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民间艺人花宝霞带领戏班由唐山来武城县演出。1955年,该戏班组成为业余评剧团,有人员30余名。1956年10月,县人民政府决定将业余评剧团改建为县实验评剧团。1958年,评剧团发展到60余人,并附设评剧学校,招收学员30余名。1958年底,武城县评剧团改称夏津县评剧团。剧校随之解散。1961年,武城县评剧团恢复。此时,剧团人员增至70余名。1971年5月,评剧团改为京剧团。1974年,京剧团复改为评剧团。1985年,评剧团有演职员38名,房屋46间,演出设备价值66000余元。剧团属县办集体单位。

武城县评剧团坚持立足本县,面向农村。1956年建团初,主要由花宝霞主演一些古装戏。1957年,为配合政治运动,演出时装戏《刘介梅》、《百丑图》等。1958年底,夏武合县后,演出《八一风暴》、《星火燎原》、《西藏枪声》等现代戏,其中《八一风暴》尤为成功。1960年后,既演古装戏又演时装戏,均比较成功。“文化大革命”开始,剧团被迫停止演出。1969年,演出自编节目《红色卫生员》等, 1971年改演京剧。1974年,由王淑女主演的评剧《向阳商店》获得成功。在济南演出70余场,场场座无虚席。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由于落实了“改革、开放、搞活”的经济政策。全剧团演职员更加奋发努力,演出水平不断提高。1984年5月,武城县评剧团代表德州地区参加省戏剧调演,所演剧目《扬帆争流》得到观众好评,主演王淑女荣获山东省优秀演员奖。至1985年,评剧团在农村长时间巡回演出,所到之处无不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