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國際公共交通聯會(UITP)的官方統計簡報。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獲唯一授權中文翻譯並發表。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世界共有389個城市擁有有軌電車和輕軌(本文把兩者統稱爲有軌電車)。本文將以數據的形式展示2015年以來各地區有軌電車的演變,以及截至2018年時有軌電車的發展現狀。

有軌電車的復興

進入21世紀以來,有軌電車在世界範圍內呈快速發展的趨勢,至少有108個城市在此期間內(重新)開通市內首條有軌電車線路,如圖1所示。歐洲地區共開通運營60條新線,與其他地區相比處於領先地位,該數據不包括重新開通運營的既有線路或既有線路的延長線。亞太地區和北美地區緊隨其後,新開通線路分別爲20條和16條。

2014年至2018年間,新開通的有軌電車線路達到1153km(見圖2)。其中2017年是一個分水嶺,在此之後亞太地區新增線路里程首次超過歐洲地區(見圖3)。這個趨勢還將繼續下去,這是由於中國開始大規模投資建設中運量系統,而在歐洲地區更多的資金將用於既有線路的升級改造及日常維護。

客流量

2018年,全世界有軌電車共計發送旅客146.51億人次,其中歐洲地區達到104.22億人次。早在2016年,歐洲地區的年客流量就已突破100億大關。歐亞大陸地區是除歐洲地區外唯一一個年客流量超過10億人次的地區。如圖4所示,其它地區的年客流量均低於10億人次。

如圖5所示,有軌電車客流從2015年的139.86 億人次增長到2018年的146.51億人次,增長量爲6.72億人次,增長率爲4.8%。

如圖6所示,除了歐亞大陸地區外,2015年-2018年間其他地區的有軌電車客流都呈增長趨勢,其中中東和北非地區爲30%(+9500萬人次),拉丁美洲地區爲64%(+5900萬人次),亞太地區爲15%(+1.01億人次),歐洲地區爲7%(+6.75億人次),北美地區爲1%(+1000萬人次),非洲地區於2016年開通有軌電車線路,至2018年客流保持穩定,無明顯的增加。

與其它地區相反的是,歐亞大陸地區的客流呈下降趨勢,與2015年相比,2018年的客流量下降了12%,主要原因在於部分線路停運,或者缺少足夠的資金以維持運營服務質量。

全年人均乘坐次數是衡量當地有軌電車系統服務水平和使用強度的重要指標,計算該指標時涉及到居民數量的統計,需與當地人口統計時採用的方法一致。計算結果顯示,各地區該指標在2至56次/ 人年之間,如圖7所示。

而在各地區內部,國與國之間亦呈現較明顯的差別,例如北美地區的加拿大爲27次/人年,美國爲5次/人年,歐洲地區的德國和法國分別爲138次/人年和44次/人年。

布達佩斯擁有世界上客流量最大的有軌電車線網,2018年全年客流量達到4.27億人次。世界排名前十的城市見圖8。除了巴黎是25年前重新開通有軌電車線路外,其它城市的線網建成歷史都比較悠久。這些城市中,只有香港和墨爾本是非歐洲城市。

亞歷山大港的有軌電車線網客運強度達到563萬人次/公里年,是世界上最擁擠的線網。排名前十的城市見圖9。

基礎設施概況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世界已有389個城市開通運營了有軌電車,線路總計2304條,總計里程達到15847km。有些城市存在不同運營商的情況,如香港、馬德里、里昂、巴黎、巴塞爾等,同一城市按一個系統統計。圖10顯示了各地區的線路概況。

2015年-2018年,各地區的有軌電車線路里程幾乎都在增長,總增長量達到662km。但各地區的增長率有所差別,拉丁美洲地區爲62%,北美地區僅爲1%。非洲地區是唯一一個線路里程保持穩定不變的地區。歐亞大陸地區是唯一一個呈下降的地區(-83km),主要原因在於該地區自2015年以來共有10個城市停運了傳統有軌電車線路。

如圖12所示,各地區的線網結構(線路平均長度和平均站間距)存在明顯差別。歐洲地區的線路平均長度只有7.3km,拉丁美洲地區、北美地區和非洲地區以新建線路爲主,線路數量有限,因此線路平均長度較長(11-17.1km)。建成歷史悠久、線路系統較爲複雜的地區線路平均長度都比較短(例如歐洲地區、歐亞大陸地區和日本)。

墨爾本擁有世界上最長的有軌電車線網(250km),其次爲聖彼得堡(246km)和柏林(193.2km),排名前十位的城市見圖13。

車輛概況

截至2018年,服務於各地區2304條有軌電車線路的車輛,總計達到37290輛。車輛分佈數據見圖14。

當前,全球低地板車輛保有量總計爲12421輛,佔比37%。如圖15所示,各地區佔比有所差別,從100%(非洲地區)至低得多的水平。當然,先進低地板車輛的佔比取決於市場結構(與遺留有軌電車系統相比,新近有軌電車系統於90年代纔開始應用)、運營商和交通主管部門對於老舊車輛更新換代的投資能力。

用車隊密度指標(平均每公里線路的車輛保有量)來表明城市有軌電車運營車隊規模(見圖16)。

每公里車輛保有量的全球平均值爲2.2輛/公里。歐亞大陸地區的數值高,原因可能是其較長的車輛年限及衆多車輛沒有正常使用。中東和北非地區緊隨其後,和該地區常使用的雙牽引連掛運行計數爲2有關,如突尼斯、卡薩布蘭卡、拉巴特等。

基於32個國家提供的車公里數據計算得出全球車輛年行駛里程的加權平均值最高的達到78000km(北美地區),最低的爲44000km(中東和北非地區),擁有最大有軌電車線網的歐洲地區則爲52000km。圖17所顯示各地區之間的差異,主要與車輛使用年限及城市空間形態有關。線路越長,站間距越大,一般每天的計劃車輛行駛里程越多。

未來展望

隨着治理城市道路擁堵、提高城市空氣質量的壓力持續增加,同時爲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以緩解氣候變化,有軌電車將會成爲越來越多城市規劃決策者和出行羣衆的選擇。有軌電車具有無污染、噪音小、空間利用率高等優點。預計在未來三年內,新建成開通的有軌電車線路將會超過1000公里。

不過,在歐洲地區和歐亞大陸地區,更多的關注和資源將會用於對既有車輛、軌道和車站的維護保養和升級改造上,以保持老舊既有線路的正常運營和對乘客的吸引力。因此在這些地區,新建線路的增速會持續變緩,如圖18所示。北美地區將來也會受到這種趨勢的影響,有軌電車的增長將主要由亞太地區推動。

數據說明

本文的數據提煉自國際公共交通聯會(UITP)彙編的數據庫,該數據庫數據源自相關公司和諸如國家統計局、國家級別的協會組織等權威信息源的官方數據。

有軌電車和輕軌屬於城市軌道交通系統,其線路可敷設於路面,可在部分路段與其它交通共享路權,並在部分路段擁有自己的專用道(即“2級路權”)。採用膠輪、導向、多鉸接式車輛、擁有2級路權的系統也屬於本文統計範圍。本文關於有軌電車線路發展的預測的依據是UITP城軌項目數據庫資料。

翻譯: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有軌電車中心 梁帥文

審覈:中國城市軌道交通協會有軌電車分會、北京城建設計發展集團 馮愛軍、劉高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