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政,字平夫,明廣德州北鄉二十五都(今新杭鎮一帶)人,官至山西按察使,資質聰慧。“持身礪行,政聲卓然,遇事輒言,不避權要。”

一、人物生平

永樂八年八月乙未朔,升千戶張政爲燕山左衛指揮。

明永樂十六年(1418)登進士,

永樂二十年(1422)春正月己卯日,擢進士張政(等)山西監察御史。

洪熙元年(1425)四月己酉日,由巡按山西監察御史升兼宣(化)府都指揮同知(從二品)。

宣德元年(1426)冬十月,由河南道監察御史升爲山西按察使。

宣德七年(1432年)二月二日(癸卯)卒。

二、不避權貴,剛正不阿

張政爲官,“風裁肅然,不避權貴”,治績顯著。擢山西按察史後,言出法隨,執法嚴明,晉人畏若神明,不法之徒多有收斂。地方賴以安定,士民敬而仰之。“法令嚴明,貪墨者望風解去,晉人畏若神明,莫敢有犯。”

宣德元年(1426年)二月,張政上諫貪官而罷免了劉敬,有載其事曰:“劾奏按察僉事劉敬,懵於政理,恣肆怠惰,廢事瘝官,難任風憲,命政執而鞫之。”

三、體恤民情,減免賦稅

在任巡按山西監察御史期間,張政多次上書減免稅收。

宣德元年(1426年)二月上書言:“各處民人先有逃徙,荒廢田土,逋負稅糧。近奉詔書赦宥令其復業,所有積逋悉爲蠲免,歡騰遠邇,莫不來歸。臣往山西,經歷定興諸縣,所見民人多復愁沮,蓋是初逃之時有司懼罪,未曾申達戶部,不準開豁,仍徵前所負租。緣其舊業久棄,今雖來歸,生計尚無,若復追徵,逼迫則恐,又致逃徙,不敢不奏。”上謂:“行在戶部尚書夏原吉等。”曰:“逃民初歸,固當寬恤,大赦之後,何逋不除!豈可謂初未申聞,便要徵納,累年逋負,民何以堪其!”即下,有司皆與蠲免。

宣德元年六月上書言:“山西布政司所屬自永樂二十一年至洪熙元年,夏秋稅糧尚欠二百餘萬石,蓋因連年薄收,不能完足,乞將二十二年以前者折收布絹,準官軍俸糧庶紓民急,行在戶部,奏永樂二十年逋負,已蒙詔書折收布絹,今若復令折收,則軍儲不足。”上曰:“逋賦由民貧耳!其從民便。”

四、人物評價

明宣宗朱瞻基評之:“謹守禮法,以肅衆僚,正庶官事,有當爲者。”

五、張政家族

高祖張仲實,曾祖父張惠之,祖父張近誠,有弟張達。

父張禮聞,字來學,建文二年(1400)進士;母周氏。

長女爲封丘王妃;次女爲羅山王妃。

六、參考資料

1、光緒《廣德州志·三十八卷·名臣》。

2、明官修《明太宗實錄》卷一百七、卷二百四十五。

3、明官修《明仁宗皇帝實錄·卷十四》。

4、明官修《明宣宗實錄》卷十四、卷十八、卷二十二。

5、當代張超廣德考霸張禮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