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插槽到底有多重要?

CPU插槽的演變史

CPU插槽是電腦的主板上固定CPU並導通電氣信號的一種插座,插槽是能實現處理器與主板之間機械和電氣連接的組件。在早期電腦中,CPU插槽尚未發明,CPU是直接焊在主板上的。

而那時候的電腦不普及,CPU種類又少,因此基本不會遇到什麼棘手的麻煩。後來,CPU開始變得多種多樣,電腦DIY也陸續興起,廠商爲了方便消費者拆裝和更換CPU,於是便發明了CPU插槽。

實際上,早期的CPU插槽,無論是Intel還是AMD的,都是PGA(插針網格數組)。這種類型的插槽針腳全位於處理器上,安裝時要將處理器的針腳插到插座上,更換時使用工具拔起。但這種方式較易損壞CPU針腳,且不方便拆裝。

LGA和PGA

最後,英特爾改用LGA(平面網格數組封裝),即將CPU的針腳改成彈性針腳放在CPU插槽上,處理器上只留下觸點。直到現在,英特爾的所有處理器均採用LGA,而AMD仍沿用PGA,僅部分產品改用LGA(如線程撕裂者和霄龍處理器)。

現在CPU插槽更換真的是越來越頻繁

CPU插槽更換原因之一:功能變多和供電改變

不過現在,好像CPU插槽基本熬不到兩年,就要一換了。其中原因很多,很大程度上是CPU供電改變和新功能加入。CPU針腳功能非常多,有些是給CPU供電的、有些是用於傳輸數據,將延伸到主板的某條總線上,比如PCIe和USB,雷電接口Typc。還有一些針腳是預留以後做修改,以便應付CPU廠家新增加的功能。

實際上,這幾年來Intel換插槽基本都是功耗惹的禍,面對日益劇增的功耗,CPU針腳不得不多增加多根來提供穩定的供電。很明顯,10代酷睿由於核心數和頻率的飆升,導致功耗倍增,不得不增強CPU供電,因此針腳數從1151增加到了1200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主板佈線提出新的要求

此外,隨着CPU所支持的功能越來越強大,對主板佈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雖然沒有換插槽,但是也是要換最新芯片組才全面支持新功能,這也是一種變相要求用戶更換CPU插槽的行爲。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三代銳龍的PCIe4.0的升級。由PCIe3.0升級到PCIe4.0,信息傳輸速率提升一倍,因此處理器總線頻率會愈來愈快。這對主板佈線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比如爲了保證PCIe4.0的速率和信號不被幹擾,主板採用厚實的多層佈線方案。因此,X570主板相比X470主板總體要厚實很多。

主板廠商需要喫飯的

更換插槽,升級主板一直都是消費者不願意看到現實。因爲很多用戶覺得強制升級這事本身就是一種流氓行爲,設計之初爲什麼不考慮多幾代CPU的可能,每代CPU升級都需要我們消費者掏錢買單。

實際上,主板廠商暗地裏是非常慶幸更換插槽,因爲主板廠商就是以賣主板爲營生。如果幾代處理器都無需更換主板,那麼主板廠商開發積極性就會降低,CPU廠商處理器也不好推廣。但是從消費者和實用性角度來考慮,爲什麼廠商不從消費者角度出發。這背後的原因可能就是現在處理器廠商只有兩家,競爭幾乎沒有,才造成這樣的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