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风破浪的姐姐》果然自带搞事体质,两周以内,两次删视频。

第一次删,是加更的宿舍夜聊。吴昕在节目里被一群姐姐围着分析情感状态,然后催婚。

这段真的就是大写的尴尬,尬得看视频的人能用脚趾抠出三室一厅。

不知道在现场的吴昕作何感想,小姐姐仿佛从她一直“对对对”的表情中看出了“强颜欢笑”。

因为被网友猛烈抨击违背节目“反抗性别年龄刻板印象”的初衷,这段三分多钟的对话内容被从正片中删掉了。

第二次删,是因为伊能静。

伊能静不愧是出道最久的大前辈,前面那出“催婚”,几个女人才凑齐了一台戏;而她自己一个《定义》专访,炸的雷效果更甚,是上热搜第一的程度。

网友气她在人后“卖队友”,疯狂吐槽王智和王丽坤的底子差、情绪化,强调自己教得有多辛苦。

网友更气她拉踩冒犯梅艳芳,强行输出自己的幸福观念,却要用“梅艳芳很惨”来佐证,言语间透露出对不同人生选择的不认可。

这场三十分钟的专访,目前已经一整个从视频平台上删除了,没留下一点痕迹。

怎么说呢,从中也很能看出姐姐们的影响力。“祸从口出”就删视频,这放在别的综艺是绝不可能有的操作,尤其是女团节目。之前《青春有你2》里“冰清玉洁”抱团张嘴说瞎话,以及《创造营2020》里陈卓璇“是我站得还不够高吗”被骂上热搜,节目对此却是“甘之如饴”。

说白了,哪个年龄的人都爱表达,只是在不同年龄阶段角度不一样,听者的态度也不太一样。

01

妹妹们说话,没那么多“应该”

年轻妹妹们表达,内涵比较简单,一般就是专注自家那片一亩三分地。往大了说说梦想,往小了说说追星、说说比赛竞争、说说学习和工作。

就像前几天火箭少女101的毕业晚会,杨超越不意外地哭了,一句“干啥啥不行,跟老板吵架第一名”,又让她上了热搜。

这话带着三分逗比、七分真相,说来说去不过就是她自己的工作而已。但对于广大社畜来说,有被内涵到,又有被共鸣到。

杨超越是组合里的“瑕疵担当”,而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也是,没有那么顶尖也没有那么努力,工作可能就是工作而已。所以虽然她只是描述自己,大家却一下子感同身受起来。

还有今年《创造营2020》靠“璇言璇语”出圈的陈卓璇,一次公布排名的时候直接喊话赞助商,亲自上阵为自己争资源。

有人说她不知天高地厚,也有人说她很敢。

其实细品她宿舍墙上的语录就知道陈卓璇是什么性格的人了,是把争强好胜打在公屏上的亚子。

这种人设,不是人人都喜欢,却总会有人理解。

都说初生牛犊不怕虎,资源也好名次也好,谁会不想要还往外推呢?陈卓璇是把好胜心特别直接的说了出来,有人看不惯也会有人鼓掌,但总归,是竞争中的个人需求。

而说到《青春有你2》的“最大输出担当”虞书欣,人称小作精,在一片争议声中,喜欢她的人还真不少。

她“不太正常”状态的时候,就是非常的戏精。初次跟导师见面演了一场情景剧;为了追星,可以隔着Jony J跟Lisa热聊。

表达对其他训练生的看法,连别人的名字都能顺带夸自己一把。

她“正常点”状态的时候呢,就是说说对队友的看法、聊聊节目中具体某一环节的问题。看上去,跟无数参赛的妹妹也没有什么区别。

节目里的虞书欣,甚至都没有什么特别挣扎求存、特别远大的女团梦,整个人就是顺势而为。可抓马言语之中也有共感,大家没法像她那样夸张,然而,能懂。

年轻妹妹们的表达,很多时候跟当下年轻人、职场人的处境差不多。有人想当咸鱼,也就有人想努力发奋;关于人生,大家也一样有着困惑。

比起总结下定论,妹妹们更多就是一种分享。没那么多过去、以后和未来,没那么多“应该”;更多的,就是描述当下的状态。有人看着会共鸣,但如果处境不一样也没事。

02

姐姐们说话,警惕变“妈”

至于姐姐们呢,人生经验多了,见识的广了深了,就开始由实践转入到概括理论的阶段,表达起来更多是在下结论。

这个时候的表达,如果拿捏不好,很容易会有种教训别人的感觉。就像,“我告诉你这些我都经历过了,你那样不对,要这样才对;你那样还不太好,要这样才完美”

所以说,年龄越往上走,越要警惕自己变成“妈”。但其实也不单单是年龄或者有孩子的原因,《乘风破浪的姐姐》里,40+女艺人或者已经结婚生子的不少。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像伊能静那样,“妈气”特别严重。

第二期刚分好组,伊能静一上来就陷入了“当妈情结”,觉得另外两个组员都很像自己的小孩。

伊能静教王智和王丽坤的方法也有点“妈”,权威而绝对、“我说了算”。总是还没等别人唱完,就频频喊停。

确实,她是三个人当中歌唱经验最足,最有料教别人的。王丽坤自己也说很感谢她能带领这个队。

但伊能静自己对于带队的看法,却是“我本来更会当妈妈,在这没有价值感,现在她们俩让我感受到了价值。”

嗯?是什么价值?是“当妈”的价值吗?

然后伊能静评价王丽坤,说她指导王智跳舞的时候太温和,要更大胆、更直接地提出时,用词也特别微妙:她说,“不要害怕这个‘给予’会对别人造成伤害。”

也不是说有多大的问题,但,指导=给予?那在她心目中,她真的是给予了队友很多很多呢……

也许为了呼应这种说法,上台前她聊到如果队友被淘汰会有什么感受时,居然不是为队友感到难过,而是“有遗憾”“因为曾经全身心的‘给予’过了”。

啊,小姐姐已经脑补出了一个妈在抱怨孩子:我含辛茹苦把你拉扯大,你为什么没出息!

多么窒息的给予!

刘芸和黄圣依“催婚”吴昕的那段也是,几个姐姐也不问吴昕怎么想喜欢什么,就先分析为敬,连下一步攒局都已经提上日程,一上来就直接给吴昕安排了。

刘芸那句“你半辈子都录节目了”,“你把你人生大事解决了,我都觉得我的人生,瞬间就有价值”。啧啧啧,真有“妈”内味~

确实,姐姐们随着年龄增长、经验经历的丰富,所见所想更深远了;在形成有系统有内核的观念之外,也或多或少的,容易进入思想固化。

她们已经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实践总结出一套方法论,很难不会跃跃欲试,想在别人身上去应用这套理论,获得更多的成就感。

03

柔软的通透的,才是真的处世之道

但是呢,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也有另外一些资深姐姐,她们输出的方式是会有些不同的。

比如宁静,最初来的时候也是各种抗拒各种拒绝。“女团嘛,就是大家一起做一样的动作,那你看不见我。”

宁静不想成团,但是来了,不想跳舞,但是想试一试;节目里一上来很强势,怼得杜华的哑口无言。然而妙就妙在,她在慢慢接触下来之后,整个人呈现的是开放的态度,不仅真香,还说自己变“柔软”了。

曾经说自己负责在中间唱,别人负责美就好的宁静,慢慢就变成了会为舞台效果让步、努力去学舞的样子,并且十分乐在其中。

对于这个过程,她还很期待:节目完了之后会有特别大的改变,而且一定是突飞猛进的。

第一期还在“选妃”状态的宁静,被问觉得自己是不是队长的时候,表示不喜欢指挥别人,因为自己也不喜欢被指挥。

“都是成年人”“又不是小孩子”。

另外一队的陈松伶,资历跟伊能静比较相近——也是出道很久的多栖艺人,在唱歌方面也非常有优势。

但她看自己队里“干啥啥不行”的海陆,则是觉得她可爱努力。并且也会很温柔、很有耐性地去教她。

指导别人就只是给予吗?陈松伶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自己的一些新思考。

其实年龄不是问题,已经当妈也不是关键,能够保持着开放的态度、“下凡”去与他人感同身受,表达的态度和结论,大概就会不太一样了。

相比之下,“伊能静”们其实是有点“油盐不进”。

就像小姐姐自己特别喜欢听那些开明的长辈们说话那样,资历深的输出,不是要一味地用“过来人”经验和气场来武装,才能站得高。很多时候柔和更显得睿智,开放更显得通透。

这其实没有说姐姐们不好的意思,算是一个“前车之鉴”吧,随着资历增长,每个人都可能会出现这样表达和态度的问题,谢谢姐姐们,给我们上了这堂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