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純屬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哭是很常見的事情,疼了哭,餓了哭,不高興了也哭。哭泣作爲向外界反映自身感受的表現機制,成爲我們判斷孩子身體或情緒狀況的重要指標。

前段時間一位朋友問我,孩子哭了到底要不要抱?她自己看了一些有關孩子教育和培養的一些文章,發現其中有些觀點出入很大,甚至是相悖的。

那麼孩子哭了到底應不應該抱呢?今天我們就來談一談,孩子哭了該不該抱的問題。孩子哭了才抱,不哭就不抱的教育方法到底有什麼問題?

一、 抱VS不抱

1、孩子不哭就不抱?

不同性格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有的孩子不哭不等於不需要抱。不同的性格的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不同,熱情開朗的孩子被同伴打了可能會打回去或者是去告訴家長聽,但是內斂的孩子卻會自己躲起來偷偷難過。哭確實是孩子向外界傳達自身感受的重要機制,但卻不是唯一的機制。孩子的成長是一個不斷向"大人"靠近的過程,隨着年紀的增長,孩子可能越來越少哭,但這並不代表孩子遇到的煩惱變少了。

不少家長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堅強,更有不少男孩的家長會對孩子提出"流血流汗不流淚"這樣的男子漢要求,崇尚孩子不哭就不抱,哭了才抱的教育理論。但是這樣的處理方式,卻不是妥當的。

"抱"是家長向孩子傳達愛意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抱不僅僅是家長安慰孩子的手段,還可以是鼓勵孩子的手段。

2、孩子哭了才抱?

有的家長認爲,只有孩子哭了的時候才需要擁抱,其他時候是不需要的擁抱的。這是因爲家長沒有正確看到擁抱的作用。

心理研究表明,經常被觸摸和擁抱的孩子心理素質會更強,性格也會更加活潑開朗樂觀。其次,孩子不哭不抱,哭了才抱可能會讓孩子認爲只有哭才能的到家長的關注,這何嘗不是一種鼓勵孩子通過哭泣,而不是通過發展自己而獲得關注的一種方式呢?

二、 孩子不哭不抱,哭了才抱的危害

1、會讓孩子認爲"哭"纔可以獲得關注

孩子不哭時就不抱孩子,孩子哭了纔會去抱孩子可能會導致孩子認爲,只有哭才能獲得家長的關注,所以孩子就會把"哭"當作索取擁抱的手段。

"抱"能給予孩子安全感,有利於孩子健康成長,但是一旦孩子把哭泣當做了索取溫暖的手段,經常無緣無故地哭,不但不利於孩子的嗓子發育,還會讓家長感到厭煩。

在孩子還沒學會講話之前,哭泣就是孩子和父母最常用也是做重要的溝通方式之一。孩子通過自己的哭聲,向父母傳達自己身體或者心理不舒服的信息,同時希望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父母的安慰。孩子一哭就抱,可能會導致孩子經常無節制的哭泣,不利於孩子成長和獨立。

2、會讓不哭的孩子情感被忽視

俗話說,會哭的孩子有糖喫。但是每個孩子表達情感的方式是不一樣的,不是每個孩子都會爲了糖就賴着父母哭泣。如果父母把孩子是否哭泣,當作是否應該擁抱孩子的標準的話,那麼那些不愛哭的孩子的情感就很容易被忽視。

孩子不哭不抱可能會讓需要安慰,卻不會通過哭泣表達的孩子,無法得到父母的關注,從而導致這些孩子無法排解自己的心理問題或者生理問題,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3、可能會讓孩子過度依賴父母

孩子一哭就抱,可能會讓孩子認爲自己只要哭,父母就會出面幫自己解決問題,這就可能導致孩子過度依賴父母,人格難以獨立。

許多老一代的家長都看不得孩子哭,一方面覺得孩子哭很"慘",一方面孩子的哭聲確實鬧心,所以孩子一哭泣就會去擁抱孩子。但是這種一哭就抱的行爲是不利於孩子成長的。

假設孩子犯了錯誤,家長批評了幾句之後,孩子哭了。那麼這時候有的家長就會認爲,孩子都哭了,肯定是知道錯了,就迫不及待地去抱孩子。殊不知這樣的行爲,是不利於孩子認識自己的錯誤行爲,不利於孩子培養正確的價值觀。

孩子發現自己只要一哭,家長就會來擁抱自己,爲自己解決麻煩,或者原諒自己,孩子可能就會形成過度依賴家長的現象,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三、 什麼時候應該抱孩子?

有的家長一看到前面就會說了,我抱也不行,不抱也不行,那該怎麼辦呢?其實,很簡單,"抱"肯定是需要抱的,問題是什麼時候該抱,什麼時候不該抱呢?

1、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應該抱孩子

家長是孩子最堅實的後盾。所以當孩子身體或者心理受到傷害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擁抱的方式安慰孩子,給予孩子繼續前進和麪對困難的力量。

擁抱可以給予孩子安慰和溫暖,可以穩定孩子的情緒,讓孩子冷靜下來,從而能夠更加清晰地和家長溝通情況。

例如孩子學自行車的時候不小心摔下來,蹭破了手掌的時候,我們就可以抱抱孩子,同時輕拍的孩子的背部安慰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從而轉移孩子對受傷這件事情的注意力。可能孩子從自行車上摔下來後,還會對自行車產生一定的恐懼心理,不願意再繼續學習自行車。這時候,我們就可以抱抱孩子,通過這樣的方式鼓勵孩子克服心裏的恐懼。

孩子受到傷害的時候,也是孩子身體和心理都比較脆弱的時候,這時候擁抱孩子的目的是安慰和鼓勵,撫慰孩子身體和心理受到的傷害,鼓勵孩子在面對困難是要敢於面對和堅持。通過擁抱告訴孩子,不管結果如何,父母都會站在你的身後,支持你。

2、孩子獲得一定成功的時候的可以抱孩子

擁抱不僅僅可以安慰孩子,還可以作爲對孩子的獎勵。心理學研究表明,母親對孩子天生就有一種吸引力,孩子在和母親肢體接觸的過程中容易產生安全感、滿足感和喜悅感。

所以,除了孩子受傷的時候,孩子獲得成功的時候,我們也可以通過"擁抱",鼓勵孩子繼續努力。假如孩子在文藝匯演中,表現比較好,我們家長就可以抱抱自己的孩子,多說幾句表揚和鼓勵的話。

通過這樣的擁抱,孩子會變得更加自信、更加積極向上。

3、孩子犯了錯誤卻不知錯的時候不能抱孩子

當孩子犯了錯誤,卻不知悔改的時候,一定不能爲了讓孩子不哭就去抱孩子。孩子不知悔改的時候,還去抱孩子可能會讓孩子更加難以認識到自身存在的錯誤,不利於孩子改正自己的缺點,也不利於孩子價值觀的構建。

對待錯誤就要有對待錯誤的方式。在孩子犯了錯誤之後,我們應該冷靜下來和孩子溝通,分析孩子哪裏錯了,爲什麼錯。當把這個錯誤分析完了,孩子也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的時候,我們纔可以擁抱孩子,同時勸誡孩子下次不要再犯類似的錯誤。

孩子哭了該不該抱?什麼時候抱?等等這些問題,都是值得我們去研究的。"抱"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動作,但是這個動作對孩子的成長卻是十分重要的。我們家長要把握好"抱孩子"與"不抱孩子"的尺度,在合適的時候抱抱孩子,讓孩子擁有一個溫暖溫馨的童年。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母親,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