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明末最大的枭雄,李自成其实是个悲剧英雄。在他的起义过程中,虽然说也有过失败,但总体来说还是顺利实现了起义目标,推翻了明朝,建立了大顺王朝。然而,皇位还没热乎几天,他就被清军打败,一路向南逃,最终功亏一篑。那么,这就让人很不解,要知道李自成当时可以号称统帅百万起义军,可谓是天下实力最雄厚的人,为何还是不能笑到最后呢?

从战略上来说,李自成最大的败笔就在于只顾着破坏,忽视了建设。从他的发迹图可以看出,虽然说是在大西北揭竿而起,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可哪怕是连一个县城规模的根据地都没有。这就导致了,无论是兵源、官员队伍以及军饷都得不到保证。这一点,朱元璋等人就比李自成超出了好几个档次。而与清军多年来经略东北地区相比,李自成也丝毫不占优势。所以,最后李自成率领的流民军队,自然不是正规八旗军队的对手。

另一方面,李自成在推翻明朝之后,对待明朝的士人阶层出现了严重的战略失误。纵观整个历史,但凡是改朝换代,对待前朝的官员无非就是两个办法。第一个是杀无赦,彻底摧毁过去的官僚士人集团。第二个则是加以安抚,凝聚人心,表示咱们要同心协力。然而,李自成的做法是——只要钱,其他不管。而在抢钱的过程中,动用酷刑收拾明朝的官员士人,导致人心尽失。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逼得吴三桂在山海关反叛,六万关宁铁骑成为了大顺王朝的最大敌人。

再者,李自成这边也没有什么像样的创业团队。李自成起义多年,虽然经历了无数战争,但是手下真能拿出来独当一面的将军几乎没有。刘宗敏勉强算是一个,但却不服从李自成的管束,添了不少麻烦。这只是武将方面,在文臣谋士领域,李自成这边更是乏善可陈。由于没有具备战略眼光的人辅佐,使得李自成的大顺王朝更像是军阀一样,很难和各项制度都已经很完善的大清相提并论。

最后,在道义上李自成也输得一塌糊涂。当时满清入关时打出的旗号是为了给崇祯报仇,所以要和李自成死磕。而李自成则是名不正言不顺,俨然就是一个造反成功的乱臣贼子而已。所以,按理说本该支持大顺的老百姓、官僚士人集团瞬间观望起来,直到李自成和满清在山海关分出胜负了,才开始重新下注。

所以,李自成虽然推翻了大明王朝,可是自己的大顺王朝却比明朝还不如,各方面都接连失误,传导到军事领域自然更是一塌糊涂。别看军队人数多,可是战斗力却很低下,连刘宗敏这样的将领都忙着抢男霸女,还谈什么扫灭满清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