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獵雲網(微信:)北京】7月3日報道(文/王非)

2019年的資本寒冬再疊加新冠肺炎疫情,募資擱置、投資放緩,退出暫停,VC/PE圈究竟受到多大影響?

獵雲網梳理了2020年1月1日至今,100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數據,帶你一探究竟:

100家投資機構投資數據

根據上圖,對比2020與2019年,有81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量低於同期,最大跌幅達91.67%(華泰證券),有20家同比減少超70%(圖中以藍色標註);另有4家與歷史同期持平;僅有12家投資機構爲增長態勢(圖中以紅色標註)。

而對比2019與2018年,有84家投資機構的投資數量低於同期,最大跌幅爲89.61%(建設銀行),有7家同比減少超70%;有5家與歷史同期持平;有10家投資機構爲增長態勢。

最後對比2018—2020三年間的同期數據,可以發現,有71家投資機構呈逐年遞減趨勢;僅1家呈逐年遞增,爲毅達資本。

烯牛數據顯示,疫情至今,傳統行業、企業服務、醫療、先進製造、醫療這五個領域最受投資機構青睞;其中,先進製造、人工智能、物聯網、醫療、企業服務、交通運輸、電子商務這七個領域同比增長。

各領域獲投數據

投資大幅下滑:資本寒冬並未消退,疫情再來雪上加霜

經濟下行,資本收縮,加上中美貿易摩擦,2019年可謂“難熬”。

即使是馬雲,也曾在去年的演講中提到:“2019年很不容易,一天接到了5個朋友的借錢電話,還有大概10個朋友要賣樓回籠資金。”

美團創始人王興在2019年初曾轉發過這麼一句話:“2019年可能會是過去十年裏最差的一年,但卻是未來十年裏最好的一年。”

根據知乎用戶敏·思的分析,他認爲所謂資本寒冬,要麼在募資端出問題了,要麼在投資端也就是資產出問題了,要麼二者都出問題,2019年無疑屬於第三種。

1.募資端:投資人的風險偏好下降,不願意出錢了

原因大概有以下幾點:

由於對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以及違約事件的頻繁爆發,投資人對資產的風險偏好普遍提升,理財偏向於保守,對PEVC比例下降;

各類P2P、財富公司暴雷,公司債券等違約,的確消滅了一部分財富,保守估計在千億以上(沒有具體統計);

股權投資一般爲3+2、5+2甚至7+2或更長期限,而二級市場的低迷也影響了很大一批創業公司上市,上一輪股權投資的資金基本沒有退出。

2.資產端:市場上沒有好的項目,投資人有錢不敢投

15-17年一級市場估值泡沫破裂(一大堆港美股上市公司破發),市場對項目選擇更加嚴格,估值給得更低;

共享、新零售等投資熱點逐步降溫後,沒有新的熱點接上;

阿里、騰訊、頭條形成的流量黑洞導致C端互聯網創業公司成功機率大大降低,而產業互聯網的週期更長、難度更大。

正因爲投資人風險偏好的降低,所以他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對投資機構的要求更高,更看重歷史業績,以往隨便一個財富公司動輒募集幾十億的情況很難出現,而知名的、歷史業績優秀的機構更頭疼的是錢投不出去。

時間來到2020年,上述原因造成的資本寒冬尚未消退,卻又遭遇新冠疫情,可謂雪上加霜,也讓王興一語成讖。

騰訊投資:平均3天投資一家企業

騰訊投資成立於2008年,是騰訊集團的投資部門與核心戰略部門之一,主導集團投資相關業務。長期專注於全球範圍內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相關投資,聚焦文娛傳媒、消費零售、民生教育、金融科技、企業服務及海外投資等領域,探索前沿創新與未來更多可能性。騰訊投資在北京、上海、深圳、香港都設有辦公室,擁有一支超過60人的團隊。

2020年1月16日,劉熾平在2020騰訊投資IF大會現場披露了騰訊投資的最新成績單:截至目前,騰訊總計投資企業超過800家,其中70多家已上市,逾160家成爲市值或估值超10億美金的獨角獸。

騰訊投資官網顯示,李朝暉是目前騰訊投資唯一的管理合夥人,同時也是騰訊集團副總裁的李朝暉曾表示:“中國的 CVC(企業風險投資)走出了一條和美國不一樣的道路,比如通過少數股權的投資以及產業鏈的建設,打造了一個完全不同的生態環境。CVC 也跟傳統 VC、PE 合作,一起把市場做大,而不是互相爭奪有限的資源、玩零和遊戲。”

騰訊投資管理團隊

據瞭解,騰訊投資另外一名合夥人爲湛煒標,宇2003年加入騰訊。此外,騰訊投資還有5名董事總經理和4名執行董事。

數據顯示, 今年上半年,騰訊投資共出手59次,平均近3天投資一家公司。

騰訊投資2020上半年投資事件詳情

騰訊投資同期投資數量對比

根據上圖,相比去年的61起,騰訊投資今年投資數量僅減少2起,同比增長率爲-3.39%;但與2018年相比,這個數據顯然不算太好看,同比增長率經計算可得,爲-46.36%。

在近期的交易案例中,騰訊併購易車最爲引人注目。6月12日,易鑫集團母公司易車發佈公告,公司董事會一致批准並正式與騰訊控股及Hammer Capital(黑馬資本)組成的買方團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合併協議。根據協議,買方團將以每股美國存托股票(ADS)16美元的現金價格購買易車股票,總交易金額達11億美元。該項合併預計在2020年下半年完成,投資者財團的收購資金將爲現金和現有股本合併。此後,易車將成爲私有化公司,從紐交所退市。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6月22日,蔚來汽車也獲得了騰訊投資的戰略投資,交易金額爲1000萬美元。李斌是易車公司董事長,同時也是蔚來的創始人、董事長、CEO。

而在今年上半年騰訊投資的動作中,金額最大的是對環球音樂的交易。3月31日,騰訊控股宣佈,由其牽頭的財團已經完成對環球音樂(UMG)10%股權的收購,交易額爲30億歐元。

就在同一天,騰訊還參與了猿輔導10億美元的G輪投資。這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騰訊、博裕資本和IDG資本跟投,投後估值爲78億美元。此輪融資是教育行業迄今爲止融資額最大的一筆,此輪融資後,猿輔導也將成爲教育行業未上市公司中估值最高的教育品牌。值得一提的是, 今年上半年,騰訊投資在教育領域還參與了大米網校8000萬美元的A輪投資。

Top10中僅紅杉一家增長,險峯跌幅超70%

數據顯示,今 年上半年,紅杉資本中國公開投資事件爲48起,相比2019年同期的38起,同比增長率爲26.32%,也是投資機構Top10中,唯一一家投資數量保持增長的投資機構。

紅杉資本中國:投資貝殼找房、作業幫、比亞迪半導體等諸多優質項目

疫情之初,紅杉資本中國基金合夥人周逵在接受21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們自己的投資節奏沒有明顯的變化,節前在進行的幾家企業投資都在最後的文件簽署階段。我們團隊在疫情期間全員線上工作,還將專門爲近30家早期成員企業舉辦兩場Demo Day,幫助他們對接50多個創投機構。”

在紅杉資本中國參與投資的48家企業中,貝殼找房、作業幫、比亞迪半導體三家最爲引人注目。

3月4日,貝殼找房宣佈完成超24億美元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軟銀、騰訊控股、高瓴資本、紅杉資本。據傳,貝殼找房估值爲140億美元。2019年12月18日,據國際金融報報道,有消息稱,貝殼找房計劃的上市地點爲香港,最快於2020年完成掛牌。《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貝殼近期重簽了美股,因此上市的話大概率是以VIE形式登陸美國資本市場。

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沈南鵬曾公開表示, “回望攜程,2003年7-8月份走出非典的陰影,短短5個月後(12月)上市,引領了那段時間一批新經濟企業的上市壯大。”貝殼找房的發展路徑能否與攜程“如出一轍”,讓我們拭目以待。

4月14日,比亞迪公告宣佈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半導體重組並擬引入戰略投資者。隨後,根據5月26日晚間比亞迪公告披露,其旗下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成功引入戰略投資者,由紅杉資本中國,中金資本以及國投創新領銜投資,Himalaya Capital等多家國內外知名投資機構參與認購,完成A輪融資19億元,投後估值近百億元。

6月29日, 在線教育平臺作業幫宣佈完成E輪7.5億美元融資,由方源資本、Tiger Global領投,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紅杉資本中國基金、軟銀願景基金一期、天圖投資、襄禾資本等新老股東跟投。

作業幫是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K12在線教育平臺,致力於用科技手段助力教育普惠,解決教育領域“痛點”,旗下有作業幫、作業幫直播課、作業幫口算等多款教育產品。作業幫旗下產品總日活用戶超5000萬,月活用戶超1.7億,累計激活用戶超8億。作業幫APP是進入中國應用市場Top30的唯一一款教育類APP。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 投資機構Top10中,險峯K2VC公開投資事件爲10起,相比2019年同期的34起,同比減少70.59%,也是唯一一家跌幅超70%的投資機構。 而在投資機構Top20中,梅花創投同比增長15.79%,是除紅杉資本中國外,唯一一家投資數量同比增長的投資機構。

連續兩年,毅達資本投資數量逐年遞增

前文已經提到,僅有毅達資本這家投資機構呈逐年遞增態勢。今年 上半年,毅達資本投資數量相較2019年增長43.48%,由23家增加到33家。2019年上半年相比2018年同期增長4.55%。

毅達資本:綠色產業領域已投資40餘家企業,投資總額超1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毅達資本管理團隊投資業務始於1992年,是江蘇高科技投資集團核心企業,由江蘇高投與管理團隊核心成員共同組建,關注清潔技術、節能環保、健康產業、TMT、先進製造、新材料、消費和現代服務以及文化產業等各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截至2019年11月底,毅達資本管理團隊累計管理資本規模1066億元,累計投資支持了800餘家創業企業,助推其中175家企業登陸境內外資本市場。

毅達資本在綠色產業領域最大的一筆投資發生在4月份,毅達資本領投淄博鵬達環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鵬達環保)A輪融資。本輪融資總金額1.1億元,主要用於建設12萬噸/年(智能)新型環保功能材料循環再生與資源利用項目,項目投產後將進一步提升鵬達環保在危廢活性炭回收及綜合利用領域的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鵬達環保成立於2012年,位於山東省淄博市,是一家集多功能活性炭和淨化劑生產、研發、銷售及技術服務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公司從成立之初就非常重視技術研發,目前已與中科院、清華大學等十餘所科研院校建立產學研合作,持續擴大可回收再利用產品種類並不斷研發更高附加值產品。

毅達資本總裁、創始合夥人尤勁柏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說: “綠色投資的社會貢獻與經濟效益之間,不是非此即彼的關係,而是共生共榮、相互成就的關係。”尤勁柏還表示:“綠色投資不僅是對社會有意義,也是一筆明智投資。”

據瞭解,毅達資本管理團隊在綠色產業領域已經投資了40餘家企業,投資總金額超過10億元。其中,岱勒新材、亞瑪頓、中材節能、紅寶麗、大千生態、吉鑫科技、康達新材、揚傑科技、萬德斯、再升科技、愛康科技、星源材質、匯川技術等近20家企業已經登陸資本市場。

逆勢增長:光穀人才基金、創東方投資增長200%,元禾控股增長100%

今年上半年, 僅有12家投資機構爲增長態勢,其中,光穀人才基金、創東方投資同比增長200%,元禾控股同比增長100%。

元禾控股:疫情至今投資8家企業,2家屬於生物醫藥領域

元禾控股自2001年成立起就專注於股權投資領域,旗下彙集多家管理團隊專注於不同的投資階段和領域。 截至2020年3月底,直投平臺及管理的基金投資項目超766個,金額超220億元;通過主導管理的VC母基金投資子基金116支,子基金總規模超1122億元,投資企業超1960個。

今年上半年, 元禾控股公開投資事件爲8起,相比2019年同期的4起,同比增長率爲100%。 其中,2起發生在生物醫藥領域。

元禾控股公開投資事件

1月2日,“長風藥業”宣佈完成6.3億元E輪融資,元禾控股作爲老股東繼續增持股份。天眼查信息顯示,4月3日,元禾控股參與了克睿基因的股權融資,交易詳情暫未披露。

據瞭解,在生物醫藥領域,元禾控股建立了完整的生物醫藥產業鏈投資平臺,目前已投資信達生物、基石藥業、亞盛醫藥、開拓藥業、盛世泰科、派格醫藥、藥明巨諾、科望生物等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 5月22日,蘇州開拓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開拓藥業)在香港首發上市,代碼“9939.HK”,正式成爲元禾控股支持的第111家上市企業。

衆所周知,醫療產業具有強抗週期性,能夠很好地抵禦風險。在此之前,尚有兩大利好,促使投資機構將目光聚焦於此。首先是,2018年8月,藥監局聯合多部委爲鼓勵優質創新藥品研發開始優化審批流程、提升藥品質量;其次,2019年6月科創板“開閘”,又爲生物醫藥企業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一級市場開始整體迴歸價值投資。

烯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 醫療領域投融資事件達323筆,佔總投資數量的14.53%,僅次於傳統行業與企業服務。與2019年同期的298筆相比,增加了8.39%。

20家投資機構同比減少超70%,最大跌幅達91.67%

與2019年相比,在81家投資數量低於同期的投資機構中,華泰證券跌幅最大,達91.67%,紫金科創跌幅達91.3%,啓賦資本跌幅爲88.24%,位列第三。

啓賦資本:今年兩次出手均爲產業互聯網領域

據《證券日報》報道,啓賦資本創始人、董事長傅哲寬在採訪中提到,產業互聯網與新材料是啓賦資本投資的兩個主要賽道。

在傅哲寬看來,中國傳統產業經過三十多年的發展已面臨效率低下、產能過剩、研發創新滯後等諸多問題,隨着信息技術的普及,這些企業需要向互聯網轉型升級,產業互聯網孕育巨大機會。

正如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在2019騰訊雲啓產業生態年會上分享的那樣:“產業互聯網已經成爲未來10年的長週期發展機遇。”

週期長,註定了產業互聯網這個賽道不能以量取勝,只能精耕細作。這或許是啓賦資本今年出手兩次的主要原因。

啓賦資本公開投資事件

4月2日,啓賦資本參與了匠人網絡的5000萬元B+輪融資。CREAMS是杭州匠人網絡於2016年4月推出的商業不動產資產管理體系,經過近兩年的大力推廣和市場認證,25個大中城市的地標樓宇均選擇了CREAMS;全國已有3820幢寫字樓採用CREAMS進行資產管理,管理年租金規模達901億元,管理樓宇總面積超過1億方。

4月27日,家政行業SaaS產品開發商“熊貓家政”宣佈完成千萬級A輪融資,由啓賦資本領投。熊貓家政致力於爲家政公司提供一站式互聯網+解決方案及相關服務。

烯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 企業服務領域投融資事件達393筆,佔總投資數量的17.68%,僅次於傳統行業。與2019年同期的363筆相比,增加了8.26%。

結語:

疫情終將結束,受疫情影響的投資活動也終將走上正軌。

正如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夥人、紅杉中國創始及執行合夥人沈南鵬在接受電話採訪時提到,沈南鵬估計中國的醫療健康行業在度過全球危機後將比以往更加強大。他表示,中國有大步向前並發展成爲全球醫療服務領先國家的重要機會。沈南鵬還相信,防疫封閉和居家辦公的經歷將會加速數字化轉型,有助於電子商務、社交媒體、在線教育和雲計算領域湧現新一批勝利者。

注:文中數據根據天眼查相關企業“公開投資事件”、烯牛數據整理;略有誤差,敬請諒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