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山西一中學校長第10次參加高考,回應質疑:目的是指導教育改革,客觀也宣傳了學校)

今年參加高考的王世卿

41歲的王世卿是山西晉中某民辦中學的校長,紅星新聞記者聯繫上他時,他剛接受完本地一家媒體的採訪。

因爲今年第10次參加高考,王世卿再次“火”了。在衆多網友點讚的同時,也有部分網友質疑他佔用公共資源,是一種浪費行爲,還有一些網友認爲他是湊熱鬧,通過作秀炒作,宣傳自己的學校。

7月9日,今年高考結束後,王世卿在接受紅星新聞採訪時回應稱,自2015年以來,他在工作後已連續6年參加高考,第一年參考是因爲和朋友開玩笑,此後因爲有深刻的教學感悟,他堅持了下來。但他認爲,自己並未佔用公共資源,宣傳學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這談不上故意炒作。

否認“連續10年高考

四連考”考上大學,工作後第一次參考因“玩笑”

紅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記者):今年考下來,感覺如何?

王世卿(以下簡稱王):每年都差不多,只不過今年整體上比去年簡單一些,應該考得還可以,分數大概在400分左右。首先,做題速度上不來,畢竟不是十七八歲了。然後各個科目都考,今年考理科,我原來是物理教師,做這比較輕車熟路,其它科目上即使平時都有涉獵,但真正做題也做不過學生。

記者:這是你工作後第幾次參加高考?有媒體報道稱這是你連續第10年參加高考,是這樣嗎?

王:工作後的第6次,2015年一直持續到今年。但不是連續10次,上學時代從1997年到2000年連續考了4次,最終考上太原師範學院。

記者:你已是碩士,是什麼促使你去參加高考?家人、同事和朋友又如何看待?

王:2011年碩士研究生畢業後,我辭掉公職,創業辦起了(培訓)學校。到2015年,我在四年中參與各個科目的教學。有朋友問我爲什麼不自己去考一考,還問我能不能考過學生。我說估計考不過,畢竟自己不是十七八歲了,參加工作沒有那麼多時間去複習,但朋友就說我“不敢考”。“有什麼不敢的?”和朋友開玩笑,我2015年就去考了,就是考給一些朋友看。

王世卿參加高考後接受媒體採訪

當時,大家都是一種看笑話的心態。(工作後)第一年參加高考,自己也覺得挺搞笑的,這麼大年齡了還參加高考,但家人也沒有反對。第一年,我也是隨意報的文科,因爲朋友說我是理科出身,相信我理科能考好,便擡槓說“有本事把文科也考好”。

記者:工作後再進高考考場,第一年感覺如何,結果又咋樣?

王:一往考場上坐,就感覺回到十七八歲時。但當時是倉促上陣,考試前沒什麼準備,只做了兩套試卷,恢復了一些狀態,最後應該考了300多分,但具體記不得了。

記者:之後連續6年參考,又是什麼讓你堅持下來的呢?

王:2015年進入考場,親自和學生一起參加高考,我的教學感悟一下就深刻了許多。因爲對促進教學有幫助,我就下定決心,從那年起不間斷參加高考,一直考了6年。第一年我報考文科,2016年就考理科,就那樣形成一年考文科一年理科的規律,這樣就能涉獵高中的9個科目。

後面幾年考,因爲平時事務繁多,整塊時間拿不出來,只能偶爾抽點時間做一些試卷。最終的分數上,好的時候400多分,差的時候300多分,按山西的標準,基本就是二本C類(以前的三本)。

談收穫

把高考感受運用到日常教學中,也能得到很多方法和技巧

記者:參加高考讓你教學感悟頓時深刻了許多,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王:高考是中學教育的指揮棒,高考出題的方向朝哪走,中學的教學就應該朝哪開展。自己親自去考,和學生同一個時間和空間內做題,這個感受最明顯。如果說事後拿到試題、答案,再去研究,那就只是普通研究了,對於自己直觀的刺激,信息量和有關的思考遠不如在考場上知道的多。

王世卿和學生們在一起

記者:有媒體提到,你參加高考是爲了研究試題,現場感受,以指導教育改革。那麼,你參加高考,對你的教學又帶來了哪些幫助和改變呢?

王:我主要是把高考的感受運用到日常教學中去。比如,我的學校初中部、高中部正全面推廣硬筆書法。因爲,我參加高考後發現,很多學生寫字都比較潦草。推廣硬筆書法,保證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字跡、卷面比較漂亮,這是爲了大家在高考中的語文、歷史、政治等科目拿高分。

在語文科目上,我們大量推廣閱讀,學生初中三年閱讀40多本書,高中生三年閱讀50多本。因爲,我參加高考最直觀的感受是語文試卷的閱讀量越來越大,一般高考試卷的漢字大概有七八千字,如果沒有深厚閱讀功底,高考閱讀題都可能做不完。

其它科目如英語,我每年參加高考的體會就是英語要得較高分數,必須解決詞彙。那麼,怎麼解決詞彙,學校爲此開發了英語方面的教輔資料和幫助學生記單詞的撲克,學生通過打撲克記單詞。

記者:你原來是教物理的,物理科目又有哪些收穫?

王:原來,在個人教學中,我喜歡從課本出發,把小題組合編成大題,去出題。今年我就想倒回來,把10年的高考物理題全部拆開,把大題拆成“零部件”,在課本中找到原題。這個靈感,就是今年在考場上獲得的,因爲高考試卷中,物理的題都是比較綜合的,包括教材中的兩三個知識點。

王世卿參加高考

高考結束後,我會組織物理組老師們把每一道高考題拆解,還原到課本去,這個過程就把課本和高考建立起聯繫。我們研究10年高考,哪些考點是重點、難點,哪些容易,怎麼樣去考,經過我們研究,形成一套訓練體系,學生得分率就比較高。

記者:2015年你剛開始參加高考,主要是做教育培訓,而後纔開辦中學。當時參加高考,對你開展的教育培訓有哪些收穫和影響?

王:我親自參加考,每年會得到很多方法和技巧,主要是做題技巧——做各個科目,就知道應該放棄哪些題,爭取哪些題,時間如何來分配。

比如說英語考試,基礎好的同學可以正常按卷面順序做。但對於英語基礎比較薄弱的學生,如果按順序做,等到寫作文時就沒時間了。對於這批學生,我給他們的策略就是上了考場後,先用充足時間把作文寫完整,再做閱讀理解,最後難得分的完形填空有時間就做,使分值最大化。

此外,也包括上考場的注意事項,如考之前能不能喝水,如何注意那幾天的飲食,避免上考場拉肚子。

記者:你覺得自己參加高考,再推動學校教育改革的效果如何呢?

王:效果很明顯。通常,一般學校老師都是考試後拿試卷分析研究,再調整。而且,全校各個老師看法不一,難以形成合力。而在我的學校,我是校長,我親自去考了,各個科目都考了,回來我親自組織各個教研組的老師們分析研究試題,加進去我的感受和判斷,這樣把大家的智慧就凝聚在一起,最後形成統一的改革手段,推動起來就比較徹底。

回應質疑

對現行高考秩序沒影響,有宣傳效應但談不上故意炒作

記者:媒體是什麼時候開始關注你參加高考的事?

王:2017年開始,媒體關注的比較多,之前基本沒有關注。

王世卿和學生參加高考後合影

記者:幾年下來,每年都有不少網友點贊,但也有一些質疑,一是認爲你是佔用公共資源,另一方面是認爲你在炒作,爲自己的學校做宣傳。對此,你怎麼看?

王:基本上還是比較認可(我)的,至少代表一種從業者的精神。

而對於網友所質疑的佔用公共資源,高考資源主要是說大學錄取名額,我每年只參加高考,不填報志願,所以每年就不存在被錄取的事,這對現行高考秩序沒有什麼影響。因爲,我不是考上某個大學了,學校錄取我了,結果我不去,擠佔了別人名額。

關於宣傳學校,這個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通過新聞媒體報道,自然而然學校的名聲在社會上也會有一些傳播。這談不上故意炒作,但事實上給學校帶來了一些宣傳效應。

記者:也有網友認爲,你研究試題完全可以等到高考結束後,不一定非要上考場。你覺得呢?

王:規定的時間,和孩子們緊張地同時答題,這和事後教研組拿到試卷,喝着茶,開教研會,完全不是一種感覺。上場完全就進入競技狀態,事後只是單純研究。坐在高考考場,也是換個環境思考問題,可能平時思考的問題放到高考考場環境中,會有一些新的靈感。

記者:我注意到,你們學校公衆號這兩年也推送了你參加高考的事,在推送文章中還有你們學校的招生宣傳。這出於哪些考慮?

王:每個單位都有公衆號,發一些學校取得的成績,和學校發生的一些事情。公衆號的受衆主要是本校學生和家長,效果也是爲了對外宣傳學校,讓更多人知道學校,能來考察,適合學校的就會報名。

記者:學校老師有沒有受到你的影響?或者說,也有想去參加高考的?

王:我不動員,但目前有一些老師有一些想法,可能明年也會參加,但是數量不多。

記者:你打算一直考下去?

王:只要國家政策允許,我會一直考下去。至少第一個節點,考到我兒子上考場,我們父子同時進同時出。

羅崇緯 本文來源:紅星新聞 責任編輯:羅崇緯_NB120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