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血压、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慢性疾病的增加,由此带来的相关肾脏疾病也在急剧增长。几年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就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KD的患病率已经高达10.8%,而贫血是CKD患者中常见的并发症。肾不好,为何会贫血?这类贫血有何特点?如何应对?咱们现在来解析。

慢性肾脏疾病引起贫血,其中的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得到公认的理论,曾在2019年获得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这种观点认为,低氧感应系统,在介导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合成和释放中起到关键作用,而EPO的相对缺乏,是导致贫血的根本原因。此外,还有观点认为,缺铁也是造成肾性贫血的相关因素,有关的铁代谢动力学研究证明,慢性炎症和铁调素,会造成铁利用受损,起着关键作用。

慢性肾脏疾病带来贫血,目前认为与长期失血、EPO缺乏、铁缺乏、红细胞寿命缩短、全身炎症、感染因素、甲状旁腺机能亢进、营养不足、溶血、伴有血液疾病等有关。因此,肾性贫血,如果只是简单地通过补铁来纠正,往往难以收到实效。必须明确造成贫血的根本原因,才能得到有效治疗。

肾性贫血的表现,通常集中在3个方面。第1是出现面色苍白或萎黄,嘴唇及眼睑部位颜色变淡,皮肤干燥发皱,头发容易脱落,指甲色淡,有时还会出现黄疸;第2是偏食、厌食、营养不良;第3是出现头晕目眩,心悸气短,疲乏无力,腹胀腹泻,月经失调等症状。临床观察发现,当肾脏功能严重受损,血肌酐测量值大于每分升3.5毫克时,就会伴发肾性贫血。

肾性贫血能否得到有效纠正,取决于红细胞生成刺激剂ESA的疗效。ESA反应低,无法到达或维持目标血红蛋白水平,贫血就难以纠正。造成ESA反应低的原因,有3类。第1类是容易纠正的因素,比如铁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缺乏、甲状腺功能减退;第2类是可以纠正的因素,比如感染、炎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慢性失血、营养不良等;第3类则是难以或不能纠正的因素,比如血红蛋白病、骨髓疾病等。因此,肾性贫血是否能治好,首先取决于诊断和措施的精准。

肾性贫血治疗,补充铁剂仍然是重要方法,通常采用静脉补铁,目标是提高血红蛋白水平。铁剂可以是蔗糖铁,或者是右旋糖酐铁、葡萄糖酸铁等。人工重组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目前是治疗肾性贫血的主要方法,如果没有合并缺铁、炎症、感染等,单独使用EPO,就可以收到满意的纠正贫血的效果。但是,EPO存在着2个问题,费用较高及合并高血压。

纠正肾性贫血,目前推荐从小剂量开始,每周3次皮下注射EPO,降低费用及高血压发生率。对缺铁者,还需要适当补铁,补充叶酸、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方法是输入蔗糖铁或口服铁剂。此外,适量及规律的运动,也有助于红细胞的增加,但是,其中的机理尚不明确。肾性贫血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并且严重影响慢性肾脏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需要及时明确病因,并且积极采取治疗措施予以纠正。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你的健康,我的关注。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逸事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盗链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本文为***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