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小暑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一个节气,夏天的第五个节气,这期间正好赶上入伏,也就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且夏雷阵阵。由于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故小暑时节的热通常表现为闷热,人们容易感到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也易患感冒。

小暑时节,气候炎热,因此,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应该按照五脏主时,顾护心阳、平心静气,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养阳的原则。众所周知,人体的情志活动与内脏密切相关。不同的情志刺激可伤及不同的脏腑,产生不同的病理变化。

中医养生主张一个“平”字,即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有过激之处,如喜则伤心,心伤则心跳神荡,精神涣散,思想不集中,甚至精神失常。一切生命活动都是五脏功能的集中体现,而这一切又是以心为主宰的。在情志方面,喜为心之志,这“喜”是在不过的情况下,舒缓紧张的情绪,使心情舒畅气血和缓,所以夏季养生重点突出“心静”。

关于静养之法,最简单易行也最普遍的莫过于静坐了。静坐一法,即要求思想内敛,静坐凝心,使神不出游。这种打坐静心的方式也是有诀窍的,它要求以最舒适的姿势盘腿打坐,身心放松,按正常情况呼吸,收缩肛门的括约肌,保持收缩肛门由1数至3之久。放松这些肛门周围的肌肉,稍等数1~3或5之久,再次收缩肛门。反复多次地做这个练习。这种方式可以很好的实现人体内的气与地面的对接,排除浊气、湿气,吸入大地的清新之气。如静时,不一定要按照静坐的姿势,双盘的标准,只要身体感到舒适、呼吸感觉顺畅,就容易进入一种静的状态,使得全身心的放松,缓解压力,排热降暑。

小暑过后,正逢“三伏天”的头伏热浪袭来。北方人习惯在小暑这天喝粥,主要是为了清热防暑和调理肠胃,炒绿豆芽成了小菜首选。很多地方还有“小暑吃藕”的习俗,因藕有开胃的作用,适合夏天食用。冰镇西瓜几乎是酷暑唯一的解药,诗人苏东坡把西瓜叫做"冰浆仙液",入腹后就能清彻心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