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控制了海洋,誰就得到了世界”。

兩千多年前,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的這句名言成爲了世界各國榮辱與興衰的見證。

海權握,國則興;海權無,國則衰。自古以來,海洋有着重要的戰略地位。中國在歷史上雖說不是一個以海洋爲發展主線的國家,但在世界海洋文明的進程中,也寫下了濃墨重彩的篇章。

自秦漢時期開通的“海上絲綢之路”,一直充當着溝通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樑。隨着世界各國互通有無、聯繫的加強,中華文明也隨之傳播到世界各地。

更爲壯觀的是,600多年前,明朝航海家鄭和率領2.7萬多人組成的龐大船隊七下西洋,拉開了人類走向遠洋的序幕。

該船隊經東南亞、印度洋到達紅海和非洲,遍訪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其聲勢之大、足跡之廣、人數之多,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奇蹟。

據史料記載,鄭和下西洋比哥倫布發現美洲的遠航早了87年,比達伽馬到達印度海岸早92年,比麥哲倫的環球航行早114年,可見中國古代航海事業的強大。

然而,浩浩蕩蕩的壯舉落幕後,鄭和七下西洋的盛事猶如一場夕陽下的狂歡,明朝的“禁海令”、清朝的“閉關鎖國”政策讓中國遠洋航海的榮光一去不復返。

東方大國逐步走向海洋上的衰落,而西方工業文明就此起航。

1840年,西方列強通過海路,用堅船利炮轟開了清王朝的大門,從此中華民族開始了有海無防的痛苦記憶。

1856年,英國又製造了“亞羅號事件”,英法聯軍進犯廣州,正式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1884年,法國海軍襲擊福建水師,中法馬尾海戰爆發。

1894年,日本海軍在豐島海域襲擊清朝運兵船,甲午戰爭打響……

據統計,從1840年至1949年新中國成立的百年時間裏,日美英法等國軍艦入侵中國沿海地區達470餘次。敵國艦隊肆無忌憚地縱橫在我國上萬公里的海岸線上,任選薄弱的地方進行入侵,企圖以最快的速度、最小的代價將我國蠶食。

有海無防的年代,建立強大的海軍不容等待。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響徹雲天的炮火聲中,一支由13個人組成的人民海軍在泰州白馬廟宣告成立,從此奔向淺黃與深藍交織的遠方。

那時的人民海軍一窮二白,要資金沒資金,要設備沒設備,要技術沒技術。幾條日僞時期留下的殘破船隻和國民黨起義的幾艘小艦艇,就是人民海軍成立之初的全部家當。

1953年2月,毛主席首次視察海軍部隊,給“長江”“洛陽”“南昌”“黃河”“廣州”5艘軍艦寫下了影響深遠的題詞。他先給“長江艦”寫下“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要建立強大的海軍”,後又爲其他四艘軍艦寫下“爲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

落後的結果就是要忍受別人的歧視,直到今天我們看到下面的一幕仍然心酸不已。

1980年5月,時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的劉華清率團訪美,先後參觀了“CV-63小鷹”號和“CV-61突擊者”號航空母艦。由於美軍不讓中國人靠裝備太近,劉華清只能踮着腳尖觀摩。這一去,也堅定了他要建航母的決心:“如果中國不建航母,我死不瞑目。”

有多少冷眼和屈辱,就有多少奮力前行的倔強。

新時代的萬里海疆,見證中國海軍的鉅變。2012年9月25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完成建造和試驗試航,正式交付海軍。

從那一天起,“中國到底能不能有航母”不再是個問題,“中國到底該造幾艘航母”成爲熱議的話題。

7年後,2019年12月17日,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威武入列,標誌中國正式進入“雙航母時代”。

不僅如此,大型驅逐艦、新型戰鬥機、預警機、反潛巡邏機等各大武器裝備進入了跨越式發展。

從白手起家到縱橫四海,從“麻雀真小,五臟俱無”到五大兵種俱全,從沿岸近海到遠海大洋,人民海軍一路劈波斬浪、走過了浴火涅盤的71年。

“向海而興、背海而衰,不能制海、必爲海制。”一個強大的國家,總是善於醞釀自身的每一次歷史性嬗變。

中國人民不會忘記600多年前在海上的榮光,也一定銘記西方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寫滿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但絕不會讓曾經的悲劇再次重演,讓中國的領土和主權受到一絲侵犯。

深藍色的號角已吹響,“邁步深藍”的隊伍正整裝出發。

今天是第16個“中國航海日”,站在新的起點,人民海軍會繼續逐夢深藍,向海圖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