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血鬼作爲一種超自然生物,在早期傳說中它們容貌醜陋皮膚髮紫,從骯髒的墳墓之中爬出來,攻擊周邊村莊的一切流動着鮮血的生物。

然而受到西方浪漫主義思潮的影響,吸血鬼逐漸被人們描寫成充滿魅力和情慾的角色。

特別是愛爾蘭作家布拉姆·斯托克於1897年發表了小說《德古拉》之後,吸血鬼就成爲了一種一身高貴禮服,散發着誘人魅力,還能變成蝙蝠翱翔於黑夜之中的生物了。

風度翩翩吸血男

在電影裏吸血鬼大多以高貴、優雅卻又怪誕、邪惡的形象出現,他們一般只在夜晚活動,靠吸食鮮血爲生。

布拉姆·斯托克的這部小說從默片時代至今也已有170多個大銀幕版本,將吸血鬼這一被美化了的形象深深地嵌入了人們的腦海裏。

環球在命懸一線的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推出救命的恐怖怪物系列,因朗·錢尼患癌症去世,便找到了在百老匯扮演德古拉伯爵的匈牙利演員貝拉·盧戈西。

[吸血鬼]大獲成功,據說當時誇張到只要貝拉在女粉絲面前一站,她們就會像着魔似的爲之瘋狂。

此片於1992年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翻拍,還榮獲三項奧斯卡大獎。

自此之後幾乎所有的吸血鬼形象都是以盧戈西的塑造爲藍本。

[驚情四百年]

從[吸血鬼]一片開始,到[德古拉的女兒]、[吸血鬼的兒子]再到之後的[吸血鬼的房子],質量不斷下降。

到了五十年代,好萊塢幾乎把吸血鬼的資源都用盡了,然而在歐洲,其迷人之處纔開始慢慢展現。

[德古拉的女兒]

鉛黃電影之父馬里奧·巴瓦和另一位導演裏卡多·弗雷德拍攝了[吸血迷魂],如臨夢境般的攝影和佈景讓人過目難忘。

緊接着著名的英國漢默電影公司啓用了克里斯托弗·李重新演繹著名的德古拉伯爵,並重新修改了斯托克小說的部分情節。

漢默特有的哥特式氛圍渲染無疑是成功的,這個系列接連着拍了七部續集,反響都還不錯。

[吸血迷魂]

情慾繚繞吸血女

很多吸血鬼電影或者小說裏,女吸血鬼一般都被描寫成男性吸血鬼的附庸,她們雖然美麗性感、充滿誘惑,但戲裏戲外都是實足的配角。

直到1915年,有妖婦之稱的性感炸彈蒂達·巴拉主演了由詩歌改編的作品[從前有個笨蛋],飾演一個佔有慾極強的女人,名叫The Vampire(吸血鬼),隱喻着女主人像吸血鬼那樣吞噬和耗盡無辜之人的生命。

有人認爲這是影史上第一部吸血鬼影片,同時也是第一個女性吸血鬼做主角的吸血鬼影片。

[從前有個笨蛋]

1936年好萊塢推出了[德古拉]的續集[德古拉的女兒],雖然影片並沒有獲得像[德古拉]那樣的成功,但電影裏若隱若現的女同情節使這部恐怖片成了女同性戀們必看的電影之一,併爲影評人所接受。

[德古拉的女兒]

1960年羅傑·瓦迪姆帶着妻子安妮特拍了史上第一部公開的女同性戀吸血鬼電影[血與玫瑰]。

影片根據歇爾丹·勒·法努的哥特小說《卡米拉》改編,講述了一個女人被吸血鬼纏身的故事。

這本小說甚至比布拉姆·斯托克的作品還早30多年,也是對《德古拉》影響最大的小說。

[血與玫瑰]

影片絕美的攝影和題材很容易讓人想到同時代的一批優秀的鉛黃電影比如巴瓦的[血與黑蕾絲]和[驅魔任務],同時讓人聯想到B級片之父的羅傑·科曼的愛倫坡八部曲,比如[萊姬婭之墓]。

[血與黑蕾絲]

1970年漢默公司又將這部小說改編,拍了[吸血鬼情人],作爲自己的第一部吸血鬼同性戀電影。

[吸血鬼情人]

六十年代末期和七十年代初,雖然充滿着哥特式韻味的漢默依舊統治着吸血鬼系列,但隨着性革命席捲歐洲以及嬉皮運動的興起,電影尺度也越來越大。

漢默哥特式的精神享受已經滿足不了觀衆們蠢蠢欲動的慾望了,香豔撩人的吸血鬼電影大量出現。

[赤裸的吸血鬼]

法國導演讓·洛林接連拍了[赤裸的吸血鬼]、[吸血鬼的強暴]和[吸血鬼的顫抖]三部軟核色情片,超現實、神祕主義加之情色將洛林一炮打響。

他將虐殺的純粹轉化成充滿詩意的永恆畫面,給吸血鬼電影提供了新的一條出路。

[吸血鬼的顫抖]

翻過比利牛斯山脈,多產的西班牙導演赫蘇斯·弗朗哥完成了與克里斯托弗·李合作的傅滿洲系列,把魔爪伸向了吸血鬼。

赫蘇斯·弗朗哥邀請克里斯托弗·李再次飾演德古拉伯爵,[德古拉之夜]一片就此誕生。

影片憑藉演員精彩的表演和忠實原著的改編,雖然不是漢默製作的小成本經典,但還是值得吸血鬼迷一看。

[德古拉之夜]

巧的是片中的演員克勞斯·金斯基九年之後出演了沃納·赫爾佐格導演的[諾斯費拉圖]一片中的德古拉伯爵。

可惜的是連續和李合作的兩部影片[血腥大法官]和[德古拉之夜]票房都不理想,弗朗哥的創作生涯和電影事業進入了低谷。

[血腥大法官]

1969年赫蘇斯·弗朗哥搬到法國之後,開始拍攝一系列很黃很暴力的剝削電影,自此之後癡迷上了女色和暴力,女同性戀吸血鬼當然必不可少。

不同於法國人的高冷,弗朗哥主打視覺刺激,他接下來的幾部吸血鬼影片完全脫離了主線,片中的女吸血鬼充滿誘惑讓人慾火焚身,例如[女同性戀吸血鬼]和[吸血鬼的女兒]。

[女同性戀吸血鬼]

雖說大部分的女同性戀吸血鬼影視作品都乏善可陳,但其中也不乏精品。

法國新浪潮女星德菲因·塞裏格領銜主演的[暗夜之女]便是其中之一。

影片以歷史上真實存在的匈牙利女伯爵伊麗莎白·貝思瑞爲藍本,造就了一部愛恨糾葛的復古文藝經典。

[暗夜之女]

八十年代託尼·斯科特的[千年血後]、新千年才女朱莉·德爾佩自編自導自演的[女伯爵]等片,也脫胎於此。

[女伯爵]

戲謔打鬧變喜劇

早在1948年好萊塢喜劇搭檔巴德·阿伯特和盧·科斯特洛就拍了一部惡搞喜劇片[兩傻大戰科學怪人]。

這是貝拉·盧戈西17年後再次也是最後一次飾演德古拉伯爵,拍完這部片之後他便離開環球影業轉戰電視圈。

吸血鬼出現在喜劇片裏,還有科學怪人在一邊搗蛋,這也是第一次,雖然巴德·阿伯特和盧·科斯特洛之後把環球電影公司的所有怪物搞了個遍,但始終沒能超越這部。

[兩傻大戰科學怪人]

1967年羅曼·波蘭斯基的[天師捉妖]算得上是這個類型裏的翹楚了,作爲波蘭斯基的第一部彩色長片,此片竟然是一部關於吸血鬼的喜劇片,這部賣座的電影之後還被改編成了一部音樂劇。

[天師捉妖]

1974年梅爾·布魯克斯導演的喜劇[新科學怪人]的成功催生了大衛·尼文主演的喜劇[吸血鬼],然而影片並未像前者那樣獲得極大的成功,反而是惡評如潮。

漢默這類老牌恐怖電影製作公司的逐漸沒落和一堆吸血鬼軟核色情片的侵襲,並沒有阻擋吸血鬼喜劇在美國發展的道路。

1979年的[前世冤家今世歡]絕對是對斯托克原著最爲顛覆的一次改編,影片將背景置於當代,萌弱的德古拉伯爵偶然在一本時尚雜誌裏發現了N年前愛戀的妮娜,隨着自己的古堡即將被政府改造成萬惡的青少年活動中心,他不得不和自己猥瑣的僕人奔向美國尋找真愛。

[前世冤家今世歡]

片中飾演德古拉伯爵的喬治·漢密爾頓和男配角阿特·約翰遜都奉獻了極佳的喜劇表演,漢密爾頓還提名了當年的金球獎喜劇類最佳男主角。

影片上映之後票房和口碑都大獲成功,作爲一部低成本的獨立電影小製作成功逆襲。

[前世冤家今世歡]

八十年代一批校園青春虐殺片興起,伴隨着誘人的電子音樂,[一咬定情]、[天師鬥殭屍]、[我最好的朋友是吸血鬼]這類驚悚喜劇性質的青春片一閃而過。

九十年代至今,吸血鬼題材的電影則顯現成各種類型的並存,既有科波拉那樣嚴肅正劇的[驚情四百年]、也有萊斯利·尼爾森搞怪的[吸血鬼也瘋狂]及新西蘭恐怖喜劇[吸血鬼生活],以各種方式消遣這種神祕生物。

[吸血鬼生活]

你最喜歡哪部吸血鬼電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