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房价为何上涨如此之快?特别在房价井喷式发展的过程中,选择买房入市的人反而触底反弹,最本质原因就是房子早已和大家的衣食住行直接挂钩,甚至买房也逐渐成为一种职业。客观来讲,本身我国房地产发展起点较低,仅从90年代才开放市场,存在一定红利期无可厚非,但问题关键在于其周期似乎没有尽头。从数据上来看,在上一轮周期中,房价涨幅4倍也是常见之事,其中不缺乏一二线城市突破15倍。也许从投资回报率来看,买房的确称得上是稳赚不赔的生意,本来没有人知道,后来赚钱的人多了,自然而然也就成了大道理

事实上从高房价的背后,我们应该看到更加深层次的问题,例如地价、土地财政。表面上来看房价取决于供需平衡,但实际上市场早已脱离了轨道。限价政策的存在就是最好的例子,在房价上涨时,遏制房价倾斜刚需,而在下跌时,却被大家调侃成托底市场。量价本身成反比关系,但在多重外界因素影响下,正比效应也是意料之中

至于土地财政,本质上来讲就是税收,这对于地方城市来说,几乎是零成本高回报。据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卖地收入超过千亿的城市就高达16个,也许靠着土地吃饭,卖相不好,但不得不城市经济步步升高。但其后果也就随之而来,高地价的延伸是高房价,高房价的背后是居民收入低下,说到底最后的钱还是没有流入实体经济

市场轮廓大局已定,2大趋势来势汹汹,将波及全国市场

一是库存将成为地方城市、开发商最后一根稻草。也许从4-5月数据来看,多地的销售面积和开盘效应都回到去年同期。但从城市群格局来看,却仅限于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其实有心人会发现一个规律,那就是城镇群拉动效应早已转变为由点到面,换句话来说,无论是环京楼市、还是长三角,周边趋势仍处于低迷阶段。

那该如何高效去库存呢?对于城市主体来说,放开政策也许是唯一的出路,但在当下政策清晰明了的定位下,这显然没有出路,只是多了一个“政策一日游”的案例;对于开发商来说,打折、促销也许只是下下选,或者说在市场热度良好的背景下,几乎一致性选择收回优惠活动,营造哄抢气氛,以便满足购房者买涨不买跌的心态。那问题来了,有人会上当吗?

二是资金压力不仅仅体现开发商,更多的是整个市场的宏观条件和购房者本身。众所周知,早在去年央行首次提出LPR基准加点主导房贷利率,目的就在于将资金隔离楼市,扶持实体经济。反观银保监会更是严加管控开发贷项目,即使开发商有钱,也不能大手大脚花钱。

其次在国内外环境的冲击下,“新基建”“地摊经济”因势崛起,原因很简单,利用最简单的方式拉动市场消费。客观来讲,这对于本身高房租的现状有一定冲突,但重点仍在于购房者本身,连自己都生存不了,哪来的钱买房呢?平心而论,现在大家的购房观念开始受到冲击,甚至潜移默化,毕竟个人消费提高才是最关键的

从以上2点来看,我只能说7月份起,买房要像“买萝卜”一样,房子需要的是表里如一,货比三家。或者说最关键因素还是开发商债务危机将会在7月份达到顶峰,甚至突破万亿。这对于本身来临的金九银十来说,并不是好消息。从商业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开发商都早已陆续准备自己的大招。如果要说更直白的话,那就是购房者请尽量挑房子,主动权绝对在你手上

事实上对于这一点,最近国家紧急出手,一方面监管部门明确表示2020年要基本完成城中村、危房改造等工程,也就是说大规模拆迁的时代正式成为过去;另一方面集体建设用地直接入市提前落地,而在此之前新修订的《土地管理法》、审批权下发早已完成,不出意外的话,未来2年内供地结构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国家一锤定音的背景下,这2类人要有麻烦,也许有些人还未意识到

一是仍沉浸在幻想中的持房者,这里指的是持破旧小或者多套房的人。前者的压力将会来源于今年刚确定的旧改任务,使得棚改失去了最后一次拐点,换句话你说以前多少钱买的,现在还得降价卖出去;至于后者的压力来源于市场的饱和度,仅从二手房量增价不跌来看,房子亏钱并不是一句玩笑话。

二是将房产集中在三四线城市的人。也许对于这一部分人来说,并不存在投机买房成分,但不得不说三四线城市市场并不存在保值因素,无论是人口流失还是经济层面,房价跟居民收入来比较,仍处于较高水平,而最大冲击无疑就是房子根本卖不出去,至于有多难卖,相信大家都心知肚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