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能夠壓制自己的情緒,能夠給自己的情緒另一個通道,或者把它紋飾一下。我們越是少生氣,世界也就會越向文明進步。
作爲老師,就更應該少生氣。
我們生氣,是因爲認爲被生氣的對象沒有按照我們自己的標準執行某件事情,損害了我們的利益、冒犯了我們。其實,這只是一種“認爲”。
我們生活在“認爲”裏,我們就會常常對這個世界不滿意。


比如,我們認爲,我們的工資應該高一點,但目前還沒有高一點。所以,我們生氣。
比如,我們認爲,這個世界都應該對我好一點,但它卻沒有對我們好一點,所以,我們生氣。
比如,我們認爲,這個孩子應該像所有的孩子一樣,按時交作業,但他卻做不到,所以,我們生氣。
當然,確實應該生氣。但是,如果我們做到少生一些氣,我們的修行可能會不一樣,我們可能更容易獲得這個世界對我們的好。
比如,我們的工資沒有高起來,我們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提出合理訴求。但是總是帶着氣上班,這可能對不起孩子。
比如,我們認爲這個世界對我不夠好,你可以對這個世界好一些,用自己火熱的心照耀別人,用自己誠摯的感情浸潤別人的靈魂,這樣我們會贏得別人對我的好。
比如,我們認爲,這個孩子應該及時交作業,但他卻做不到。不要生氣,好好調研一下,他到底是什麼原因,是家長的原因,還是孩子自己的原因?儘自己的本分,做自己可以做的事情,不要生氣,因爲有時候生氣也沒有用。
少生氣,並不是沒有情緒。沒有情緒的人,當然也不是有情調的人。
少生氣,就是尋求某種原諒,看看在怎樣的情況下,可以原諒讓你生氣的人。
少生氣,就是尋求某種同情。想想他爲什麼動了自己的情緒,他的世界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少生氣,就是尋求某種信任。有時候生氣僅僅是因爲不信任。這個孩子519慈善一日捐的錢忘記帶了,爲什麼會忘記,如果給一次機會,他能不能在下一次帶來?給孩子一點信任,自己可能會少生一點氣!


跟孩子少生氣,我們還有一種方法,就是假生氣,假假的生氣。因爲,真生氣並不值得。假生氣,傷害不了孩子,更傷害不了自己。
是的,少生氣,會讓自己更加安靜,讓自己的靈魂獲得安頓。我們泰山小學的仁愛,其中就有一條,就是“知者動,仁者靜”。仁者爲什麼會“靜”,那是因爲仁者有果敢的精神,有堅定的毅力,有抱朴的情懷,有行動的力量。因爲果敢,所以,我們決策很快;因爲有毅力,所以相信自己,因爲抱朴,所以我們不張揚;因爲有行動的力量,所以我們能把事情做成功。
很多人,其實都是因爲那個“認爲”,而讓自己白白生氣了。很多人,因爲那個“認爲”,而無法走近他人,走近某個學生。所以,少生氣,真的是我們需要的修行。
當然,少生氣,不代表一點都不生氣。在原則的問題上,我們有時需要生氣,需要讓別人知道自己的情緒,這樣世界也才能更好地理解你。

END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