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大商業組

作者 | 劉然

在北京黃寺社區和和平里社區的兩個忙碌異常的街區,新開出了兩家藍色的“盒馬”,而這是盒馬在北京的頭兩家mini店。

從選址上看,盒馬mini黃寺店靠近一條煙火氣很足的街,和平里店臨着一個正在繁忙運行的十字路口;往店裏面看,盒馬得以起家的大海鮮變得少了,生鮮蔬菜、糧油醬醋卻多了,臨街還都開出了老北京麪點外帶窗口。

盒馬mini和平里店

從購物中心到忙碌嘈雜的老舊小區,從高端化到臨街小店,盒馬終於走下了新零售的神壇。如今,盒馬的目標看起來更清晰了,但同時,一場新的競速也在盒馬和傳統零售商,還有生鮮電商玩家們之間展開了。

盒馬捨棄“盒馬”

在這兩家店中,你已經再難看到盒馬鮮生最初面世時的樣子,它開始捨棄一些曾讓自己贏得討論度的元素。

首先,盒馬不再“高端”。

相對於盒馬鮮生,盒馬mini店的面積更小了:盒馬mini黃寺店總面積不到800平方米,其中前場面積約500多平方米,包括倉庫在內的後場面積約200多平方米,和平里店的前場面積則是600平米。

黃寺店,有着菸酒櫃檯的“收銀臺”

盒馬mini的SKU也開始走精簡路線,總體維持在2000個SKU左右,相當於一家成熟便利店的普遍水準。相比盒馬鮮生大幾千的SKU數量,這個數字已經減去大半,要知道,位於朝陽區十里堡的盒馬鮮生面積高達1萬平米,SKU近萬。

盒馬鮮生起家,是用各類進口活海鮮打響的口號, 現在 的mini業態,卻是 在盒馬供應鏈的基礎上做了精簡,放棄了對烹飪有着較高要求的大海鮮, 比如,足夠吸睛的帝王蟹、波龍等就沒有出現在黃寺店,活鮮中只保留了部分魚類、蝦貝類這些價格更低,也更容易烹飪的品類。

黃寺店,水產區

和平里店

同時,盒馬mini店還提高了主食、熟食等即食性商品的佔比。兩家店進門的位置皆留給了以麪點爲主的北京小喫,且都開有臨街的外帶窗口,另外,盒馬自營炸物、海鮮工坊等有保留,不過面積小了很多。在黃寺店中,還有一個簡易的用餐區 (和平里店無)

簡易的盒馬mini也沒有了懸掛鏈。北京區域盒馬mini負責人李凌告訴虎嗅在內的媒體,取消懸掛鏈是因爲盒馬mini的揀貨鏈路與盒馬先生不一樣了,因爲面積小,在mini店一個店員就可以進行全場揀貨。

而盒馬捨棄的更重要的一部分,還是“場景”。

盒馬對自己的定位曾是即食海鮮、購物和檔口餐飲合體的多場景、一體化購物場所,不過,盒馬mini如今只服務1.5公里內的社區用戶,隨着盒馬mini的營業面積和服務面積的縮小,簡單場景成爲特點,盒馬mini開始弱化“場景化”。

很顯然,社區這一場景是到店的最後一個堡壘。雖然所有人都在繼續強調來自線上的訂單佔比增長了多少,但是短時間內,零售商們都還無法脫離來自線下的客流。

再往更深一層次說,盒馬鮮生雖一直是阿里新零售陣營中的高調派,有旗幟和樣本意義,但是它卻一直沒有等來全面盈利的消息,之後盒馬mini或許會成爲達成盈利KPI的主力軍——

根據盒馬mini項目負責人倪曉俊的說法,盒馬mini開業三個月以上的門店,單店日店均銷售實現了20萬,坪效是行業內普通社區零售店的6倍以上。同時,六月份開始,盒馬mini每個月都實現了整體盈利,而建店成本基本上是鮮生門店的十分之一。

從新零售雲端走下的盒馬,也終於有底氣談“賺錢”這回事了。

“填空”之戰

盒馬瞄準mini店的節奏,其實也基本符合零售業態目前的趨勢。

這些年,隨着電商和到家業態的培育,消費者的購物需求開始從商品紛雜的大賣場轉向小型的精品店,尤其是在上半年疫情的催化之下,mini店很快就會遍地開花了。

根據 聯商網 的報道,大潤發也正在試水mini店,首家小潤髮MART-mini即將亮相南通。小潤髮的定位也是新零售社區生鮮超市,經營品類以生鮮爲主,佔比60%以上,快消品類也基本齊全。面積約爲200~500平米,靠近社區,不做活海鮮。

圖片來自聯商網

對需要鞏固和拓展市場佔有率的大型零售商們來說,mini店被賦予的期望大都一致——爲大店和已有市場進行“填空”,順便進攻一波下沉市場。

倪曉俊此次就說,盒馬mini在北京,“承擔的主要的功能就是配合鮮生大店進行‘填縫’, 我們希望盒馬mini更多地去填補鮮生大店沒辦法覆蓋的空白區域。未來一到兩年,結合整個的開店計劃,兩種模式 (盒馬鮮生+盒馬mini) 共同推進,來完成北京市場的全面覆蓋。”

虎嗅之前寫過,由於最初的定位,主打生猛海鮮的盒馬鮮生往“下”走並不容易,理論上,盒馬mini可以幫助身處城市中心、客單價相對較高的盒馬,佈局除北京、上海、杭州等一二線城市外的相對下沉區域,以及遠離CBD和熙攘商場的郊區。

不過,mini業態的興起,無疑又會帶來新的難題。

永輝超市總裁李國曾坦言之所以發展永輝的mini業態,就是通過對空白市場的補充,促使其業績增長。不過,“永輝mini業態和創業型的社區生鮮店的定位和服務用戶初衷都趨於雷同,比拼的是供應鏈實力和精細化運營能力。”

供應鏈能力、小店的經營效果、消費者的使用體驗,以及線上線下的協同,是否能出現有效的聯動效果,還有待驗證。而且, 當服務範圍縮小、服務對象更加精準的時候,零售的本地化就又提出了更大的考驗 :選品的精準、履約的實效和體驗要求難度會加大,消費者到店的體驗也要強於社區已有的商超菜場、夫妻老婆店纔行。

不過,侯毅面對便利店和夫妻老婆店的信心早已經表達了出來,他曾經解釋過盒馬爲什麼不去開更小的店,而是選擇500~1000平米的面積範圍,是因爲業態之間的“定位不一樣”。

“盒馬提倡不管是大店還是小店都要能解決一站式購物 (需求) ,從週一到週五,從買菜買水果到買日食、即食。這樣的店基本上在500平方米以上,所以我們認爲500平方米以上在一個社區才能夠贏得真正意義上的絕對競爭能力。”

巧合的是,就在盒馬黃寺店所在的巷口,就有一家小型的“菜籃子便民服務站”,裏面所售都是散裝蔬菜。而在店的另一邊,則是一家每日優鮮的前置倉。於是 在這個小巷子裏,三種生鮮業態形成了一種戲劇性的呈現。

對於選址,李凌表示這是“巧合”。但顯然,已經放棄了前置倉模式的盒馬,還是註定要通過盒馬mini來和對手們再進行一番比試的。

mini已經進京,但是盒馬mini整體的擴張如今還沒有到提速的階段。目前在上海,盒馬mini有着6家店。倪曉俊表示,今年年內會完成盒馬mini在上海核心商圈和社區的全面覆蓋,之後會沿地鐵覆蓋郊區和城鎮。

而剛剛走進北京巷子裏的盒馬mini,正在對前來的大爺大媽們進行盒馬APP的下載和使用教育。就在這個過程中,曾經高在雲端的盒馬,正在回到地上、市井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