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墨騰分享了一篇關於lazada換帥的博文,引來不少熱議。很多朋友看來對中國公司、尤其是巨頭、在海外開拓市場以及併購整合運營過程中所遇到的文化、組織結構、人才和領導力等方面的挑戰是深有體會的。

也有朋友指出騰訊在海外的投資比阿里似乎成功很多(也有人說國內也是)。其實網上已經有很多關於騰訊出海甚至國內投資的總結了 - 大家隨便一搜索都能出現很多。正好最近在爲我們關於企業出海的書做一些調研,這裏也簡單分享一下騰訊在海外的活動和投資概況。

騰訊早期在海外並非一帆風順

早期騰訊對於微信的國際化其實是抱有相當大的信心的,同時也投入了不少的人力和資金。

微信於2012年開始國際化,陸續進入印度以及東南亞市場,並投入大量媒體資源進行宣傳,包括投放電視廣告,邀請梅西等明星作爲全球代言人等。並在早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由於產品設計以及版本更新等問題使得用戶留存率並不高。

另外在當時的企業出海大環境下,無論是人才儲備還是對於本地合作伙伴的選擇,都是摸着石頭過河,這也就導致了在產品本地化的過程中困難重重。

而且當時微信的主要市場還是以國內爲主,加上國外市場競爭手Line的攻城拔寨和Whatsapp的無腦簡單,微信也逐漸錯失了國際化的機會。最終於2014年開始逐步放棄對微信國際化的大規模投入。根據墨騰朋友的表述,微信國際化的這幾年間至少花費了好幾億美金 (當然,放在2020年對比TikTok的海外拓展,這個又好像不是真錢了)。

積極佈局海外投資版圖

正如之前在國內放棄了在電商、搜索、出行等領域自己乾的想法,轉而投資了京東、搜狗、滴滴等公司的戰略一樣。騰訊估計也充分意識到了海外市場的複雜性,也可能認識到了組織結構要做自己下手開拓業務中間會遇到的很多問題,開始更多地以投資的方式在海外拓展疆土。

相比於阿里的控股式投資併購,騰訊很多時候是採用一種大方給資源技術和錢,但並不干涉太多的放養式投資方式。而這種方式也獲得了巨大成功,根據胡潤2019年數據顯示,騰訊的投資版圖裏已經投出了近46家獨角獸成功超過軟銀。在”全球風投機構“裏位列第二。

對了,排名第一的還是大紅杉(最近又爲印度和東南亞募了一大筆錢)。

遊戲投資一馬當先

遊戲其實一直屬於悶聲發大財的一個領域。而本身作爲遊戲巨頭的騰訊,對於遊戲領域投資的執念在全球範圍來看都是屈指可數的,在做遊戲就是在投遊戲的路上。從收購英雄聯盟的拳頭公司到投資近年流行的PUBG開發商藍洞(已於2017年改名爲PUBG Corporation)可謂對趨勢的把握快準狠。

PC方面投了育碧,動視等知名遊戲廠商,手遊方面更是斥資86億美元從軟銀手裏收購了部落衝突開發商Supercell. 這也是全球遊戲業迄今爲止最大規模的單筆收購金額。

騰訊遊戲創新基金會(TGIF)也曾表示,每年通常會面向全球投資20~30家中小工作室,旨在提前6-10年扶持下一個爆款。

遊戲本來就和電影甚至一定程度上新藥研發一樣,靠內部和外部工作室自由發揮然後強勢資源注入能夠跑出來的。所以這邊說騰訊自己開發能力怎麼樣怎麼樣其實好壞不重要,資源配置做對了就行了。

多個賽道下注,投資遍佈五大洲

東南亞:

大家對於騰訊在東南亞投資的冬海和Gojek都比較熟悉了,菲律賓投了金融科技Voyager。而且在泰國,騰訊收購了門戶Sanook並且自己開搞WeTV(騰訊視頻海外版)。最近一舉收購了馬來西亞流媒體平臺Ifix的資產,給WeTV應該是 添磚加瓦 走了捷徑。

印度:

其實騰訊在印度投資互聯網公司開始得還挺早的。不只是Swiggy,Ola等一衆獨角獸背後都有騰訊的身影。去年很火、近期裁員的B2B平臺Udaan也有騰訊投資;騰訊同時也入股了保險中介平臺PolicyBazaar。再往前醫療平臺Practo和新聞聚合Newsdog這種都投過。

不知道喫雞遊戲最近沒在印度的查禁名單上是否和騰訊以投資爲主而不是自己拓展運營有關

歐美:

騰訊不僅只是在 新興市場 十分活躍,而且在歐美等發達國家也有涉足,比如來自瑞典音樂平臺(蘋果怎麼搞都搞不死的)Spotify和德國純電動飛機制造商LiLium。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在全球投資範圍中,美國是騰訊最熱衷投資的地區。除了我們常見的出行,金融領域外,美國的AI,醫療健康,企業服務等是騰訊重點關注的投資領域。

超然的未來?

在海外跟在國內一樣,騰訊和阿里的投資風格差異非常明顯。阿里像是一個內功深厚,闖蕩江湖的俠客,試圖把各家所長都納入自己的生態體系、打通基層數據而集大成。外延團隊聽話比能力重要。

騰訊則更像是一個純粹的投資人,四處撒網,佈局廣泛。但是外界普遍說的“佈局”我們覺得是有點把簡單問題複雜化了。

投資起來畢竟比每天要去管理各種人和各種破事輕鬆多了 - 而且避免了中國企業在海外的幾個核心問題:到底有多大決心、要投入多少資源、放誰去做、產品如何本地化。同時,面對監管也更不容易引起戒備心或者是敵意。

當然,這也也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過投資的公司失敗的話,損失有限。而不去過多幹涉給你自己有個超然的角色 - 也更能夠調動創始人和公司的積極性。

在海外劇烈變動的大環境下,培植一圈朋友或許是最靠譜的拓展路徑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