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暴力犯罪事件的話題熱度一直很高,因爲這個話題背後包含了多少人的故事。現在關於校園暴力犯罪的電影越來越多,如《悲傷逆流成河》、《少年的你》等,其實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下社會校園犯罪事件和暴力事件的現狀。

藝術高於生活卻來源於生活。這些影視作品中表達的信息其實就是現實生活裏真實情況的映射。不少學生都遇到過校園暴力的事件,自己通常是受害者,甚至有可能是施暴者。

韓國有部名叫《蚯蚓》的描寫校園暴力事件的校園犯罪片:父女兩人因爲女兒上高中,搬到了韓國首爾去生活。女兒李子若通過自己的努力考上了貴族音樂學校,父親就在學校附近擺攤,省喫儉用供女兒上學。

因爲李子若音樂天賦了得,蓋過了學校一個富家小太妹的風頭,而且長相清純甜美,就被富家女看不慣,上前挑釁。

此後因爲私人感情緣故,富家女就刻意欺負針對李子若。再後來甚至帶着班級上的其他人一起欺負她。李子若懂得反擊校園暴力,狠狠地回擊了欺負自己的人,甚至之後在更嚴重的欺凌降臨時,還給教育部門寫了請願書,希望可以得到教育部的幫助。

施暴者們害怕這件事對自己學業造成麻煩。從此這些人便喪心病狂,趁女孩父親不在家,跑到她家裏對她進行欺凌辱罵,甚至有些男生還對她進行了身體上的摧殘,甚至還拍下來過程,以此威脅女孩撤回請願書。在李子若深陷欺凌無力反擊時,還逼迫她去做一些不正當的交易,只是爲了侮辱她。直到最後她被逼無奈,選擇自殺跳樓。

這部電影很寫實,也很敢於表達現實。其實現實就是如此,校園暴力犯罪事件不論何時何地都在發生,就如同電影裏一樣猖獗,不過很多事情只是我們不知道。女主有反抗精神,但是自己一個人勢單力薄,自己遇到事情即便想抗爭也沒辦法做到,最後導致了悲劇發生。

在影片裏李子若沒有告訴父親自己的遭遇,父親是後來偶然找到了她的日記本才知道這一切。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在遭受校園暴力事件時,也可能會選擇沉默。如果平時父母發現孩子表現出這些跡象,說明孩子可能正在遭受校園暴力。

孩子遇到這些情況,可能是遭遇了校園暴力事件

1、 行爲怪異、過激

孩子日常的表現顯得怪異:比如莫名其妙的沒胃口、不想喫飯,整天心情鬱鬱寡歡的、換衣服洗澡的時候偷偷摸摸的躲着家長、不讓爸爸媽媽碰自己,不讓父母檢查自己的身體;或者有一些諸如割腕自殘、剪自己頭髮的過激行爲,可能就說明孩子在學校遭受了校園暴力。

2、 拒絕社交,不願意和他人接觸

孩子如果平時活潑開朗,突然有一天變得沉默寡言,不願意跟家長說話,也不願意和家長有更多近距離的接觸,那麼孩子肯定是遇到什麼事了,這種時候家長就要引起重視,有校園暴力發生的可能性。

3、 無緣無故不想上學

如果孩子突然說不想上學、不想去學校這些話,可能就是孩子在學校受到了同學的排擠、孤立、欺負什麼的。如果孩子厭學情緒很嚴重的話,可能孩子在學校遇到的事情也比較嚴重,家長這時候可以和老師學校方面取得聯繫,詢問一下孩子的最近情況怎麼樣。

4、 身上有莫名其妙的傷痕

就像這部電影中的李子若一樣,她的胸口被欺負她的人用菸頭燙了一個疤痕,在爸爸面前就把衣服暴露的口子遮擋住了。如果父母發現孩子身上有一些看上去莫名其妙的傷痕或者傷疤,家長一定要問清楚情況,這種情況很有可能是孩子受到了校園暴力的傷害造成的傷口。

孩子要怎麼做,才能遠離校園暴力,保證自身安全?

1、 端正自己定位,不參與事件

家長需要教育孩子,讓孩子端正自己的態度,告訴孩子要善良,不能欺負別人,但也不能懦弱,也不能被別人欺負,儘量避免讓孩子捲進這種這種惡性事件裏面。否則你的孩子就有可能成爲受害者,甚至是施害者。

2、 及時告訴家長和老師

家長要和孩子做好思想工作和溝通,如果孩子不幸遭遇了校園暴力,一定要告訴老師和家長,不能因爲害怕同學的欺負和報復就閉口不言。父母是孩子的避風港,會保護孩子免受傷害。面對校園惡性事件,老師和學校也一定會負起責任,給家長一個說法。

3、 孩子要有意識,能夠預見和避免傷害

平時父母也要讓孩子長個心眼,多留心身邊的人和事。比如如果孩子發覺有同學對自己有莫名其妙的敵意,想要欺負自己時,就可以旁敲側擊的打聽一些,是不是自己哪裏得罪了對方,或者對方對自己有成見,想要欺負自己。如果孩子有這方面的感覺,可以提前告訴父母和老師,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擔心孩子遭遇校園暴力,家長應該怎麼做?

1、 教育孩子要學會反抗

家長要教育孩子:遇到這種事情時,一定要知道反抗,要保護自己不能讓自己受傷害。不能做一個懦弱無能的人,任由身邊的同學欺負你。

但是讓孩子反抗不代表要讓孩子跟那些施害者硬碰硬,如果對方人多勢衆,又有危險的武器,硬碰硬很容易導致孩子受到傷害。這種時候要學會反擊、尋求幫助。例如跑到人多的地方,躲開那些有敵意的人,找機會告訴老師和父母,讓老師和父母出面解決這種問題。

2、 遇事不能忍氣吞聲,要公之於衆

如果孩子遭遇了校園暴力,首先家長需要知道這種事才能幫助孩子。所以要告訴孩子,遇到這種事時不要害怕不要膽怯,不能忍氣吞聲,不然對方只會得寸進尺。尋找適當的時候告訴身邊的人,例如其他同學或者家長父母,如果情況過於嚴重,可以選擇公佈在網絡上,以避免因爲校園犯罪暴力事件導致的人身安全事故。

校園暴力離我們很近,甚至就有可能在孩子身邊。我們家長平時也要多留心,多觀察孩子的情況,也要教育孩子要堅強,有反抗意識和精神。這樣對孩子的身心發展都會有好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