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倫支海屬於北冰洋陸緣海,總面積140.5萬平方公里,環繞着俄羅斯和挪威的海岸線,是北極地區最具戰略意義的海域。冷戰時期,俄羅斯在歐、亞大陸兩端打造“堡壘海區”:東有鄂霍茨克海、西有巴倫支海。特別是巴倫支海,其南部海域終年不結冰,建有俄在北冰洋唯一的常年不凍軍港——摩爾曼斯克港,俄北方艦隊和最大的戰略導彈核潛艇基地都在這裏。巴倫支海交通便捷,自然資源豐富,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冷戰期間,俄軍與北約軍隊頻繁在此發生軍事對峙。1987年,巴倫支海上空,一架挪威空軍P-3B反潛機抵近偵察,遭到蘇-27戰機攔截。在多次外逼未果的情況下,藝高人膽大的蘇軍飛行員駕駛蘇-27從P-38右翼下方高速掠過,最後P-3B負傷返航,史稱“巴倫支海手術刀事件”。這種激烈的對峙不僅發生在空中,而且還發生在水下。1992年,美軍“巴吞魯日”號核潛艇潛入巴倫支海,俄攻擊型核潛艇將其撞成重傷,被迫直接提前退役。2000年,俄軍在巴倫支海舉行大規模軍事演習,美軍兩艘攻擊型核潛艇奉命抵近偵察。當時,負責警戒的俄軍潛艇發現了“偷窺者”,並採取衝撞方式驅離,美潛艇倉促後退。其實,這些公開的事例都說明巴倫支海並不平靜。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0年前,俄羅斯就同挪威成功簽署了“巴倫支海協議”,並解決了歷時40餘年的巴倫支海劃界爭端。儘管區域內國家在海洋權益問題上實現了和解,但樹欲靜而風不止。據俄衛星通訊社7月14日報道,當天來自美國和挪威的偵察機擅闖敏感的巴倫支海空域,俄軍迅速出動蘇-35戰機、蘇-30戰機等進行了攔截。有分析指出,自美軍推出“全球公域進入與機動”聯合作戰概念以來,美軍大肆實施所謂的“自由航行”行動,並採取鼓動區域內盟友衝闖,自己帶頭衝闖等方式,從日本海、黑海再到巴倫支海,逐步壓縮俄軍傳統的活動空間。而此次美軍聯合挪威擅闖巴倫支海附近的敏感空域,就是美國對俄羅斯開展系列“航行自由”行動的一部分。

據俄羅斯媒體分析,目前俄大多數戰略導彈核潛艇,均部署在巴倫支海南緣的俄北方艦隊。2019年以來,俄軍頻繁在巴倫支海試射“海燕”核動力洲際巡航導彈,試驗“波塞冬”核動力洲際無人潛航器,併成功使用米格-31K戰機實彈發射Kh-47M2“匕首”高超音速導彈。美軍此次出動偵察機,主要的目的是爲了進行戰術偵察,並試探俄羅斯的防空能力。從戰略層面來說,這種行動就是藉機展示美軍的實力,特別是在美國已經成爲全球疫情重災區的背景下,美軍抵近俄羅斯家門口示強,旨在表明即便新冠疫情爆發,美國仍能夠對俄羅斯保持強大的戰略壓力。

事實上,儘管美軍在俄羅斯周邊的軍事活動越來越頻繁,但“戰鬥民族”每次都會進行鍼鋒相對的回應。不久前,美英海軍在巴倫支海舉行聯合演習,俄隨即宣佈進行軍演,並向美英聯軍劃設了海上驅離,擊沉的紅線,迫使美英艦隊迅速撤離。而面對美軍及北約軍機的空中抵近偵察,俄軍則採取更加積極的反制措施,除了警告驅離外,就是採取戰機近距離外逼的方式,迫使其必須做出讓步。俄羅斯方面表示,近期美軍機抵近偵察事件在俄邊境頻發,俄空天軍多次出動攔截了美國偵察機和其他軍用飛機,識時務者爲俊傑,每次俄出動戰機攔截,美方都會迅速掉頭離開。有專家指出,儘管美國擁有強大的軍事實力且十分善變,但卻永遠都改變不了“欺軟怕硬”的本性。

相關文章