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雨欲來風滿樓

秋風蕭瑟,吹黃離離原上草。

一個沉默寡言的將軍,施施然行走在山坡的枯草上,若有所思。

將軍的腳步踏過顆顆黃草,卻踏不過天地間的蕭索寂寥。

一陣秋風吹過,驚擾了將軍的思緒。

將軍赫然抬起頭,目光中已是滿滿的堅毅之色。

這位將軍就是徐向前,時任紅四方面軍總指揮。

自1932年秋季,紅四方面軍撤離鄂豫皖蘇區後,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紅四方面軍浴血奮戰,先後攻佔了四川境內的通江、巴中、赤江等地區。在這些地方,紅軍發動羣衆,積蓄力量,建立起了一片片的紅色蘇區。

1933年2月,紅四方面軍全體指戰員召開了蘇維埃大會,中共川陝省蘇維埃政府宣告成立,川陝革命根據地正式誕生。川陝蘇區共轄有二十多個縣市,五百多萬人口,是當時僅次於中央蘇區的第二大紅色根據地。紅四方面軍滾雪球一般發展壯大,從1.5萬人的隊伍發展到4萬多人,稱得上是兵強馬壯了。

就在此時,一個巨大的危機到來了。在老蔣的安排下,國民黨四川省主席劉湘,調集了20萬大軍,分成六路,對川陝蘇區展開了全面進攻。

此時劉湘剛剛擊敗“幺爸”劉文輝,成爲“四川王”。紅軍在川北建立根據地,猶如一根利刃,讓劉湘無時不感到如芒在背。爲了自己能夠長期稱霸四川,他對紅軍自然是必欲除之而後快了。在劉湘的安排下,剛剛被劉湘收入麾下的前川中各大軍頭們,兵分六路,對川陝蘇區形成合圍之勢。

這六路大軍分別是:鄧錫侯的第二十八軍爲第一路,由廣元出兵,攻擊南江;田頌堯的第二十九軍爲第二路,進攻巴中;李家鈺部爲第三路,與田頌堯部會攻巴中;楊森的第二十軍爲第四路,進攻通江;劉存厚的第二十三軍爲第六路,進攻萬源;劉湘部第二十一軍爲第五路,自開江出兵,進攻達縣、宣漢。

六路大軍中,以劉湘的第五路軍最爲強大,由劉湘的親信王陵基坐鎮指揮,劉湘的“狗頭軍師”劉從雲則擔任顧問角色,實際上享有專斷軍務的權力。六路大軍氣勢洶洶而來,敵衆我寡,紅四方面軍將如何破局呢?

二: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略加思索,即想到了應對之策。他很快召集全體紅軍指戰員開會,制定了破敵之術。徐向前敏銳的洞察到了敵人的虛實:國軍將主攻的重點放在東線戰場,由劉湘的第二十一軍和劉存厚的第二十三軍具體負責。

劉存厚人稱“劉厚臉”,在四川的內戰中,他很早就被淘汰出局,但此人仗着一副厚臉皮,死賴着不下野,竟然能一直窩在漢中苟延殘喘。在劉湘的六路大軍中,他這一路兵微將寡,是當中最弱的一路。但劉湘的第五路卻是兵強馬壯,實力強勁,所以,挫敗劉湘部川軍,是這場蘇區保衛戰的重中之重。

徐向前調兵遣將,以最精銳的紅四軍和紅30軍兩個師,以及紅33軍、紅9軍負責狙擊東線敵人,徐向前本人,親自擔任這一路的指揮。其餘隊伍則負責狙擊西線之敵,由王樹聲等人負責指揮。徐向前安排完畢後,紅軍指戰員們立即厲兵秣馬,分頭行動,迅速趕往戰場,進入了戰鬥狀態。

三: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面對敵衆我寡的不利局面,戰爭剛一開始,徐向前即命令紅四方面軍收縮防線,戰略性撤退。面對紅軍的主動示弱,王陵基、劉從雲等人樂得合不攏嘴,連下進攻命令,國軍六路大軍一路冒進,慢慢深入到蘇區的縱深位置。雖然國軍看似節節勝利,但他們在深入蘇區後,面對艱苦的條件,和紅軍的節節抵抗,實力消耗巨大,人困馬乏,實是已到了強弩之末的階段。

在徐向前、陳昌浩、王樹聲等人的指揮下,紅四方面軍全體將士,猶如一隻張開的手掌般,慢慢合攏,直至合攏成了一隻拳頭。拳頭合攏後,下一步,自然就是重拳出擊了。

1933年8月,徐向前率東線紅軍將士突然翻過崇山峻嶺,殺到了劉存厚部的背後,劉存厚部一觸即潰。紅軍猶如出鞘的利劍般,直取劉湘左翼!劉湘的第二十一軍猝不及防,匆忙後撤,徐向前趁機率軍西進,與王樹聲的西線紅軍合攻西線之敵。

黃茅埡一戰,紅軍大敗敵軍,國軍計有十個團的隊伍灰飛煙滅。最慘的是田頌堯部,在紅軍的打擊下,田頌堯部幾乎全軍覆沒,戰後,光頭怒不可遏,將田頌堯撤職查辦,曾經在川中叱吒風雲的田冬瓜,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軍事生涯。

紅軍乘勝追擊,恢復了川陝蘇區的所有地盤。長達十個月之久的“川陝六路反圍剿”之戰,到此落下了帷幕,這一戰,紅軍共殲滅國軍八萬餘人,繳獲的槍支彈藥不計其數,大獲全勝。在這一戰中,徐向前顯示了自己一代名將的非凡軍事才華,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徐向前指揮紅軍誘敵深入,各個擊破,打的川軍灰頭土臉,一敗塗地,徐向前的軍事才華,展現的淋漓盡致。

本文作者:搖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