭部的買手店鋪、網紅店鋪,他們有很強的人格魅力,運營了十幾年,每個買手打開手機裏可能都有 50 個以上的羣,用戶很信任。

買手種草跟直播是一種打法,都是社羣電商。當然,私域也包含了以微信羣爲主的微商升級的用戶運營。

有了私域流量先轉化一部分銷售後,用戶用了產品,帶來好的口碑,有了聲量,就可以導到公域上,曝光增加後,平臺給的政策就多了,產生指數級銷量增長。

大部分新銳品牌都是可以在私域跟公域之間不斷做流量乘數效應,把這個邏輯流水線化,做有計劃性的上新。

四、新品牌構建人貨場,

精細運營消費鏈路

在新的商業邏輯中,新銳品牌在人貨場上全面策劃鏈路。其中,找到人,匹配貨,然後最重要的是運營“場”,而“場”這個概念現在有了很大改變。

過去,我們所謂的場叫“ marketplace ”,指的是市集場; 今天消費鏈路中,出現了觸達場、交互場、轉化場、服務場這四個場。

現在的抖音、快手,不但有直播、短視頻,過去靠打賞,現在鏈接到商城,所以,過去專門做觸達場、交互場的自媒體、新媒體,現在也都變成了轉化場。

比如戴森吹風機,一個 80 後的人可能先在自媒體上看到,又第二次在電商的“ 618 ”大促中被觸達,還是沒有買。

坐飛機時雜誌又觸達了他,接下來他到線下實體店中試用。

最後在社交電商上決定購買,再通過天貓去下單轉化。

現在,品牌可以通過數字化信息,拼湊出一個人的購買鏈路。我們常把這個鏈路幽默的稱爲被商家“套路”了。

在疫情當中,我們看到過許多學英語的 APP ,在羣裏大家轉發,掃碼後免費試聽,你聽後再把二維碼分享給五個朋友。

連續打卡五天後,把大家搞到直播間領獎品,在直播間推薦可以幫助學習的機器,原價 199 ,現在賣 99 ,分享給 20 個朋友,可以用 38 元買到,這就是“設計交易的規則,以及促成交易的一系列活動”。

品牌的前臺與客戶互動,一定要定出誘人的價格,設計一系列交易活動,“勾搭”消費者。

交易當中,要控場、構建衝動、逼單,成交後還要維繫,讓他持續地消費。

董明珠最近做的格力線上直播,也是一種精細的鏈路設計,以及與合作方間的交易結構設計。

先由本地經銷商觸達消費者,經銷商可能會先構建微信羣,將消費者導到董明珠的直播室裏,通過帶貨場景與優惠的交易政策,最終形成購買。

如果空調終端價格是 3200 元,一般來說經銷商平常以 2800 元出廠價拿貨。

現在,直播裏雖然只賣 2900 元,經銷商還是可以小獲利,主要能賺到安裝、售後費用。這就變成了一套合作分配機制,背後有佣金結構的支持。

在新玩法中,佣金結構比過去要複雜,計算後,流量絕對不便宜。

現在的直播團隊中,超級頭部主播全案報價一場約人民幣 150 萬,參加每件商品約十分鐘的混播要收取鏈接費。

此外還要加收銷售佣金,美妝類的大概在銷售額的 25%-30% ,而且要求五折進貨,貨品在直播間賣時,必須是全網售價最低;很多品牌做完直播後,如果銷售量不夠大,就不能賺到錢。

五、三個新銳美妝品牌的實踐案例

我們來比較,過去三年當中,運營突出的新銳美妝品牌,他們有各自的營銷模式,各自選擇了不同的消費鏈路,進行深度運營。

首先來看廣州的美妝“完美日記”這個誕生 3 年的品牌,依靠淘系廣告獲客。

除了與李佳琦這些頭部主播合作外,完美日記每年在淘系可以直播到 13000 場,與 800 萬以上粉絲的主播, 70% 以上都有合作。

完美日記會找抖音短視頻帶貨,購買流量;會到小紅書上每年發 14 萬篇種草筆記。篇篇都要寫出特色,網友點評後要反饋,這已經完全是工業化的內容生產邏輯。

種草後,讓自建的 800 多位美容顧問團隊撒幣送福利,把用戶加到微信羣中來運營,現今運營數百萬用戶。

在不同的運營人羣中,每天要發至少 3 8 篇美容帖。

2020 年開始,完美日記計劃走新零售路線,做 600 家線下門店,自建 3000 人的美容顧問團隊,至發稿日已建了 100 家線下門店。

在淘繫上,完美日記的銷售額大概有 25 億,微商的銷售額大概 5 個億。 也有人說,他們去年做到了 35 億。

我們可以看到,主要的打法是在淘繫上做廣告轉化,在微商做長尾運營。

雖然我們還不知道這種做法長遠的運營效果好不好,但這個模式是非常重的。如果有騰訊的倍增計劃支持,加上數據中臺和營銷中臺,都會有非常高的運營效率。

第二家是蘇州的 UnnyClub ,又是另一套運作方式。

它精耕小紅書、微博、抖音、快手這幾個種草平臺,每天從數據中挖話題、賣點,選帶貨人。不一定職業的 KOL ,大部分都是 KOC ,例如一位學生課餘會錄製短視頻,有 3000 個忠實粉絲,這些粉絲都可以做實打實的轉化。

若是能找到 5 萬個這樣的素人,用團隊運營,就可以積少成多,這也就是便宜的流量。

這個品牌有不止 2000 個人的自建分銷團隊,隊長就有一百多位,專門精細運營淘寶的網紅店鋪,買手店鋪、作爲品牌的分銷渠道。

通過網紅與買手人格魅力帶貨,把客戶引到他們的線上店鋪做私域成交,同時推高了公域曝光、類目的搜索詞,讓這些類目榜單指數級地上升。

第三家是杭州的美妝品牌“花西子”,成立了 3 年,它的營銷模式相對沒有前兩家複雜,但也是一種運營的典型。

他們走的是“網紅品牌 + 網紅帶貨”的邏輯,爲了話題性,也經常出現在各大真人秀中。

花西子屬於淘系,請了李佳琦做首席推薦官, 40% 的銷量就來自李佳琦一個人。天貓單店上,他們有 650 萬粉絲的聚集量,復購率很高。 2019 年,花西子做到了 10 億元的銷量。

如果針對以上每一個品牌,用一句話來高度概括,完美日記是淘系廣告獲客、微信生態復購; UnnyClub 是工業化種草、深度線上分銷;花西子是網紅帶貨話題、直播轉化。

以上,我們分析的都是這些品牌的主鏈路,也是他們銷售轉化最重要的生命線。

這些鏈路上,都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投入信息系統,包含數據中臺,去支撐業務中臺;才能在應用層推內容、促銷、對鏈路深度運營。

所以營銷科技對於新銳品牌至關重要,一個新品牌至少要配備 6 8 種營銷科技,形成一個 SaaS 集羣,若是沒有技術支撐,人力再多也是無底洞。

最後,我們發現,許多新創品牌都很有想法,也能夠迅速組建新時代所需要的關鍵資源能力,可是當品牌長大,廣告滿街都是,年輕人覺得這個品牌不酷了,那接下來怎麼辦?

如何權衡小衆跟規模之間的關係,做到可持續的,抗週期的,旺盛品牌生命力,不禁要問,他們長大的路徑會是什麼?

我們持續觀察中。

*文中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筆記俠好文推薦:

一文讀懂新消費

想賺錢,就要牢牢抓住這2點

脫不花多年工作心法全公開:無所不用其極,就是要打勝仗!

嘿,你在看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