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此人是一代書法大家,安史之亂後拒不投降叛軍,被叛軍活活勒死!

唐王朝經歷安史之亂後,由盛轉衰,藩鎮割據的局面一發不可收拾,中央政權威信更低,竟然出現令不出京城的奇觀,各地藩鎮自以爲平亂有功,向唐王朝要錢要人要官,中央擔心惹惱藩鎮勢力,再出現第二個安史之亂,也忍氣吞聲,無可奈何。

書法大家顏真卿的侄子在安史之亂中死活不投降叛軍而被叛軍殘忍殺害,顏真卿揮淚寫下了千古名篇《祭侄文稿》。沒想到後來顏真卿的命運竟然和他侄子的命運如出一轍,都難逃一死。

▲顏真卿《祭侄文稿》

公元783年,淮西節度使李希烈叛亂,攻克汝州,當時顏真卿爲傳達朝廷旨意,深入虎穴。顏真卿剛到,李希烈就想給他一個下馬威。在見面時,李希烈讓自己的部將和養子一千多人都聚集在廳堂內外。顏真卿剛開始宣讀聖旨,那些人就衝上來,手裏拿着明晃晃的尖刀,圍住他又是謾罵,又是威脅。對此,顏真卿面不改色,依然高聲宣讀聖旨。李希烈這才用身子護着他,命衆將退下。

李希烈派李元平勸說他,顏真卿斥責李元平說:“你受國家委任爲官,不能報答國家,想我沒有兵殺你,還來誘說我嗎?”李希烈請來他的同黨,設盛會,喚來顏真卿,並指使戲子們借唱戲攻擊和侮辱朝廷。顏真卿憤怒地說:“您是皇帝的臣子,怎麼能這樣做!”起身拂衣離去。李希烈非常慚愧。

當時朱滔、王武俊、田悅、李納等藩鎮的使者都在座,對李希烈說:“很早就聽說顏太師的名望高,品德好,您想當皇帝,太師來了,選人當宰相誰能超過太師?”顏真卿斥責說:“你們聽說顏常山沒有?那是我的兄長,安祿山反叛時,首先起義兵抵抗,後來即使被俘了,也不住口地罵叛賊。我將近八十歲了,官做到太師,我至死保持我的名節,怎麼會屈服於你們的脅迫!”衆人面盡失色。

李希烈最終將顏真卿逮捕,用甲士看守着。在庭院中挖了一丈見方的坑,傳言說要活埋他,顏真卿約見李希烈說:“死生有命,何必搞那些鬼把戲!”顏真卿絲毫不爲所懼,李希烈無奈只好將他押入牢中。

公元784年,由於局勢扭轉,唐軍在平叛戰場上獲取了主動權,李希烈自知大事不妙,於是便加緊逼迫顏真卿,某天,使者前來傳信,顏真卿叩頭跪拜,自稱不知天使駕到,有失遠迎,問使者從哪裏來,使者回答說:從大梁來。顏真卿罵道:“原來是叛賊,何敢稱詔!”於是被縊殺,享年七十六歲,時爲興元元年八月初三(784年8月23日)。

嗣曹王李皋聽到顏真卿死節的消息後,爲他流下眼淚,三軍都爲之痛哭。半年後,叛亂平定,淮西節度使陳仙奇派軍將護送顏真卿的靈柩回京,顏真卿之子顏頵、顏碩至汝州襄城縣迎喪。同年,葬於京兆萬年顏氏祖塋。德宗爲他廢朝五日,追贈司徒,諡號“文忠”,另贈錢五十萬、粟二百碩。

顏真卿的書法作品在後世廣爲流傳,價值千萬,後世學習者極多,甚至有“學書當學顏”的說法,其實人們之所以如此推崇顏真卿的書法,主要是因爲顏真卿秉性正直,篤實純厚,不阿於權貴,不屈意媚上,剛正有氣節,以義烈聞名於時,最終以死明志的高潔品格,正因爲如此,顏真卿與其書法才能歷經千年依然被後人所尊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