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江西5個站水位仍超警,鄱陽湖長胖14.4%,水域面積十年最大)

截至7月14日12時,湖北富水、長湖,安徽水陽江等9條河流超保證水位;雲南、四川、湖北、江西、安徽、江蘇、河南的52條河流超警戒水位。另外,鄱陽湖5個水文站——星子站、鄱陽站、永修站、湖口站及南昌站仍超警戒水位。

這是7月13日正在加固的昌江圩日。堤壩的右邊是不斷逼近壩頂的昌江,左邊是鄱陽縣縣城。

pic_615120

這是出現潰堤險情的九江市永修縣三角聯圩,當地政府緊急組織羣衆轉移,並設立安置點。

pic_614675

7月13日,長江干流、鄱陽湖區及其它圩堤超警堤防長度2475.21公里。當日投入抗洪搶險投入人力18.27萬人,累計投入109.9萬人。

pic_614180

7月12日,江西共有4個江河站水位突破1998年曆史水位。據長江水文網,13日8時至14日8時,長江流域內有9站超歷史(其中7站位於鄱陽湖湖區及尾閭)、7站超保、81站超警,主要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鄂東北水系、洞庭湖、鄱陽湖湖區及水系等。

江西省7月14日江河水情

江西省.png

截至14日8時許,饒河鄱陽站水位雖呈下降趨勢,但仍高於警戒水位逾1米。至7月14日14時,星子站、鄱陽站、永修站、湖口站及南昌站5個水文站水位仍超警戒線,同時,江西境內目前仍有9個水庫超汛限水位。

“退水不意味着安全,退水期也容易發生險情。”長江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陳桂亞介紹,雖然洪峯已過,但未來汛情仍然存在不確定性,應繼續做好防大汛的準備。

此次汛情中,水庫調節作用不容小覷。據悉,汛情發生以來,水利部累計調度大中型水庫2297座(次),攔蓄洪水647億立方米。爲緩解長江中下游防洪壓力,三峽水庫不斷減少出庫流量。7月6日8時三峽水庫出庫流量爲35300m?/s,經調節,7月11日8時流量爲23000m?/s。據統計,截至7月12日晚三峽水庫攔蓄洪水約30億立方米,相當於減少了210多個西湖的下泄水量。

圖二.jpg

湖泊同樣也是調節河川徑流的天然水庫。長江中下游地區地勢平坦、地形以平原爲主,湖泊河流衆多,水網密佈,我國的三大淡水湖鄱陽湖、洞庭湖、太湖均分佈在此,其中鄱陽湖最大,水域面積超過3000平方千米,儲水量約爲洞庭湖的1.65倍,是太湖的6倍多。而洞庭湖、鄱陽湖均位於長江干流,對於削減洪峯、調節長江干流流量具有重要意義。

就鄱陽湖而言,作爲一個吞吐型、季節性的湖泊,對調節長江水位有巨大作用。鄱陽湖年內季節性和年際差異性水位變動很大,如1976年洪水期與枯水期鄱陽湖星子站水位相差5米,湖面積相差3315平方千米,容量相差251億立方米。

727x773_5f0d9f5a55ddb.png

776x800_5f0d9f61ac99c.png

從近十年的鄱陽湖水域面積歷史數據來看,鄱陽湖水域面積的最大值集中出現在7月,均值約爲3644平方千米;此次汛期,鄱陽湖最大水域面積達到了近十年來最高峯,超過了4000平方千米,較上年增長了約14.4%。

圖三.jpg

長江流域面積約180萬平方千米,約佔我國國土面積的18.8%,暴雨是流域內洪水的主要成因。

總體來看,長江洪水具有三個特點:一是峯高量大,長江流量以萬爲單位,其他河流都是以千爲單位計算,7月12日長江武漢段水位達到今年入汛以來最高峯,漢口站洪峯水位28.77米,流量56499立方米每秒;二是持續時間長,大洪水、特大洪水一般都持續一個月以上,6月底重慶21萬餘人因暴雨受災,7月湖北、江西、安徽多地發生汛情,目前防汛形勢依然嚴峻;三是長江流域洪水組成複雜,容易干支流和上下游同時遭遇洪水,形成區域性大洪水。

長江中下游主要站點汛期水位情況

各地最高水位.jpg

安徽省水文局7月14日9時30分發布洪水橙色預警:受連續降雨和上游來水影響,長江干流安徽段全線仍超警戒,目前大通站以上已過洪峯,大通站以下受潮水影響預計未來水位將波動上漲。同日,太湖水位4.44米,超警戒水位0.64米,江蘇省水利廳預計太湖水位將超過4.50米,可能接近保證水位。

534x320_5f0d7e45bb5f1.png

中央氣象臺預計14日至16日,長江流域將再迎強降雨過程,四川東部、重慶、貴州北部、陝南、湖北、安徽、江蘇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部分地區累計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達200~300毫米。17日至21日,主雨帶西段仍維持在四川盆地東部和湖北一帶。

延伸閱讀
  • 安徽Ⅱ級救災應急響應!這5市被命令立即撤離人員
  • 黃河內蒙古部分河段發生衝淘塌陷 已基本得到控制
  • 又見紅色警報!四川多地凌晨發佈暴雨預警信號
netease 本文來源:南方都市報 責任編輯:紀珂_b649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