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改革開放以來,深圳擁有一系列“量身定做”的政策導向,讓這裏進化成中國創新的代表。《中國青年報》曾評論:“當我們需要一把尺子來衡量當代中國的精神刻度時,深圳是最無疑義的選項之一。”

四十年來,“深圳精神”成爲了中國科技創新者的精神燈塔。如今,粵港澳大灣區已然成型,從經濟特區到聯動區域,“深圳價值”正在傳遞給更多的創新先鋒與企業,發揮協同效應,實現合作共贏。 

PingWest品玩將從梳理深圳經濟特區40年的脈絡入手,講述這些年值得銘記的創新故事,聯合代表性創新企業與人物,挖掘深圳創新的共性,以及代表新時代的深圳新銳力量。

在深圳市龍崗區,有一片佔地 1.2 萬平方公里的科技園區,這裏是華爲的總部,深圳坂田基地。之所以選擇在深圳創業,任正非曾解釋道:1987 年這裏出臺的文件明晰了民營企業產權,沒有這個文件就不會創建華爲。

任正非說的是深圳市 1987 年頒佈的 18 號文件《 關於鼓勵科技人員興辦民間科技 企業的暫行規定 》。1987 年 9 月,文件頒佈後 7 個月,任正非與其他合夥人出資 2.1 萬元人民幣,在深圳市工商局以“民間科技企業”的身份,註冊華爲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由於其“集體所有制”的企業性質,華爲當時掛靠在深圳市科技局創業中心,在整體環境與政策的推動之下,華爲開啓了成長的道路。

華爲背靠的深圳經濟特區,40 年間已經從沿海小漁村發展爲國際化創新都市,被譽爲“中國硅谷”。華爲的崛起,便是其蛻變的一個縮影。誰也未曾想到,這個起家於深圳灣畔“爛棚棚”裏的公司,如今會成爲推動全球通信技術變革的企業之一。

抓住創新

華爲有一段鮮有人知而有趣的歷史,早期公司雖然頂着“技術公司”的名字,卻做的是貿易生意,甚至賣過減肥藥。彼時任正非雖已過而立之年,但在創業初期還是得不斷摸索,一次偶然機會終於找到了一條賺錢的路:代理程控交換機。

上世紀 80 年代,國內使用的所有通信設備均依賴於進口,關鍵的核心技術都掌控於其它國家之手。因此市場上存在於來自 7 個國家 8 種制式的機型或網絡,壟斷導致設備價格一直居高不下,那會兒要在一般家庭安裝一部有線電話,大概要上萬元的費用,更不用談高昂的通信資費。

儘管如此,電信市場上的程控交換機仍然處於短缺的情況。一次機緣巧合,華爲開始代理香港紅年公司的 HAX 交換機產品,由於其產品質量好、價格還比進口的便宜,轉手倒賣有一定差價,且利潤相對可觀。

華爲終於在成立兩年之後,正式涉足此後的主營業務領域。

拓荒時期,深圳有着“遍地是黃金”的說法,那時候代理交換機的模式輕資產、低風險、商機無限,因此依靠代理掙錢,是市場上絕大多數商人都選擇的經營方式。也正因如此,華爲並沒有核心競爭力,市場上類似這樣的公司多一個不多,少一個不少。並且代理模式的最大弊端,是利潤的絕大部分都被上家截留,代理商只能分得一小部分。長此以往,並不能給予一家企業足夠的生命力成長。

任正非將現狀看在眼裏,逐漸意識到要將核心技術掌握在手裏,推出華爲自己的產品,纔能有出頭之日。他後來一篇名爲《對中國農話網與交換機產業的一點看法》的文章中提到:中國電子工業中,唯有程控交換機有可能成爲中國的拳頭產品。

做程控交換機的人裏,也有人不做簡單的代理。彼時北京華科公司依靠將散件組裝成機器,並貼上“華科 100”的標籤,向外銷售進入市場,產品供不應求。後來華爲也開始嘗試類似的模式,他們從國營單位購買散件並組裝,做包裝和說明書,打造成華爲的品牌,並找到自己的產品代理商,把 BH01 型交換機推向市場。

這算得上是華爲的第一款自主產品,不過任正非想要的可不是這麼簡單。華爲當時的團隊裏不乏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才,郭平、鄭寶用等人均來自於名校,在任正非的帶動之下,大家一頭扎進自主研發的坑裏埋頭苦幹,花了 3 年時間最終取得突破性的成績。

1993 年,期間經歷了數次坎坷與擴張的華爲,終於自研成功歷史意義非凡的 C&C08 程控交換機。在此基礎上,華爲大規模投入生產 C&C08A 型機,該機型不僅功能比國外進口設備多,價格還比同類產品低一半。這對於當時的中國電信市場來說是一次打破進口設備壟斷的契機,老百姓得以用更低的價格享受到最新的技術,裝電話難、打電話貴的情況開始逐漸走下歷史舞臺。

華爲C&C08

C&C08 系列機進入市場後,獲得運營商客戶的廣泛好評,佔領了一大半農村市場,建立了農村市場的主導地位,並以“農村包圍城市”之勢,攻佔其它市場。那一年,華爲年銷售額達到了 4 億元人民幣,自此進入了公司的高速發展時期,到 2003 年,華爲的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 317 億元人民幣。

C&C08 系列機是華爲第一個大規模進入電信市場的產品,可以說是華爲技術的基石。它不僅打破了中國市場上的電信設備進口壟斷窘境,還替華爲成功撬動國外市場。華爲依靠它先後拿下俄羅斯等五十多個國家的訂單,是全球歷史上銷量最大的交換機。

任正非當初對自主創新的遠見,變成了華爲崛起的第一股力量。這股力量一直影響到了華爲後來的業務,包括智能手機業務。2019 年,華爲在全年出貨 2.4 億臺智能手機,超越蘋果公司位列全球第二。而“科技創新”也在深圳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重視科研

2015 年深圳市第六次代表大會報告首次提出“建成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的發展目標,而以華爲爲龍頭的高新技術企業早就在爲“創新”不斷添磚加瓦。

華爲堅持將每年 10% 以上的銷售收入投入技術研發。最新的華爲 2019 年年報顯示,華爲全年收入 8588 億元人民幣,研發投入 1317 億元人民幣,約 150 億美元,佔全年銷售收入 15.3%,近十年的研發投入費用總計超過了 6000 億元人民幣。而 2020 年的研發投入預計會超過 200 億美元,高於去年的投入。

任正非眼裏,科研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比賽。他曾在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高科技領域最大的問題,是大家要沉得下心,沒有理論基礎的創新是不可能做成大產業的,‘板凳要坐十年冷’,理論基礎的板凳可能要坐更長時間。”

他不止一次強調過理論基礎對於科研的重要性,坐落在深圳龍崗區的華爲坂田基地,這裏不僅有行政中心、數據中心和員工宿舍,還有研發中心和軟件研發中心等等區域,某些實驗室裏就有大量的基礎科研的工作者在進行科學研發,爲市面上的產品做着最基礎的技術準備。

華爲坂田基地 E1,2018 年

公開資料顯示,華爲現有約 15000 人從事基礎研究,其中包括 700 多位數學博士、200 多位物理和化學博士、5000 多位工學博士。而公司總共從事研究與開發的人員約 9.6 萬名,約佔公司總人數的 49%。

不過這一人才儲備也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與篩選最終形成的,90 年代華爲還在自研 C&C08 系列程控交換機過程中,科研人員出現明顯的短缺,於是華爲開始招兵買馬,只是彼時華爲的團隊裏,除了個別來自通信科研機構和一些有經驗的人員之外,大部分人都是做計算機和剛從學校畢業的畢業生。儘管經驗不足,但年輕人的優勢在於對新生事物接受能力強,一邊學一邊幹,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個人能力,長此以往,爲今後的發展儲備了後備力量。

華爲對於人才的重視直接滲透到了校園當中,從 1992 年起,華爲在全國各名牌大學都設有獎學金,甚至還有幫助家庭貧困優秀生的項目“寒窗學子獎學金”。因此全國名校與華爲保持着良好的合作關係,1994 年有 70 多名中科大少年班的學生到華爲參加科技夏令營,華爲給每一位學生都配一臺計算機,並報銷所有的交通飲食費,要知道彼時能進學校用一用臺式計算機已經能讓學生興奮好久了。在這其中,孕育出了多位華爲研發部的技術骨幹,這一舉措與“來了就是深圳人”頗有一絲相似之處。

長年對於科研的重視在關鍵節點上顯現出了優勢。眼下炙手可熱的 5G 領域,華爲處於全球領先地位。根據柏林技術大學和德國知識產權研究公司 Iplytics 今年 1 月的一項聯合研究,全球共有 21571 個 5G 標準專利項聲明,華爲是目前全球擁有 5G 專利數量最多的公司,共有 3147 項 5G 專利。與此同時,華爲已經獲得了全球 91 份 5G 合同,5G 基站發貨量超過 60 萬個。

華爲在國際上贏得了一席之地,將中國的自主創新帶到了國際市場,同時給深圳加強了“科技創新”的標籤。深圳創造因此享譽全球,華爲進軍海外市場的成果亦同時表明,中國企業並不僅僅可以將勞動密集性產業做好,同樣也能把高新技術、高附加值的產業做到世界前列。

共謀發展

華爲公司 33 年來的高速發展,一方面代表了深圳速度,但另一方面也因爲發展太快,有聲音質疑華爲正在遠離深圳。因爲華爲也在其它地方建起了辦公樓,例如東莞的華爲歐洲小鎮。但任正非曾接受採訪時表示:華爲總部基地永遠在深圳。2018 年,華爲還與深圳市人民政府簽署了“紮根深圳,展望未來”合作協議。

目前華爲總員工人數超過 18 萬。在深圳,除了華爲坂田基地之外,還有一部分員工在天安雲谷的兩棟辦公樓進行辦公,與此同時天安雲谷仍有辦公樓在建,繼續給未來華爲員工提供辦公場所。

事實上,華爲坂田基地所位於的龍崗區坂田街道也同時孕育着其它高科技企業。華爲在其中屬於明星企業,一定程度上企業的成長帶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

2010 年,深圳特區報曾刊文《 華爲坂田發展磁場效應:22平方公里承載36萬人 》,當中提到:華爲在坂田的發展引發了磁場效應,十幾年間,新天下、邁圖、賽保爾、康冠、元徵等一大批高科技企業在坂田發展起來。坂田已經形成了高科技的產業集羣。隨着這些高科技企業的高速成長,他們的發展訴求與坂田的城區現狀矛盾也越來越突出。這也是龍崗打造華爲科技城的重要初衷。

片區內聚集了大量的高新企業員工,22 平方公里區內有 36 萬人,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員工 8 萬多人,4 萬人是華爲員工。

坂田的蓬勃發展,華爲厥功至偉。據 深圳僑報報道 ,截至 2017 年,坂田共擁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 123 家,覆蓋電子科技、能源、移動通信、機電、金屬等多種行業。在龍崗區工業企業總產值前 10 名中,坂田就佔了 4 席,分別是華爲、神舟、康冠、航嘉。

這也不難怪華爲曾被成爲“中國特區新標誌”。人民網記者曾在 2005 年到訪深圳,問道:“哪裏最能代表特區?”

得到了的回答是,“三天一層的國貿大廈,是深圳速度的象徵。瞭解現在的深圳,一定要去華爲。”

主要參考資料

《任正非談商錄》,路雲

《任正非正傳》,凡禹,燕君

《華爲研發》,張利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