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力帆危局:一筆56萬欠款引發被申請重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記者從力帆股份工作人員處瞭解到,重慶市政府已經幫公司成立了債委會,一直在協助公司處理債務問題。

6月29日,力帆股份(601777.SH)一紙“債權人向法院申請公司破產重整”的公告,將這位昔日的“國產摩托車大王”再度拉回公衆視野。

公告顯示,債權人以公司不能清償到期債務,明顯缺乏清償能力,但仍具有重整價值爲由,向法院申請對公司進行重整。如果法院受理申請,公司將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將被實施破產清算,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該消息一出,嚇退一波投資者。6月30日開盤,力帆股份在競價環節即被摁在跌停板上,開盤後打開跌停,截至收盤,跌幅超4%。

就在10天前,力帆股份還因“被吉利控股收購”的傳聞而廣受關注,並因此收穫一個漲停,只是該傳聞最終被雙方否認。

資本市場的一冷一熱,恰如力帆股份這些年的浮沉。最新公告顯示,公司涉及訴訟(仲裁)392件,涉及金額達29.06億元。昔日的“摩托車大王”早已風光不再,K線跳動的主導權便也不掌握在自己手中。

56萬難倒60億市值公司?

究竟是怎樣的債務糾紛,使得債權人需要向法院申請對力帆股份進行重整?

令人唏噓的是,債權人重慶嘉利建橋燈具有限公司申請重整的理由,僅僅是因爲力帆股份56萬的貨款逾期未能償還。

根據公告,重慶嘉利與力帆股份簽訂了摩托車零部件開發協議,根據生產線耗用數量,每月底前向公司開具對應增值稅發票,以一個月爲期限滾動支付貨款。4月耗用申請人供應的零部件結算金額爲56.3萬元,根據合同約定,公司應在申請人開具發票後一個月內向申請人支付貨款,截至目前已逾期未付款。

一時間,市場上紛紛感慨,這家民營500強企業,如今竟然連56萬的貨款都逾期。

6月30日,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力帆股份,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只能說確實收到了法院的通知書,按照規定需要發公告。具體是怎麼回事,公司還不清楚,因爲對方並沒有和公司溝通,直接向法院提出了申請。”

隨後,記者致電債權人重慶嘉利詢問貨款逾期的具體情況,工作人員表示不清楚。

公告顯示,如果法院正式受理對力帆股份的重整申請,公司將存在因重整失敗而被宣告破產的風險。如果公司被宣告破產,將被實施破產清算,公司股票面臨被終止上市的風險。

目前,力帆股份尚未收到法院對公司重整事項的裁定書。申請人的申請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公司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尚存在重大不確定性。

不過,力帆股份稱,公司將及時披露重整申請的相關進展情況。不論是否進入重整程序,公司將在現有基礎上全力做好日常的生產經營管理工作。

據官方網站介紹,力帆已連續多年入選中國企業500強,且連續多年位居重慶市汽摩行業前列。2010年,力帆股份登陸A股,募集資金29億元,是中國首家A股上市的民營乘用車企業。6月30日收盤,力帆股份報4.49元/股,跌幅4.67%,市值約58.99億元。

力帆股份是否真的“連56萬都付不起”?前述力帆股份工作人員顯然對此並不認可,稱“我們工資是照發的”。

但從財務狀況來看,公司的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6月18日公告顯示,目前公司涉及訴訟(仲裁)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公司坦言,存在持續虧損、負債較高、乘用車業務下降較大、大額債務逾期、大額資產被凍結、涉及訴訟(仲裁)較多、控股股東流動性短缺、募集資金無法歸還等風險。

財務數據顯示,2019年,力帆實現營收74.5億元,同比下降32.35%,淨利潤虧損46.8億元,同比下降1951%;今年一季度,力帆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下降74.88%,淨利潤虧損1.97億元。

造車失利

曾經頂着諸多光環的“摩托車大王”,爲什麼會陷入瀕臨重整的危機?

在高額債務的背後,是力帆股份連續押注失敗。從摩托車行業切入汽車行業的過程中,不論是傳統乘用車,還是新能源車,抑或是大熱的共享汽車,力帆股份似乎屢屢在“風口”上踏空。

在這過程中,就不得不提關鍵人物——力帆股份創始人尹明善。

1992年,時年54歲的尹明善創建力帆集團,主要從事摩托車的生產和銷售,並將力帆送上了A股首家民營乘用車上市企業的寶座。據胡潤百富榜,尹明善曾多次登上重慶首富之位。

雖然以生產摩托車起家,但尹明善始終有一個造車夢。

2006年,力帆進入乘用車行業後同時涉足通用汽油機業務,但2008年金融危機的到來,令力帆不僅摩托車出口受重創,汽車業務也受到影響。

2014年,力帆又着手生產新能源汽車。2015年,力帆控股戰略投資盼達用車,後者爲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平臺。新能源汽車和共享汽車,正是市場雙重風口。

但造車的複雜程度和資金需求顯然超出尹明善想象。也正是在2014年之後,公司淨利潤開始迎頭下跌,2016年扣非淨利潤出現上市以來的首次虧損,虧損額達2.61億元。

其間,力帆新能源還出現了騙補事件,被財政部取消新能源汽車補助資格,涉事型號的新能源車生產資格也被取消。經此事件,力帆新能源車銷量暴跌,力帆品牌也遭受沉重打擊。

在無力支撐新能源車業務之後,力帆股份不得不斷臂求援。2018年,力帆以33億元轉讓15萬輛乘用車項目生產基地後,又將旗下擁有燃油車和新能源汽車資質的子公司以6.5億元出售給車和家。

上述資產是力帆股份當時爲數不多的優質資產,隨着出售,力帆股份的造血能力進一步被削弱。

2018年,力帆股份扣非淨利潤虧損擴大至21.5億元,2019年虧損額擴大至44億元。

2017年9月,年近八旬的董事長尹明善正式卸任,將公司交給了牟剛領銜的職業經理人團隊。尹明善的造車夢似乎也來到了夢醒時分。

對於力帆的興衰,汽車行業獨立分析師張翔分析稱,力帆的失敗,主要在於錯過了汽車行業發展的黃金期。在這個行業賺錢比較容易的時候,他專注於低端車市場,主要銷售市場是消費能力較低的西部地區,沒有往高端發展,在汽車的手機互聯、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等領域投入不足。

“力帆當前的困局有自身的原因,也有行業原因。除了汽車產品競爭力不足,運營渠道也偏弱勢,導致汽車推廣有難度。加上整個汽車行業自2018年出現銷量下滑,對公司形成較大壓力。”國海證券汽車行業首席分析師石金漫說。

而從進入汽車行業的時點來看,力帆也顯得動作遲緩。同樣以摩托車起家的吉利早在1997年就已進入汽車行業。

張翔回憶稱,“在近兩年的大型車展上,力帆汽車要麼沒有參加,要麼參展的還是五六年前的車型。實際上,現在很多國內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差距不大了,但力帆做工明顯比較差,造型模仿其他品牌,甚至沒有車聯網系統。在汽車行業新一輪競爭中,力帆已經失去了競爭力。”

今年5月產銷快報顯示,力帆的傳統乘用車當月銷量爲322臺,新能源汽車銷量爲348臺,二者本年累計銷量合計僅1347臺。

債務危局待解

回到資本市場,2019年力帆股份定增項目的終止,同樣宣告着發力汽車領域的計劃失敗。

2018年,力帆股份曾獲得一筆24.8億元的定增項目資金,原計劃投向新能源汽車領域。但一年之後,力帆股份便終止了定增項目,將結餘的4.49億元募集資金用於永久補充流動資金。

眼看造車路難行,力帆股份作出了迴歸摩托車主業的決定。

2019年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力帆集中資源發展優勢產業,摩托車產業迴歸爲公司的主業,以推行國四標準爲契機,通過封閉運行,擴大摩托車、通機的產銷量,增強公司的造血功能。

“汽車前期投入很大,鑑於多方面壓力和車市總體環境不好,公司汽車業務收緊。而摩托車業務底子比較好,一直沒有放棄,實現兩條腿走路。”力帆股份工作人員對記者坦言。

對比兩者業務數據來看,2018年,摩托車及配件收入爲31.13億元,佔比28.26%;乘用車及配件收入60.17億元,佔比54.63%。2019年,前者的收入爲26.49億元,佔比攀升至35.55%,後者收入爲27.96億元,佔比降至37.54%。

截至今年5月,力帆摩托車累計銷售17.4萬臺,生產17.7萬臺;摩托車發動機銷售29.2萬臺,生產45.9萬臺。雖然較上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

“其實對於力帆來說,迴歸到摩托車可能是最適合的。摩托車現在也有明顯消費升級的趨勢,力帆在傳統優勢領域深耕,比跨界做汽車要容易得多,成功的概率也大很多。”石金漫對記者說。

張翔也認爲,“如果力帆把汽車業務全部剝離,專門做摩托車業務,性價比方面還是有競爭力的。摩托車在東南亞還很有市場,力帆造摩托車的經驗豐富,做出口還是可以走下去。”

而當前最大的問題,實際上還是要回歸到棘手的債務問題。

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末,公司經營現金流淨流出1.2億元,貨幣資金餘額10.61億元,流動負債高達137.2億元。力帆坦言,公司資金鍊緊張,面臨嚴重的流動性風險,而經營方面的風險尚未形成任何有效的解決方案。

在石金漫看來,此次被申請破產重整,對力帆來講或許算是一條退路。“一季報中,公司資產負債率已經達到85%,可能就要面臨資不抵債的風險,通過債務重整至少可以讓它活下來。”

記者從力帆股份工作人員處瞭解到,重慶市政府已經幫公司成立了債委會,一直在協助公司處理債務問題。

另一個消息是,在今年4月的力帆臨時股東大會上,尹明善25歲的孫女尹安妮正式以監事的身份亮相,被外界認爲將要接任力帆大權。尹明善在會上介紹,“現在企業比較困難,所以要求她回國在企業歷練,幫助企業紓困。”

迴歸摩托車板塊、注入新鮮血液、債務重整,尹明善使出的這一系列組合拳能否發揮奇效?還有待市場檢驗。

(作者:張賽男 編輯:張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