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初,民間藝人花寶霞帶領戲班由唐山來武城縣演出。1955年,該戲班組成爲業餘評劇團,有人員30餘名。1956年10月,縣人民政府決定將業餘評劇團改建爲縣實驗評劇團。1958年,評劇團發展到60餘人,並附設評劇學校,招收學員30餘名。1958年底,武城縣評劇團改稱夏津縣評劇團。劇校隨之解散。1961年,武城縣評劇團恢復。此時,劇團人員增至70餘名。1971年5月,評劇團改爲京劇團。1974年,京劇團復改爲評劇團。1985年,評劇團有演職員38名,房屋46間,演出設備價值66000餘元。劇團屬縣辦集體單位。

武城縣評劇團堅持立足本縣,面向農村。1956年建團初,主要由花寶霞主演一些古裝戲。1957年,爲配合政治運動,演出時裝戲《劉介梅》、《百醜圖》等。1958年底,夏武合縣後,演出《八一風暴》、《星火燎原》、《西藏槍聲》等現代戲,其中《八一風暴》尤爲成功。1960年後,既演古裝戲又演時裝戲,均比較成功。“文化大革命”開始,劇團被迫停止演出。1969年,演出自編節目《紅色衛生員》等, 1971年改演京劇。1974年,由王淑女主演的評劇《向陽商店》獲得成功。在濟南演出70餘場,場場座無虛席。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由於落實了“改革、開放、搞活”的經濟政策。全劇團演職員更加奮發努力,演出水平不斷提高。1984年5月,武城縣評劇團代表德州地區參加省戲劇調演,所演劇目《揚帆爭流》得到觀衆好評,主演王淑女榮獲山東省優秀演員獎。至1985年,評劇團在農村長時間巡迴演出,所到之處無不受到羣衆熱烈歡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