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大多信奉養兒防老,可大家捫心自問一下,養兒真能防老嗎?不可否認,確實有一些子女對父母盡心盡孝,可更多的,則是不聞不管,有的甚至反過來啃老坑老。可以說,在今天這個以利相處的社會里,養兒防老是越來越不可靠了。

不久前在小區裏碰到的一個60多歲的阿姨便是這種情況,阿姨早年喪夫,靠自己把一個兒子撫養長大,還供他讀了大學。如今兒已經結婚生子,按理說可以頤養天年了,可她卻還在四處翻垃圾桶撿垃圾來補貼家用,住的也是小區裏租的最便宜的車庫。與此同時,兒子一家三口卻住在高檔小區,而且明明有三個臥室,卻不讓阿姨住進去,原因是兒子的丈母孃偶爾要過來小住。

說起兒子,阿姨是既驕傲又心痛,她把兒子含辛茹苦養大,也看着他出人頭地,可到頭來,自己成家立業了,就把親孃給一把甩了。本以爲可以養兒防老,現在卻老無着落,年過六旬還在靠撿垃圾度日,一想到這裏,阿姨便老淚縱橫。

養兒防老不可靠,養老還需靠自己

贍養是義務,執行卻全憑良心

爲什麼說養兒防老不可靠呢?因爲贍養父母和撫養子女是完全不一樣的。幾乎沒有哪一位父母不願意盡心盡力地撫養子女,卻很少有子女願意用同等的心態和投入去贍養父母,無論古今中外,皆是如此。不過這也是符合自然規律的,因爲比起小孩,老人的價值要大打折扣,所以進化讓我們更注重撫養子女,而不是贍養父母。這就意味着,子女是否孝順,是否願意盡心盡力地贍養父母,全憑自己的良心,儘管中國的法律規定它是一項義務。

現實的壓力,也讓子女很難孝順起來

其實養兒防老不可靠這件事,也不能只怪子女,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這個社會加給年輕人的壓力是很大的,房子、車子、一家老小的醫療以及孩子的教育等等,就像一座座大山一樣壓迫在他們的頭上。

如此重壓之下,年輕人是很難再爲父母的晚年生活負擔多少了。要知道,每一點付出,都會面臨利益的考量,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子女特別孝順,否則就別指望他們真爲你付出多少。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種付出不會再有回報了,相關的回報,早就已經兌現完畢了。

雖然父母不能在自己的養老問題上對子女抱太大的希望,但有一說一,如果子女孝順的話,真到困難時候,肯定也不會不聞不管的。而且即便沒到那種地步,平時經常過來噓寒問暖,晚年生活的質量也將大大提升。所以對於父母來說,養出一個孝順的孩子,仍然是很有必要的。而想要達到這個目的,就得注意以下三種不孝的"苗頭"。

孩子有這三種不孝"苗頭",父母就得及時引導,別等老了再來後悔

1. 自私

自私的人總是過於看重自己的利益,不願意與別人分享,所以在父母養老上,就會特別摳門,有的甚至連一個月一兩百塊錢都不願意拿,儘管他平時喫頓飯都不止這個數。自私是刻在咱們的基因裏的,所以有種觀點認爲人生來自私,但後天的教育,可以讓一個人變得不那麼自私。所以如果你發現自己的孩子自私自利,比如拒絕任何人碰他的東西,那就一定要好好管教,引導他學會分享。只有孩子不那麼自私,等你老了,纔有可能孝順。

2. 蠻橫

贍養父母雖然是法律規定的一項義務,但在執行層面上,卻多是靠道德來約束。比如在農村,哪家的兒子不養老人,就一定會被衆人看不起。這就意味着,如果子女講道理,道德感高,就會比較孝順,反之,蠻橫不講理的人,沒有了道德上的束縛感,當然也就不怕別人指指點點了。蠻橫的性格不是一天養成的,如果孩子從小就喜歡狡辯,不願認錯,那就有發展成蠻橫的可能。對於這種蠻橫的苗頭,父母也應該及時壓制。

3. 懶惰

有的子女不是不願意贍養父母,而是沒有能力。不過當今社會,只要有手有腳,有一份穩定收入還是非常容易的,所以多數沒能力的子女,其實是因爲懶惰。懶惰的子女不但不孝順,還會反過來啃老,因此父母不應該從小慣着孩子,該孩子做的事就得讓他親自完成,要把懶惰的苗頭扼殺在襁褓中。

只要能遏制着這三種不孝"苗頭",你的晚年就會大概率幸福。因爲沒有這三種缺點的子女,哪怕經濟條件不是很寬裕,也會盡可能地奉養父母,是你晚年生活的託底保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