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節日

農曆五月初五

一年一端午,一歲一安康。端午節又到了,大街小巷,隨處可看到有關糉子的廣告,偶爾能聞到糉子的味道,其中夾雜着葦葉的香氣,伴隨着糯米的清香。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天中節等,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爲中國傳統四大節日。

不同地方都存在着習俗內容或習俗細節上的差異。新昌的端午習俗有:喫湯包、掛香囊、懸菖蒲艾葉、拴五色線、喫糉子、灑雄黃酒等等。

喫湯包

喫湯包(即餛飩)爲新昌端午節的特殊習俗。端午那天,新昌人雖然也喫糉子,但是很少有人包糉子,只見家家裹起湯包來

新昌端午喫湯包的原因還得從明代弘治年間,新昌連年大災,饑民遍野說起。何鑑尚書剛因母喪事在新昌見此情景,奏請聖上開倉賑濟。皇上派出欽差在五月五日端午節到新昌察訪。何尚書看出了欽差會抓着端午喫糉的把柄而不開倉賑災,速和縣衙縣令一同商量下發通知鄉里:災慌年過端午,不喫幹來只喝湯,不包糉子喫湯包。

掛香囊

端午節掛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香囊內放有硃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成各種形狀。每到端午節,通常新昌的老人們就會製作各式香囊贈送給小輩,有十二生肖狀的,有糉子狀的....都蘊含着老人們對小輩美好的心願。

懸菖蒲艾葉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家家都灑掃庭除,將菖蒲、艾條插於門眉,懸於堂中,可以驅邪保平安。

拴五色線

在端午節的清晨,大人起牀後第一件大事便是在熟睡中的孩子手腕、腳腕、上拴五色線, 系線的時候,孩子不能開口說話。而一些已婚的男人也被妻子逼着戴上彩繩,很多男子擔心被別人看到笑話,就悄悄系在腳踝上。五色線有祈福納吉的美好寓意。

喫糉子

新昌習俗除喫端午湯包外,近些年也時興包糉子喫糉子的習俗,尖尖三角糉,包進或大肉、或紅小豆、或蜜棗……可鹹可甜,香飄滿屋。

灑雄黃酒

灑雄黃酒和用雄黃在門上寫“王”字也是新昌端午節的習俗。雄黃酒,用以驅蟲解五毒,小兒塗於頭額、耳鼻、手足心, 並灑牆壁間, 以法諸毒。流傳民間之《白蛇傳》故事,即是以雄黃酒解蛇虺諸毒,而現白蛇原形。寫王字是因爲老虎頭上有王,藉助老虎的威勢來辟邪。

梅渚古村

梅渚始建於宋代,臺門古建保存衆多,形成了“一塘一街一更樓”,兩廟六祠多臺門”的人文古蹟。而今的梅渚還有老手藝街、老風味街、老作坊街,在這裏你或許可以偶遇包糉子、做香囊、剪紙、現燒糟燒酒等有特色民俗體驗。

南山古村

南山村位於天姥山麓,文化底蘊深厚,爲新昌的千年古村,也是唐詩之路和徐霞客古道的重要節點。每到端午節,村裏年歲高的老人就開始忙活了,圍坐在一起,用傳統紡車手藝,紡出一根根彩色的香袋棉線,縫製出一隻只形狀顏色各異的漂亮香袋。

央於村

以往的央於村過端午,舞獅,晚會齊上陣,有不可多得的文化饕餮大餐。今年,我們換個清新形式——賞荷,不染橋畔半潭水,盛夏荷花遍地香,在炎熱和大雨的夾擊之下,或許你正需要這麼一片菡萏初發的池塘,來安放心頭的煩躁。

南洲村

它是新昌最古老的村莊,在崇山峻嶺之間,迎着清新的山風,長成了最古樸的模樣。清澈的河流使它散發出了清香,端午來南洲村,尋找大山裏的一場夢。

外婆坑村

外婆坑村是江南民族第一村,凝聚了13個民族,端午來外婆坑村,不同民族的習俗匯聚一堂,絕對讓你能體驗到不一樣的端午。

班竹村

班竹村,歷史悠久,文化積澱深厚,是“浙東唐詩之路”重要節點。村內古遺蹟衆多,古驛道、司馬悔橋等標誌性古建築保存較好,惆悵溪依村而過,沿溪粉牆黛瓦,山徑通幽,一派田園風光。新昌的古村落,節日的韻味是最濃厚的。端午來此,絕不枉此行。

還有哪些端午習俗

或是值得去且好玩的地方

可以在下方留言區留言哦

來源:各鄉村、梁柏林、馬駿、我行我宿文化、部分網絡

本文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作分享之用,如果分享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所標來源 非第一原創,請私信小編,我們會及時審覈處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